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23天行程:八一(林芝地区海拔2930)→82公里巴河镇(K4310)→48公里工布江达(K4358 海拔3440) 共计骑行130公里。
从今天起开始倒计时,今日起到拉萨还有最后的3天时间。而此时的心情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居然期盼快点完成这趟旅行起来,可能是我们的行程拖得太长……太长……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自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林芝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有人称它为西藏的江南,地区所在地林芝县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大部分地图标注的地名是林芝地区。据当地的藏族同胞说,站在八一镇对面的尼洋河边远远地眺望,林芝县的老县城坐落在色季拉山脚下的一处平地上,无论太阳初升,还是夕阳西下,阳光都能照耀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是太阳特别惠顾的神奇之地,鲜花盛开,是“太阳的宝座”。
今天早上其实起床起的还是比较早的,起床后,从窗户望出去发现旅馆的后面是一个体育场,林芝中学体育场。我靠!假的吧,这个是电脑合成的吗?我晃了晃头,以为昨夜的酒还没有醒,再次睁开眼仔细看,眼睛没有花,没错,这就是一个体育场,一个真实的体育场,不是假的。西藏,xizang,不带这么玩儿的,你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太多了,自然景色都那么出众了,就没有必要连个人工的操场都要整的像真的一样嘛,这个让内地的某些省份情何以堪呐。
欣赏完这幅人工美景,下楼取车,才发现偶的自行车后轮瘪了,没有办法,只有换胎了。换胎检查时才发现外胎上戳了3根细如发丝的钢丝,3根呐,幸亏检查的仔细,换完胎,又再去吃早点,出发时已经接近9点。斌哥今天状态有所恢复,我和九哥都劝他再去医院输下液,巩固下,然后搭车到今天的落脚点等我们,斌哥摇摇头,非常坚决的说不行,不能再搭车了,一定要坚持,最后这三天一定要坚持骑到拉萨。看斌哥这么坚决,我们也就不在Good劝他,是啊,骑行西藏,如果不是身体真的除了状况,谁又愿意去搭车呢?特别是胜利在即,最后的冲刺阶段却是搭车到达的,那可真是一辈子的遗憾。所以,我们二话不说:出发!
今天从八一出发至落脚点工布江达县全是起伏路,缓上坡多一点,
林芝出来的林荫大道是很有名的,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路边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凉亭式的水果摊点摆着西瓜、哈密瓜、西红柿等卖,名称有射洪西瓜、山东油桃西瓜等等,这些都是林芝地区大棚种植的水果,价格都不低,据说林芝的西瓜和苹果在拉萨市还很有市场,名气比拉萨当地的还要大些。
出林芝郊外,就遇见一个恐龙级别的美女骑在前面,偶估计她是当地人,因为我看她骑的歪歪扭扭的,一看就是菜鸟,还有就是如果是骑长途的,那驮包呢?
林芝毕竟是仅次于拉萨的西藏第二大城市,还是比较繁华的,第一和第二之间肯定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更何况这两个城市又挨着这么近,才不到
在这里已经有大量跟团的游客以及Bus出现!时刻提醒我们,这条路不再只属于我们骑行者,也提醒我们这段行程快要结束了!一路上,我和斌哥、九哥曾经多次讨论过这个话题,就是318一路上应该是从康定以后一直到八一,路上看到的公共汽车太少太少了,我们认为没有开通客车班次,但想想又怎么可能呢?难道西藏各个城市小镇之间就没有客车来往,只有小面包车?但是我们在路上的确看到的客车是少之又少?这是一个矛盾。世人都相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实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看到的就是事实吗?那魔术师的表演,是真的吗?
山清水秀的林芝地区东部和东北部与云南省、西藏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西藏那曲地区,西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波密、察隅、朗县等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6万。今天我们就是直奔林芝地区的另一个县――工布江达县而去。
林芝所在的藏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和地形特殊,它处于青藏高原的边缘,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自然环境的一条明显分界线,它将雅鲁藏布江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在峡谷迎风坡,积聚在大小不等的峡谷通道里,导致热带气候的“北移”,出现了亚洲最北的热带气候。又由于海拔高度悬殊,形成了完整的垂直气候带的分布特点,有热带、山地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3天后我们在拉萨看见,拉萨周围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几乎不长什么东西,这是由于海拔的关系。朋友杨天荣介绍的中石化云南公司援建拉萨石油站的付书记,一个楚雄人,在拉萨饭馆请我们吃饭时说你们看看这周围的山,都是光秃秃的,草都不长,还长虫草?林芝?藏红花?藏族的伙食味道大,不习惯不习惯,最后还是招待我们去四川的馆子搓了一顿。呵呵,他的观点带有片面性,西藏的特产并不是只产自拉萨,而是来自整个西藏啊,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8,占地面积是仅次于新疆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第二大省呐。
而位于西藏东部的林芝,海拔只有
青稞黄了,快到收获的季节了。“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
青稞还有一个名字叫大麦。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是藏族人民喜爱的粮食。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种类。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可酿制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后磨成面用酥油茶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做糌粑,青稞的营养是比较丰富的,从有关资料对比来看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营养价值不低于其它谷类的营养,有的营养素还高于其它谷类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外宾的重要食品。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在举行盛大煨桑时,人们不但要往火里洒点水,还要投入糌粑等。藏族民歌唱道:你点燃雪笆,我烧起糌粑……这种糌粑文化的魅力是其他民族少见的。
尼洋河终见端倪。藏语称河为“曲”,称湖为“措”。尼洋河,藏人叫它尼洋曲。318沿尼洋河逆流向上,两旁都是肥沃的土地和庄稼。尼洋曲和前面的带江字的大河相比,相对于前面见过波涛汹涌的帕隆藏布,尼洋河水明显少了些凶猛,多了些平静,简直可用恬静来形容她,水很干净,呈现出透明的绿色,在我们身边静静流淌,不禁让人想起了静静的顿河。
今天起一直到拉萨,沿途会看到许多中国水电、中国电建、中铁一局的指示牌,这向我们表明:拉萨到八一的铁路,开建啦!
尼洋河是位于雅鲁藏布江北侧的最大支流,也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内的五大支流之一。它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在林芝县的则们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全长
尼洋河难道真是传说中神女的眼泪汇成的吗?尼洋河之美,美在它的水色。那个清澈,那个翡翠般的绿,那个飞溅的洁白的浪花。清澈、翠绿、洁白,这三种视觉效果是纷纷攘攘、难分难辨地交融在一起的。
《走四方》/韩磊唱: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庄;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一路走一路望,一路黄昏依然,一个人走在荒野上,默默地向远方,不知道走到哪里,有我的梦想。一路摇一路唱,一路茫茫山岗,许多人走过这地方,止不住回头望,梦想刻在远方,一路走一路望故乡……
走路到拉萨大昭寺朝拜的的藏族信徒。
拉萨大昭寺。
藏族人崇拜大自然,他们祖祖辈辈用神话故事、美妙歌舞膜拜大山、赞美江河。他们形容尼洋河的水“飞花碎玉”,我觉得非常贴切,既说出了它翡翠般的绿,也道出了它的洁白如霜的浪花。河里有很多沙洲,树就直接生在水中,一派湿地的风格。
很漂亮的一块湿地,还有溪水、有树和马,很适合全家来晒太阳、野餐!这如果是我的家乡该有多好!
人生知足何时足,人老偷闲且是闲。
人一辈子也不会知足,老了能挤点时间就挤点时间清闲一下。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路不走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不去做怎么可能办成呢?
《毛泽东撤离延安纪实》毛泽东微笑着说:“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走他的,我走我的,他在那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怕什么呀?”说着又不慌不忙拟写一份电文……
尼洋河风光。有些风景是如此的相似,比如我们之前所经过的玉曲河、帕隆藏布江、东久河、古乡河,和这个带着些许洋气名称的尼洋河风景是不是差不多呢?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至今常记起少年骑竹码的情景,但转眼头发已经白了。意指时间过得非常快。
扎地村!《立根大地智博云天》:一路风雨,一路阳光,我们的光荣刻在丰碑上,聚合天地精华,共创和谐繁荣,每一串脚印都是壮美的诗行,立根大地用汗水播撒希望,智博云天用智慧收获梦想,我们拥有共同的名字,云天化,我们的精神,在天地间激荡。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许多豪门贵族之家出现饥寒交迫的下人,但又有几家茅草房里出来的人能当上高官呢?
这个就是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吾金扎菩洞,神仙居住的地方,据说成功的攀登上去,就可以减少所经历的痛苦。当时我们看这里风马旗不仅众多而且迎风飞舞,以为这个地方是实行天葬的地方,回来查阅资料才知道错了,K4299处就这个景点――吾金扎菩洞。
吾金扎菩洞。吾金扎菩位于林芝地区以西60公里的百巴镇哲巴村,紧邻318国道,该景区建有1333步木质梯阶,据说是林芝唯一天然佛石文化景点。景区内有六处景点,中阴世间洞、修行洞、格萨尔王降魔石、吾金感露水、观音供盘石等等,都有着很多神秘的传说。
但有绿杨堪系马,处处有路透长安。
哪里都有拴马的树,条条路都可以通向长安城。指没有难得倒人的事情。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干好事有好的结果,干坏事有坏的报应。不会没有报应的结果,只是时间早迟的问题。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每个人的一切都是命注定,自己没有办法。这句话宣传天命思想。
K4310到达巴河镇,我们遇见20多天来梦寐已久的路牌:“拉萨 326KM”。拉萨!拉萨!我离你已经越来越近啦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先来后到,先入为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年最好的时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时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东西是和睦,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世界上的好话让各种书籍都说尽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数都让僧侣占去了。
巴河在这里面汇入尼洋河。公路直行到拉萨,右转
巴河-尼洋河交汇处。《巴河》/宋/项安世:纷纷剑客走淮濆,破虏红袍海内闻。行到巴河打叉处,居人犹识旧将军。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讶,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徐志摩。
K4321路碑!从大到小的顺子。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没有钱不要到人前去,境遇不好的时候,不要去寻亲探友。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宁可别人对不起我,不要我对不起别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再去劝解别人。
天气太热,牛都热趴下了。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四处传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拨是非的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用远水救火是难办到的,再好的亲戚也不如近处的邻居有用。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一个人有身份有地位的时候朋友很多,但到了危难不行的时候却没人与之交待。人情像纸一样十分脆薄,世界上的事如棋局一样变化万千。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一辈子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求人要求英雄,接济人要接济那些急时没有办法的人。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许许多多的人当中,有几个是有作为的人呢。
都五月中旬了,西藏林芝的油菜花才迟迟开放,正是:“全国处处菜花谢,林芝油菜遍地黄。”在尼洋河畔的一个个村庄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幸福地开放,因为有了蓝天白云的映衬,这里的油菜花格外绚烂。绮丽的尼洋河、雪山、经幡、油菜花在蓝天下构成一幅极其壮美的图画,这是摄影师眼中的天堂。在太阳的恩赐下,林芝像花一样美丽,这里被人们称为“西藏江南”,可事实上,任你游遍江南,也难寻如此美丽动人的风光。
山脚下,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飘香百里,引来群蝶飞舞。
《菜花》/清/乾隆: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桃花改为油菜花,就比较应景了。
《宿新市徐公店》/唐/杨万里: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看着金黄璀璨的色泽,让自己几乎不忍离开。这时候最恰当的配乐应该是《春天里》吧。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有田不耕仓库就会空虚,有书不读子孙就会愚笨。仓库里空虚了日子就会难,子孙愚笨了怎么知晓礼义呢?
K4331附近有西藏唯一的猕猴观景区,我们木有兴趣看猴子,去看的话,这副怂样,猴子都会笑话的。摆个笑话:一男人在河里洗澡,河边大树上原本攀着树枝在捞月亮的几只猴子在叽叽喳喳地观看,其中一只猴子边看边笑,越看越觉得好笑,最终笑得掉下树来,在地上打滚,其他猴子基觉诧异,扶起它来,问其所笑为何,那猴仍笑个不停,道:“哈哈……嘻嘻……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哈哈……你看他们的尾巴那么短,还要生在前面……哈哈……”
人不通今古,马牛如襟裾。
人如果不读书、不懂礼义,没有知识,与牛马穿上衣服没有两样。
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急则无智。
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脾气太急了就不会有智谋。
一人道好,千人传实。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一个人说的情况,不管真假,经很多人一传,似乎便成了真的。凡事要办好,必须向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请教(三老:指古代教化的乡官)。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
在一些小事情上争争夺夺,便会失去大的理智。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学习的人像禾苗庄稼一样十分有用,不学习的人像蒿草一样只作柴烧。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知道的事情少烦恼自然也会少,认识的人多可能是非也会多。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须用恶人磨。
上山不怕伤人的虎,只怕人与人之间两面三刀。强人外边还有强人,坏人自会有人来对付。
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
会安排、会打算、钱够用,不在于家庭有多富裕。穿着得体、漂亮、有气质、会打扮,不在于穿的衣服有多少。
逆风来袭,被偏东雨淋了一下。原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新作: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有晴(情)却无晴(情)。人生如戏, 缥缈如梦,如果将东西变换,有无也会颠倒吧。一字换位,差之千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时机好不如地域好,地域好不如人团结,只要人能团结,没有办不成的事。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黄金没什么可贵的,安静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幼羊跪着吃奶,小乌鸦会衔食哺母,禽与兽都知报恩,而人更应知父母恩,恪尽孝道。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多做好人多做善事使人快乐,做坏事有恶行罪责难逃。
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不讲别人的坏处,多想别人的好处。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
你着急他不着急;人没什么事了,心却闲不住。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家里有贤惠的妻子,丈夫心烦事就少;儿子如果知孝,父亲可以放宽心了。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看人不能只看表面,海水是不能用斗来衡量的。指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国家太平清廉,有才能的人才能受到重视;富裕人家的孩子比穷人的孩子娇气。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有的人一辈子只会揭别人的短处,为什么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缺点呢?
夕阳的光芒透过白云洒在清澈翠绿的尼洋河水面上,呼吸着西藏洁净的空气,无比清爽。可是风景再好,我们一路看过了那么多美景,对这里的风景再提不起什么兴趣,现在只是想赶快填饱肚子,因为中午的干粮实在是不经饿啊,肚子早就咕咕咕叫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树根长得深才不怕风的摇动,树长得正怎么会怕影子斜呢?意指自己正确,就不怕别人议论指责。
离工布江达县还有
工布江达,清代为江达宗。民国初设太昭县,后改称工布江达宗。和平解放后又称太昭县,1964年划归拉萨市管辖。1986年,林芝地区恢复成立以后,工布江达县正式列入林芝地区。1986年后行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工布江达镇果林卡。
工布江达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大小景点56处,涵盖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主要景点包括国家
工布藏餐用料广泛,独具特色,比较出名的有烧烤藏香猪、牛肉汤包、松茸辣椒酱、旁贡(捂肉)、小麦烤饼、荞麦饼、藏香猪腊肠、牛髓汤、生鱼片、煮牛舌、烤羊排、无情牛肉汤(无情草炖牛肉)、扁米油茶等。此外,土巴(藏式腊八粥)、酥油茶、青稞酒、酸奶、风干牛肉、甜茶、糌粑、牛肉汤、奶酪等则为寻常饮食。工布藏餐原料均采自野外,稍加烹饪,保持了自然风味,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质朴无华。
我们住宿在河南人开的工布江达中原宾馆――青年之家。
工布江达县城区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我们住宿在老城区,小广东他们住宿在新城区。安顿好住宿后,电话联系小广东他们过来,在老城区的老街上找了一家老四川菜馆吃晚饭。
既然推荐上说藏香猪如何如何好吃,今天我们就点了一盘莴笋烧藏香猪品尝下,特贵,180元/盘,5个人喝了一瓶52度的红星二锅头,又点了其它的蔬菜。你问藏香猪好吃吗?实话说,到最后莴笋吃完了,猪肉还有剩余,这个你就懂了吧。
回顾今天的尼洋河风光。
出来已经23天了,这趟旅程时间有点拖长了,好在也快到目的地了,假期很快就要结束,需要考虑回程的时间了。因此晚饭后逛了下工布江达县的老街,回到旅馆电话和老婆联系了返程机票事宜,定下了
.
小说《神游》/徐公子胜治。风君子: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光明出现了是美好的,但从此也有了阴影中的黑暗。这好像是一种守衡的法则。
第二十三天,倒数第三天,完。
PS:《当骑行川藏南线成为一种泛滥》/木子弓长:
我正骑行在川藏南线上。有些感慨不吐不快。
十多天来,每天路遇骑友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但真正意义上始终驮着自己的行李全程骑完的绝不会超过20%。
我们并不反对搭车。假如你是老年骑友,搭车也值得敬佩,毕竟5、60岁的人,能有这个想法且能上路就是一种胜利;假如你已经费尽了最后一丝气力怅然搭车,你也值得尊重,毕竟以川藏南线的路程,至少60%以上的骑友是不可能仅凭个人气力完成的;假如你车坏了无奈搭车,你也值得同情,毕竟有些故障是不可能马上修好的。
关键是,我们看到的太多搭车不是这样,一群群网络组织的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衣着光鲜,名牌冲锋衣裤,装备齐全,上好驮包、硅胶坐垫……看来出发前也是下了工夫,费了银子的。但有的队一搭车就是几百公里,有的队悠然自得的骑个几十公里,然后整队搭车到垭口或目的地,拍拍照,在网上发发帖子,最后感叹:川藏南线不过如此。
我见过左贡到邦达
骑友们,请不要继续玷污川藏南线,这是一条圣洁的路。如果说困难,一路上磕长头去拉萨的人困难绝对不会比我们少,三步一长叩,行走少则数月,多则几年,从没听说过他们要搭车;如果说菜鸟,我也算个菜鸟,买车一个月挑战川藏南线,从没想过搭车,从没搭过车,只想过累死也要死在垭口之上(当然还没到这种程度);如果说坚持,大庆近50岁的周大哥一辆公路车沿着中国骑了四个多月1万5千多公里,从没搭过车,从没休息过一天,细细的车胎滚过了西藏的各种烂路,推也要推到垭口。真正的骑友确实值得我们尊重,但太多的伪骑友也确实值得我们鄙视!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牢记,川藏南线很不简单,5条入藏线路中难度可能仅次于新藏线,11座
将骑川藏南线的骑友们,请对得起藏民们的每句“扎西德勒”,对得起沿途司机给我们的大拇指,对得起游客们敬佩的姿态争相与我们合影,如果有一天他们看惯了一队队骑车的人坐在汽车后兴高采烈,呼朋唤友,投来的只会是鄙视的眼神,原来自行车都是这样骑的。
骑友们,当骑行川藏南线成为一种泛滥,不要让搭车成为一种时尚,打着骑行的旗帜一路搭车。让我们体会坚持到最后的快乐,品尝战胜自己的骄傲,珍惜路人每个赞叹的眼神,让别人真正感觉到能骑川藏南线的都是勇士。
马上还有很多骑友将挑战川藏南线,请用我们行动来尊重这条无数人付出生命的圣洁之路,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败,真骑友们,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