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郑营陈氏家族始祖陈斌来自安微凤阳,现存陈氏宗祠虽建造于1925年,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意趣。祠门前分列着石阙和石狮。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三开间,瓦顶,门框均用砖石拱卷。明间宽3.5米,次间宽2.9米,通高6米。匾联皆用青石阴刻镶嵌在砖壁上。明间正大门额上有石匾四块,长宽各0.8米,其上阴刻光绪壬辰进士,吉林、安徽巡抚,华宁人朱家宝书写的“陈氏宗祠”四个大字,匾下有郑营人、光绪29年(1903)进士、黎元洪总统秘书陈鹤亭题书的对联:“阀阅焕牂牁,争夸妫水长流,弓冶箕裘绵百世;祠堂邻宝秀,更喜瑞湖在望,波光山色满一门。”次间的匾联都是滇唐继撰书,上刻“源远流长”四个楷书,对联是隶书。祠门背面明间额壁上有光绪癸未进士、著名书法家陈荣昌“迪光贻令”楷书石匾。次间额壁上有赵港务题书的行书石匾“继志述事”。明间和次间的砖壁上各有陈荣昌和赵藩的对联一副。陈荣昌撰书的对联是:“穆矣,于宗有光,祀事孔明,不如我同姓;钦哉,成父之志,孝思惟则,□□□□□”(后四字脱落)。
一跨进宗祠大门,我便不禁惊叹起这座宏伟建筑的古韵生香却不收一分门票的气度来了!
陈氏宗祠坐南朝北,通面宽20多米,总进深50多米,占地面积2577平米。沿中轴线而进,依次为石桥、中殿、正殿。
石桥为三孔拱桥,桥下建有莲池,桥栏杆石柱顶有十二生肖石雕,可惜有些被已严重损毁,好像在不停地诉说着辛酸的沧桑。莲池两边东西向建有重檐歇山顶阁楼。
中殿和正殿前院两侧都建有对称式偏殿和阁楼。中殿建在70多公分高的台基上,有20根檐柱和12根金柱,四周有廊,为檐歇山顶抬梁式,明间和东西向台基有如意式踏跺五道--条石建造的踏步,除了台阶功能,还有助于人工建筑到自然环境间的过渡;不做垂带,踏步条石沿左、中、右三个方向布置,人可沿三个方向上下,称为如意踏跺。正殿为歇山顶抬梁式,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三开间二进深,明间有垂带踏跺七道--垂带是踏跺两侧由台基至地面斜置的条石,垂带踏跺须在下面放置一个称为砚窝石的较长条石,以承托垂带,砚窝石较地面略高或与地面齐平。石狮柱础高近两米,楼上有吊脚柱,明间六扇门皆二心,裙板雕花鸟和和瑞兽,次间漏窗为圆形,透雕篆书“寿”字,地面是方砖墁地。
一圈游出,揽胜颇丰,收益多多,拍照数十,感喟良久。
1993年11月郑营陈氏宗祠被列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就设在宗祠的一间阁楼内,宗祠前,一些老人悠闲地聚在一起打发时光,有游人询问,他们都很热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