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南京之夜游秦淮河
分享:
时间:2016-09-06 浏览:368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到了南京,秦淮河是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夜游秦淮河那就更有味道了。
 
    秦淮河是一条映照着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的文化河,也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作为长江的一条支流,全长仅110公里,其中在流经南京市区时分为两支:一支从东水关入城,经淮青桥、文德桥,出西水关,称“内秦淮”;另一支沿明城墙的东、南、西三面流过,成为南京城的护城河,称“外秦淮”,两支流在水西门外会合后流入长江。从六朝至今,内秦淮一直是南京市最繁华的地方,历代文人所称颂的“锦锈十里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说的就是这里;唐朝诗人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吟唱的也是这儿;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的当然也是这里了。如今这一段“内秦淮”,加上两岸的夫子庙、白鹭洲及历代名人的临河故居等,统称为秦淮河景区,已成为游历南京市的首选品牌景点。
 
    夜游秦淮的码头就在夫子庙前,买了船票(六十大洋,不贵),登上画舫。白天的南京还是二十八度,可是夜晚的秦淮河却凉风习习,吹拂身上,顿觉一阵惬意。
 
    此时的秦淮河两岸,人头攒动,灯火辉煌,与秦淮河一起笼罩在厚重的灯光之中。南岸的照壁上,两条金色的巨龙灿烂辉煌,飞腾着的架势大有冲下秦淮之意;北岸便是恢宏的夫子庙、高大的江南贡院,在金黄色灯光的晕染下,格外的庄严格外的肃穆。宋明以来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的墙壁上“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仍在熠熠生辉。那些年代,曾经从这里走出了上百万的学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风流才子唐伯虎,还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等,都在这里参加过考试。尽管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过“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可是金陵的王气千百年来,依然持续不断,先后曾有十个王朝和政权在这里建都,各个朝代都在这里成百上千地选用人才。
 
    我乘坐的画舫在夜色笼罩的秦淮河上轻轻飘荡着,思绪也随着微风轻轻荡漾,这不正是朱自清先生描述的“夜幕垂垂地下来,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雾;透过这烟雾,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的情景么?穿过一座小桥,河两岸大红灯笼高高悬挂着,细看,原来这里就是长板桥!
 
    据说,还在南朝时,长板桥已经是佳丽如云,明朝时朱元璋实行官妓制度,专门建立了富乐院。这里就被开辟为教坊,成为秦淮河上歌妓们学习各种技艺的地方,才貌双全者选送宫庭以及贵族府第,其余大部分进入秦淮河两岸青楼中。有一首古诗如此写道:“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亿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桥选妓”不仅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长板桥因此也是南京最具风情的桥。
 
    可不嘛,有名的“秦淮八绝”的旧居大多都在这里呢。这八绝说的是痴情丹青马湘兰,公侯侠姬寇白门,万里悲情董小婉,倾国倾城陈圆圆,高风亮节柳如是,青灯古佛卞玉京,礼贤士顾横波等,还有刚烈正气的李香君。哦!透过五彩迷离的灯光,我看到了一座不大的二层小楼,院门洞开,门前挂着几盏大红灯笼,左边灯影打出一个牌子“李香君故居”,门楼横眉是“媚香楼”三字。透过门洞,柔和的霓虹灯下可以看见院内不少的名人题诗,据说都是歌颂李香君那“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的刚烈之气的。
 
    秦淮河上的习习凉风仍然吹个不停,秦淮上的灯光仍然扑朔迷离,吹拂着习习凉风,透过扑朔迷离的灯光,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秦淮上李香君们凄美的琵琶声,和那些哀怨的吟诗、唱曲声。
江南行的往后的日子,我游览了黄浦江夜色,也曾去过苏州的山塘街欣赏夜色,在无锡也去运河边欣赏过夜色,但是与秦淮河夜色相比,那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如果说黄浦江的夜色是豪华大气,那么秦淮河的夜色则是凄美、温婉的;如果说苏州山塘街的夜色是精巧别致,那么秦淮河的夜色则是厚重、深沉的;而秦淮河异彩纷呈、充满诗意、富有情调夜色更是无锡运河边的夜色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那种王者之都金碧辉煌的雄气、柔肠侠骨花红柳绿的秀气和灯下咏诗文思泉涌的灵气,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一一走访河两岸这些灯影中的古代遗迹,把一个雄浑、悠远而又多彩多姿的秦淮河完完全全地揽入怀中,以壮我心胸,增我知识,启我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