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外滩无人不知,大凡去上海,这里可是必去之地。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然而,这本是咱自己的土地,却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历史。
陪同兼导游的战友,与我们一起漫步外滩,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万国建筑中每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哪儿是浦江潮,哪儿是外白渡桥,以及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塔和塔边每一座高楼的详情。有好友相陪,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却增加了很多的知识。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就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这是一个具有深刻的概括性塔,虽然塑造于万国建筑群中有点儿不伦不类,倒也不乏塔的雄伟壮丽。
值得一说的是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处的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这可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她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雕塑群,一个城市的美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建筑、雕塑和绿化。而城市雕塑又被称为“城市的眼睛”,是美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外滩城市雕塑群由“浦江之光”、“帆”、“风”等三座不锈钢雕塑组成,位于金陵东路外滩绿色长廊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浦江之光”造型别具一格,用竖向的水波和水珠形象组合,如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以轻松欢快的旋律,演奏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乐曲。“帆”则表现黄浦江上帆樯林立,船队正驶向各地,外汇与旅游业在这条经济之河中流淌;帆与帆的连接,多曲线的漂动,增加了立体动感。“风”以锐角和钝角、弧线和折线,褶皱波动表现改革东风劲吹,气象万千。
经过陈毅广场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钟楼的钟声,还是那熟悉的《东方红》旋律,玉清兄说,以《东方红》乐曲作为钟声从一九四九年建国到现在,每十五分钟响一次,优美的旋律一直伴随在上海市民的生活中,七十年不变。
一个外滩,见证了上海发展、见证了上海数百年来的千变万化。
漫步中,我们来到南京路上的时候,脑子里首先呈现的是儿时看过的那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台词“你,黑不溜秋地靠边站”!同时闪过的还有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故事……若说白天的外滩热闹非凡,那么晚上的黄浦江便格外迷人了。
太阳渐渐西去,夕阳的余晖为黄浦江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此时的黄浦江显得格外安静格外静谧;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初上的华灯将上海置于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上海的不夜城来了。
正是五一节前夕,置身船头,江风吹拂,清凉阵阵。凉风荡涤了心中的烦躁,剩下的便是沉静、惬意、舒爽的心情。放眼江岸,白天喧闹了一天的城市,似乎累了,已归于安静,在静谧中养精蓄力,只将无数的灯光挂在空中。于是那数不清的灯光主宰了城市,也统治了夜色,将这本也是自然界中一块平常的土地,打造得金碧辉煌,惊艳动人。那是陆家嘴方向吧?新建设的城区,楼特别高而且密集,灯光也特别多特别的绚丽,绚丽的如同夜空绽放的礼花,灿烂无比。此时的东方明珠,早已在夜幕降临的时候通体透亮,点点彩光映衬出其高耸的雄姿,在夜色中昭示着城市的高度和繁华。与陆家嘴隔江相望的便是外滩了,这曾代表上海大都市繁华和荣光的地段,此时自然也是灯光通明,通明的灯光让作为这座城市一张响亮名片的外滩璀璨辉煌。是夜,黄浦江两岸密集的灯光与毗邻的城区以及陆家嘴的灯光一道组成了上海中心城区斑斓绚丽的图画,我乘坐的游轮仿佛在画中漂游,我的心,在璀璨绚丽的夜色中荡漾……
美丽的夜色中,船儿不知不觉在黄浦江上飘荡了四十分钟,下船的时候,游兴未尽,立在习习凉风中,默默静观仍然璀璨辉煌的江面,呵!大有“把酒临风,忧烦皆忘”之感啊!
是的,大美能陶冶性情,大美能荡涤烦恼,大美还能振奋精神,大美能让人将生活中所有的美好留在心间。
黄浦江夜色就是如此的大美。
上海名小吃--小笼包
黄浦江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