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行之三走进兰州
分享:
时间:2017-02-17 浏览:432 投稿:消防部 文作者:安环部 卿春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安环部 卿春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古都西安,美景太多,时间有限,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我们主要游览的是西安东线的景点:兵马俑、华清池、骊山、华山,还没去西线的法门寺、乾陵、太白山等景点看看;也还没在西安城墙内区域、小雁塔、大唐芙蓉园等景点观摩;还没去古城墙上骑单车绕城一周感受一下西安独特的历史魅力;还没去陕西博物馆感悟一下十三朝古都的历史踪迹;还没去已耸立千年的大雁塔看看玄奘西行归来的藏经讲经之地;还没有去……哇哇哇,只有留下无数遗憾以待下次又来,8月4日,我们依依不舍告别西安,踏上前往甘肃兰州的旅程。


    西安至兰州有650公里,全高速。早上7点过起床后,我和暴哥将车开到通过网上查找的附近最近的一家修车店,从旅馆导航驾车过来只需要5分钟,他的车驾驶室门有点变形,开关门总有点擦刮,修车的师傅听完介绍后把车门打开,左右看看,前搬搬后搬搬,然后拿了一个专用工具来,“砰砰砰”,三下五除二就修好搞定了,收费也不贵,才20块。修车店不大,地段就在古城墙下,我俩趁师傅检查车子的时候,趴在城墙上摆着各种Poss照相,以示我们还是到过西安古城墙的。我的车昨天发现转方向的时候方向盘下有时候会发出嘎嘎嘎的轻微声响,师傅坐上来我开着车绕古城墙转了一大圈呢又没有昨天的响声了,师傅皱着眉头尖起耳朵听了半天也没检查出个所以然,只有作罢,后来几天我总结后发现冷车时候不会响,热车跑上几十公里就会时不时响响,也不影响方向,只有将就呗,最终解决是此趟回来后将车开到水富车保姆修理厂,换了个方向机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修完车我们把车开回旅馆,在楼下吃完早点后3辆车集体出发时都已经过9点了,跟着手机导航慢慢驶出西安城前往兰州。高小德提示西安到兰州有两条高速:一是走老路G30线,西安-宝鸡-天水-定西-兰州,全程650公里;二是走新路G22和G70线,西安-平凉-定西-兰州,全程700公里。不知道新路是否全程贯通,为保险起见,我们还是选择走的老路。高速路上一路无话,专心开车,路况很好,就是限速太多,摄像头一个挨着一个沿途抓拍,而宝鸡至天水段隧道特多,进出隧道基本上限速都在60km,隧道内基本上都安有电子监控,限速30公里,一个不小心就会中招,我估计限速如此严格,原因恐是冬季期间此路段路面会结冰,只有慢才能保证安全。此次出行回来我收到的唯一一张罚单就是在这条路上超速20%得到的,罚款100元,你说限速30,超过20%是多少呢?路好跑有时候真舍不得踩刹车减速啊,就像我们骑单车的,放个很大的下坡真是爽得很,哪里愿意刹车停下来照相。


  
    中午饭是在甘肃某个服务区吃的方便面,吃完接着赶路,等到达兰州住宿点的时候都已经快晚上21时,天已经擦黑了。住宿点是同事李鸿的女儿的大外公陈老兵预订的,地点就在兰州火车站后面的星朋宾馆,198元/标。陈老兵55岁,盐津普洱人,1979年参军入伍就在兰州军区,工兵,正营职干部转业后就安置在兰州市铁路局,娶了个兰州老婆,安家也就安在兰州,今天他是骑个摩托到收费站来接我们专门来给我们带路,好感动,亲不亲故乡人呐。泊好车子放好行李,我们步行半小时前往乾亨家宴吃饭,陈老兵好耿直,专门摆了满满两大桌菜,女同志由家属陪,男同志他请了两个他的工兵战友和他共3人陪同,喝的酒是他珍藏了许多年的茅台内供酒,兰州的菜比西安的好吃多了,有辣有麻有各种品种,太适合我们了,兰州在饮食方面喜欢吃辣,因此川菜、湘菜在兰州十分受欢迎,主食则以面食为主,但由于回民较多,因此肉类的食用以牛羊肉为主。因为家乡亲人劝,饭菜又香,我们一桌人喝了4瓶白酒,整高兴了,陈老兵还要再开酒,被我们劝解了,感谢!感谢!感谢3个老兵及家属的盛情款待,同时也希望他们常回盐津、水富家乡看看,家乡的亲人和美酒在等待着他们。


 
 
    兰州,是我们这次出行其中一位叫李强的退伍军人当年曾战斗过的地方,他当的是武警,就在甘肃省省委大院站岗执勤,5年的军旅生涯给他烙上了深深的军人印迹,一说起兰州他这个战士的第二故乡,帜热的眼神,摆不完的军旅之话,肉夹馍、手抓羊肉、战术训练、倒功等等,对兰州这座城市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犹如黄河之水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则对兰州有另一番感情,这话说来话长不由得让我想起已故五年的父亲。父亲1935年12月出生于四川内江县郭北区碑木镇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五兄弟,他排行老大,1955年3月参军入伍在河南,新兵训练3个月后即入朝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6年12月光荣入党,1959年3月转业安置到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仪表车间工作(军工企业,简称兰化)。我母亲是四川自贡富顺人,经媒人介绍后父亲认识了我母亲,他们扛过三年自然灾害后(也称三年困难时期,是指国家在1959年下半年、1960年、1961年、1962年上半年,因缺少粮食造成的长达三年的严重饥饿现象),在1962年下半年两人结婚,母亲就随我父亲到了兰州,当时的工厂为了解决家属和子女的生计问题,往往都在农村办一个农场,父亲工作的橡胶厂办的农场就在西固区,当时叫西固304农场,西固有很多个工厂办的农场,就是种种庄稼种种菜,周末了上班回来的工人们到田地里帮帮忙,顺便带带孩子陪陪老婆,说白了,其实农场就是在工厂工作的男人们回来的一个家。

    父亲卿有才和战友的戎装照(右一为父亲)
 
   

母亲家里挂的父亲的老相片
 
   

    父母育有我们四姊妹,其中我姐和我出生于四川内江,我哥和我妹出生于兰州西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困难,通讯不便,对于我父母这样的四川人在外地工作要回趟老家还是觉得非常遥远,兰州在大西北,冬天特冷,父母还是想调回四川,当时新疆石化刚建厂也在招人,父亲想去呢母亲不愿意,因为新疆离四川更远,拖儿带女的生活更困难,如果那时候父母去了新疆的话,可能如今我们四姊妹的生活轨迹也会完全改变了吧。为了回到四川,父亲依然努力到处打听全国哪里建厂,恰好打听到云天化1974年9月建厂在招兵买马,水富离内江自贡又非常的近,回家很方便,于是父亲决定调到云天化,当时称为云南天然气化工厂,在1976年6月成功调至云天化仪表车间工作。母亲1995年12月在天盛公司退得休,如今在家颐养天年。父亲1994年7月退休,2011年4月27日去世,终年76岁。在此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向父亲母亲敬礼,向建设云天化的老前辈们敬礼,父亲曾到过朝鲜参加过抗美援朝,也是一名共和国的老兵了,在此向曾经当过兵的老兵们敬礼!也藉此文缅怀一下我的父亲,愿父亲在天堂安息。


    父亲卿有才抗美援朝退伍照
 
   

    1976年6月我们四姊妹随父母迁移来到云南天然气化工厂,我出生于1969年,0~7岁都是在兰州度过的,如今回想起来,记忆里仅存一些片段,只记得咆哮的滔滔黄河水很混浊,冬天家里的屋檐下布满了冰凌子,不知和谁到西固农场的山上摘野果……我妹妹是72年的,那时候还太小,对兰州基本没有记忆,而我姐是63年的,我哥是67年的,他们在1976年时分别是13岁和9岁,对兰州的记忆就要多点。所以你说我们家对兰州有没有感情?那是太有感情了!杠杠的、满满的,多少年前我就想回到兰州看看,如今到了已近知天命的年纪才终于了了这一桩心愿,40年了重回兰州,如何能不感慨万千,只是这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能感受下兰州的全貌,甚至连西固区都没去找下回忆,实为憾事。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兰州是甘肃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也是中国曾七大军区之一的兰州军区和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的兰州铁路局的办公所在地。2012年8月28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黄河给西北高原带来了生命的慰藉,而兰州就是喷涌在这片大地上的民族之井。兰州也是黄河流域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城因水而灵动,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从西向东方向穿城而过,政府于是因地制宜开辟了百里南北滨河路,沿黄河两岸打造了40公里的黄河风情线,被誉为“兰州的外滩”,这是兰州旅游的一张名片,是外地游人到兰州必看的标志性景区,黄河风情线也是集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最长的室外滨河公园,但步行很难走完,我们也是走马观花,跟着手机导航开车到黄河母亲像景点短暂游览一番又赶到中山桥观摩。兰州知名景点不是很多,大多数人都把兰州作为一个西部旅游的中转城市,我们这次也不例外。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在兰州游览半天,看看兰州的标志性景点黄河母亲像、中山桥,然后整碗兰州拉面后向青海西宁开拔。其实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步行沿着南滨河东路从黄河母亲像到中山桥游览1.9公里的黄河风情线,这一线有黄河母亲像、水车博览园、中山桥、白塔山公园,都是免票景点。


    昨天我们去的是父亲山--华山,今天我们来到了母亲河--黄河,看看抚育中华民族的母亲雕塑,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过河采取的是乘坐羊皮筏子,遇到涨水期那是凶险万分。


    中山桥,位于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全部建桥材料于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沿用至今。它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兰州市区现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铭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现在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它已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有看点的一景。中山桥现在仅为步行观赏使用,汽车不能通行,且附近停车不便,桥下的黄河没在涨水期也没有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河水倒是真心的黄,黄河嘛,怎能够不黄,长江长黄河黄,有时间的话也可以乘坐羊皮筏子近距离感受下黄河,桥上游人特别多,熙熙攘攘的,不知道司马迁老先生所说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不是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呵呵。


    中山桥走通就是白塔山公园和秦腔博物馆,据说白塔山上很多建筑和古迹,登山俯瞰拍摄铁桥和兰州市貌视野最好,值得一去,但我们急着赶路,就没去白塔山上转悠,仅在中山桥照相留念后就开车沿着40公里的河畔一路走,沿着这条黄河风情线一路看风景,开着车窗,任凭黄河清凉的河风拂过脸庞,感觉很惬意、很舒适,陈老兵也赶来中山桥送别我们并给我们提来一袋水果让我们路上消暑解渴,谢谢陈老兵!




 

 

    在中山桥上观黄河,黄河如同一条金色的巨龙穿过兰州,城市的南北被群山环抱,依山傍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人不禁产生了“这不是大西北”的错觉。正是这份特别,早在5000年前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从当代作家陈运和所写“遥远往事,征西的汉将,奔东的番商,甚至取经的唐僧,无不坐牛皮浑脱由此渡河而去”中得以窥探。


 

 

 

 


    兰州不仅是一座唯一黄河环绕的大都会,也是一座藏着“马踏飞燕”的城市(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还是一座因“拉面”而声名鹊起的城市,甘肃省博物馆我们留待下次再去,但吃碗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却是必须的。“兰州拉面”几乎是侵略性地占领了中国的各大城市,既然有幸来到发源地,当然要尝尝最正宗的兰州拉面到底是个啥味道啦!


 
   

    由于在中山桥看景,人多车多,我们和1号车、2号车分散了,车流量大也不好调头,又临近中午,我们这一车人就寻思着在哪儿吃碗正宗的兰州拉面,问了几个当地人后,我们顺黄河风情线一路找到这家“吾穆勒蓬灰牛肉拉面”。



    这家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店铺面比较大,二楼是雅间,一楼全是散客,看墙上挂的招牌应该比较出名,还有些明星和这家老板的合影照。为什么叫吾穆勒蓬灰牛肉拉面,答案我已经写在图片上了,就不再做赘述的介绍。我们进门先去收银台买面票和肉票,面票是按碗,一碗7元,肉是单加的,每两10元,别人一般就买一二两,我们5个人,差不多吧买了一斤,平均也就是每人二两!人多需要排队,我们分工合作,排队的排队,占位子的占位子,四个连在一起的空位是不可能找到的,只能先占住一个、两个的人位,等旁边人吃完再占住,就齐啦。我则在收银台旁边的档口取肉,牛肉是酱好的,现场称重,旁边还有盐,撒一点点,牛肉可以泡在汤里吃也可以就着吃。
取面时要跟师傅说清拉面的宽度和汤是否加辣,面条从宽到细依次为大宽(二个指头宽),二宽(一指宽),韭叶(韭菜叶的宽度),二细(直径四毫米左右),三细(直径三毫米左右),细(铅笔芯粗细),毛细(细铁丝粗细)等。师傅说细的又劲道又入味,我们就点了这种,的确不错,牛肉放在汤里面更美味哦,肉软软烂烂的可香了,吃完后李强说这面条一碗就一整根,呵呵,我也没数不知道真假。


 

  
   

    一碗面相当于我们四川人吃的二两,说实话我没吃饱,但又不好意思再来一碗,只好闷着头把汤也喝完,算啦,机会还多,再说吧。吃完面条我们立即上车出发,我们计划今天赶往青海西宁市湟中县塔尔寺参观,兰州-西宁有230公里,需要3个小时,现在才中午时间,预计到达时间在下午15时许。

 

    再见兰州!期待下次的相见。


 
 
 
    2016年青海行之三走进兰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