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
虹口公园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彼此之间相隔只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小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啊!其间鲁迅、茅盾、郭沫若、苏雪林、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而名闻遐迩的公啡咖啡馆(遗址)、鸿德堂,风格各异的孔(祥熙)公馆(就在我下榻的考拉酒店隔壁)、白(崇禧)公馆、汤(恩伯)陆军总司令部以及它后面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翁李白故居、范(光陵)公馆更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多伦路上走一走,似乎还能聆听到这里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多伦路上走一走,仿佛还能感受到这里曾经强劲跳动的“民族魂”脉搏;多伦路上走一走,依稀还能呼吸到这里厚积薄发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多伦路上走一走,一定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多伦路上走一走,也一定能见前所之未见,闻前所之未闻,思前所之未思,获前所之未获。文博街市、休闲社区,勾画出昨日多伦路上曾经发生的一切,而夜色笼罩多伦路的时候,当空皓月下,坐在考拉酒店廊间小桌上,面对一杯散发着扑鼻香气的咖啡,透过明亮的街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文坛巨匠们以及左翼战士们等下奋笔疾书的影子……
漫步于多伦路石块铺就的街道上,穿梭于街道两旁具有特色的建筑间,感受历史建筑的风貌与历史文化氛围的凸现;而石子路的铺设、绿化的街道、路灯设施的设计点缀,让人感觉到在展示文化街的基本风貌的同时,又分明感受到当年多伦路上浓郁的文化气息。
如今的多伦路,作为上海最大规模的线状休闲街市及四川北路商业街的主要支马路,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文化品味明显突出。看得出,政府一方面保留了具有三十年代的特色,同时又广招中华精品入市参与国际竞争。比如,名人画廊、艺术陶瓷、文房四宝、古玩市场、石库门客栈等等,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街。
在多伦路考拉酒店,我和挚友H居住了五天,也是我们此行江南居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每天出入考拉酒店,每天感受着多伦路这不同凡响的文化氛围,每天都在谈论多伦路,谈论我们下榻的酒店考拉。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想到次日凌晨四点我们即将离开这儿,竟有依依不舍之感,不顾疲惫的身躯,不顾急剧打架的双眼,两人对坐,在美丽的月色下,坐在考拉酒店二楼免费茶吧的小桌上,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楼下的夜色,一边闲聊,直至深夜……
好喜欢多伦路的历史建筑,好喜欢多伦路的文化气息,好喜欢这条石子铺就的街道,好喜欢街道两边的街灯……
多伦路,什么时候我还能再见到你呢?
![](http://61.166.53.202/newspics/20160512065441411.jpg)
![](http://61.166.53.202/newspics/20160512065508244.jpg)
鸿德堂
矛盾故居
丁玲故居
孔祥熙公馆
汤恩伯总司令部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翁李白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