11月28日,CPIC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在CPIC长寿分公司顺利通过验收。课题验收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863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徐坚,专家组副组长、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姜肇中等专家一行13人组织了现场验收。重庆市科委副主任徐青等领导和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组成员出席会议。验收会由重庆市科委高新处刘小川处长主持。
首先,重庆市科委徐青副主任对专家组莅临重庆表示了热烈欢迎,同时谈到重庆市高度重视对电子产业发展,产业链的布局和上下游的配套给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因此这个课题的圆满完成对电子下游产业的推动意义十分重大。
在验收专家组徐坚组长的主持下,13位专家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对课题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评审。课题负责人唐志尧从课题执行情况、主要成果及创新性、产业化及社会效益等等方面对项目完成情况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汇报;CPIC副总经理、课题第二负责人宁祥春通过实验数据和图表对该课题核心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进行了详细说明。听完介绍,专家组一行深入CPIC电子级细纱生产现场进行考察论证,现代化的工厂,规范的管理,高品质的产品,课题的汇报内容在现场一一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当专家们看到电子级细纱生产车间和下游天勤电子布生产车间仅10米之遥,这种规范、高效的产学研用相结合和产业链紧密布局的模式让各位专家组在惊奇的同时更多的是振奋。
CPIC与重庆大学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于2007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后正式立项。项目总投入6431万元,其中国家拨付专项经费1309万元,自筹经费5122万元。经过3年的努力,CPIC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掌握了大型细纱池窑结构设计与制造的成套技术, 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年产3.6万吨电子级玻璃纤维示范生产线。成功打破了日本、美国在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上的垄断地位,实现了E225、DE300、D450、D900系列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0年8月底,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已经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新增利税达 1 亿元。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CPIC研发团队成功突破 5 项关键技术,开发出4 类高端新产品,形成 7 项发明专利和 4 项技术标准,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开发创新团队。
目前,研究成果已经通过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和制品在电子、航空、航天、 国防等方面得到应用,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防能力。以超细电子纱为基础,有效带动“电子级玻璃纤维-电子布-覆铜板及PCB”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将有效提升重庆电子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重庆市科委徐青副主任讲话

专家组现场考察

专家组认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