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17天行程:八宿(海拔3280)→70公里安久拉山(海拔4475)→20公里然乌镇(海拔3960)→共计骑行90公里。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攻略上说:今天的行程是由70km的缓上坡与20km的缓下坡组成的,从理论上说,今天的任务并不难,70公里只上升1200米的海拔,相对折多山21公里上升1000米海拔是好多了,但八宿至然乌两侧都是雪山,小气候复杂,有可能遇到逆风,降雨,冰雹,所以最好早点出发。
早上早起经过八宿县人民政府时斌哥要求“来一张”。
今天的全程路况都较好,基本上均为柏油路。
出发时八宿的天气很好,空气清新,然而好景不长,两小时后开始变天,下雨、下雪、逆风,直到下午18点才到达安久拉山垭口,算算时间有11个小时之多,接下来的20公里也不完全是下坡,为起伏路,伴随我们的依然还是风!雪!雨!倍受折磨,因此,今天用两个字总结:坑爹!用四个字总结:风雨兼程!
这是今天的第一块路碑K3793。
出八宿后几公里就经过一个藏族小村庄――珠巴村。貌似藏族叫“巴”的地名很多啊,如昨天走过的尼巴村;叫“巴”的人名也不少,如《藏地密码》的主角卓木强巴;巴桑等等。
珠巴村的坡顶就是一个简易的转经筒(也叫玛尼轮)和玛尼堆混用的道场(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感到既神秘又不可思议。
前面说过,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由于他们直接从奴隶制进入了社会主义,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盼乃至自己的来生都寄托在这个转动着的玛尼轮中。因为在奴隶制的时候,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六字大明咒”经文装在转经筒里,人们经常会到寺庙推动经筒旋转,称为转经,每转一圈,相当于念经一遍。
转经筒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手中摇着的。二是固定在寺庙里的架子上。口中诵咒,手转经轮,心里观想咒轮,如此能够三者不离经常修持,来世可以获得殊胜窍诀的解脱法。“修习正法如是修,消除业障如是修,十八地狱诸有情,愿获解脱如是修,往生极乐胜刹土,成就佛道如是修。”
这个简易的道场内装的是什么呢?走近点往里面一看―――――成千上万个泥菩萨!
这个是围绕布达拉宫绕了一圈的超级长的转经筒。
离开这个神秘又有点令人恐怖的地方,继续前行。哇,好大一片绿,中间黄色的一定是油菜花了,黄色衬托着绿色,和周围光秃秃的大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个角度看风景……
一二三四,换个姿势……
二二三四,再来一次……
三二三四,重复一次……
四二三四……和昨天相比,光秃秃的荒山渐渐出现荒草丛生的绿野,甚至田野,甚至花儿朵朵……体会一下川藏线上别一样的风景吧。
天气很好,心情也很好,斌哥、九哥为了追寻3838里程牌,自顾自的朝前冲了,为什么?因为此处男士必留念,男士都懂得……而我沿路看见很多的野花,本着且行且珍惜的想法,边行边拍,边拍边玩,自娱自乐,自是耽搁了不少时间。
它们鲜艳吗?看惯了大山的荒凉,看到它们是不是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呢?!!!比如说: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单身汉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
不是格桑花胜似格桑花,因为在藏族眼里,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梅朵”。 其实它们一直在路边生长着,一直点缀着我们的旅行生活,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在意它们而已!!!
格桑花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花朵,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属翠菊科的格桑花,就是杜鹃花,又称娑萝,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青海、川西、滇西北的大草原上,藏族视之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藏族把它作为幸福与爱情的象征,所以也叫幸福花。格桑花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在藏族眼里,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都可以称为“格桑梅朵”,现在有关“格桑梅朵”到底是什么花的争议也颇多。
这个是普遍公认的格桑花。
荆棘灌木: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荆棘灌木丛这个最多,漫山遍野都是,独特的造型,拿来做盆景非常适合,现在嘛,只能臆想一下了。
这个也有刺,属于棘类,郁郁葱葱的,学名叫不上来,哪位大神知道,请赐教。
继续沿着怒江这条我不知名的支流逆流而上,道路坡度不大。
河流蜿蜒曲折,又有点类似前两天经过的柔美的玉曲河。
荒凉的群山。一路走来,九哥感到很乏味,他的意思是风景都大同小异,照几张相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会儿照这一会儿又照那的,赶路要紧,他人确实很现实、很现实。但我的看法有所不同,世界上哪来相同的两片树叶?错过此时的良辰美景只怕今生都会后悔,而且,风景各有各的看头,哪来雷同之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爱美的心灵!!!你看这一带的色彩变化可以说是眼花缭乱,山体颜色分层明显,加上山上薄雾笼罩、田野绿色、白色的河流,我们几乎就是在一个缤纷的七彩世界中行进,难道不美吗?
有人说:爱花草的人必定是爱生活的人。是的,我热爱生活,我也热爱花草,我更热爱大自然! 走在路上的时候,慢慢走,要适当地停下来,不要放过身边的美景,你会被它们所感动,也必能得到愉悦!这就是骑行带来的乐趣。不要到了布达拉宫才发现,西藏不在拉萨,不在日喀则,在路上!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皆是美!!!
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
父母说:“其乐融融、欢声笑语的家庭就是美,一种幸福简单的美。”
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游客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湖泊就是美,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吧友说:“随便逛逛、千奇百怪的贴吧就是美,一种众说纷纭的美。”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这个时候,遇到了逆风,加上这一段的上坡比较长,几拨骑友都开始骂娘。
牵羊的藏族妇女,羊不走,一直叫唤着,她几乎是拖着它走,强扭的瓜不甜,强牵得羊不走,大娘,你为什么要用暴力呢?喂,喂:“你妈贵姓?”
见我给她照相,一直摆手,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藏语,不过猜也猜得到说的是:不要照相啦,人家又不喜欢啦。如果用云南话翻译过来就是:憨贼!买买,憨咪日眼呢,你整喃样,叫你冒照了,冒照了,鬼火录,嘛挨老子鬼眯日眼呢嘎,你葛是想我挺你两托才好在,你还日鼓日鼓呢,看你黑不留秋呢,照哪样照,朝耐!!!
我的单车,我做主;我的旅行,我享受;我的孤独,我品味;我的自由,真的自由!
3838里程碑到了,据说男人们都会在此拍照留念,而女骑友们大多会以川藏线上最快的速度飞快地通过,拦都拦不住。哈哈哈,果然如此!你看,3838被糟踏的面目全非了。不过,还有一条狗忠实的守着,它在等它的白雪公主吗?紫霞仙子:“上天既然安排他能拔出我的紫青宝剑,他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错不了!我知道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
好吧,我要说的不是三八也不是紫霞,而是里程牌旁边沟里的垃圾和环保问题。一路上我们看到大多数骑友总是把垃圾随身带上,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做合理处置,我们吃完的干粮等所有不能降解的垃圾也是全部带走了的,包括塑料袋、我们喝的瓶装啤酒瓶等,再累也得带上,从不乱扔垃圾,维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但路上总是会有这样的不和谐,看看沟里有什么吧,其实,一路上我很想以环保拍个专题照片,因为一路上看到丢弃在路边的红牛易拉罐太多了,大半都是骑友留下来的,看着真让人揪心,请爱护西藏高原,爱护高原上这些风景,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被自己所淹没。
《大话西游》的最后一句对白你还记得么。紫霞说“那个人样子好怪。”夕阳武士对着至尊宝说“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耶。”
其实这一句,就是整个电影的主题。用男人的思想说就是:一个男人的无奈。
好吧,接合上下文意思,请问画面中有几条狗?
人生在世相逢即是缘,有缘使得大家千里来相会。也就是从此处开始,我们和之前多次遇到的两个小广东人,小钟和小曾,经过多次了解和喝酒后终于成为朋友,接下来的日子,包括在拉萨,我们也是同住一间寝,同吃一锅饭,结下了深厚的骑行友谊。
《战友之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战友战友目标一致,革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战友,战友!为祖国的荣誉,为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并肩战斗夺取胜利,夺取胜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顶着小雨和逆风继续前行,周围都是连绵起伏的雪山和高山草甸区,山顶皆云笼雾罩,与枯黄的大地交相辉映。风景如画,然而我们此刻都审美疲劳了,这样的风景,这样的雪天,经历的太多,我们都麻木了。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限滩 。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越坐人越懒,越吃口越馋。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男人的爱是俯视而生,而女人的爱是仰视而生。如果爱情像座山,那么男人越往上走可以俯视的女人就越多,而女人越往上走可以仰视的男人就越少。
有谁不曾为那暗恋而痛苦?我们总以为那份痴情很重,很重,是世上最重的重量。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它一直都是很轻,很轻的。我们以为爱的很深,很深,来日岁月,会让你知道,它不过很浅,很浅。最深和最重的爱,必须和时日一起成长。
看雪山耸立在蓝天之下,其实,在这里看不出雪山和蓝天哪个更高。天路,西藏的路,谁想出这样的语言,我十分钦佩。风很大,听得到它的呼啸声,与太阳的距离如此之近,却触摸不到阳光的温度… …
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一段不被接受的爱情,需要的不是伤心,而是时间,一段可以用来遗忘的时间。一颗被深深伤了的心,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理解。
洗手间里装镜子的目的:让人们撒泡尿照照镜子。
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怎么还不到垭口?
“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
女人拥有无数个QQ号只为了调戏一个男人,男人常用一个QQ号上面加满各种各样的女人……
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男女相互忽悠,叫爱情。
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
如果我们只是纯粹想追求个人的快乐,这个愿望很容易达成;但如果我们希望比别人快乐,就太难了,因为我们总认为别人比我们快乐。
灰太狼,大笨狼,永远斗不过喜羊羊,还要伺候红太郎。
这年头,女的越来越爷们,男的越来越娘们,小孩越来越成熟,大人却开始装纯。
一个成功的男人就是赚的钱比太太花的多;一个成功的女人就是找到这样的男人。
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
心跳定律:如果你吻一个女人,你的心跳达到250,那肯定是初恋;心跳达到180,那肯定是偷情;心跳达到120,那肯定是热恋;心跳达到80,那肯定是老婆;心跳达到30,那肯定是恐龙;心跳达到0,那肯定是心肌梗塞。
早上赶公共汽车,到站台的时候,汽车已经启动了。于是我只好边追边喊:“师傅,等等我!师傅,等等我呀!” 这时一乘客从车窗探出头来冲我说了一句:“悟空你就别追了……”
这是个笑话:大元帅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只活了63岁;周恩来总理只喝酒不抽烟,活了73岁;毛泽东主席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邓小平同志既抽烟又喝酒,活了93岁;张学良老将军又喝酒又抽烟又打牌又有小老婆样样都来,活了103岁!雷锋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没有女朋友专做好人好事,活了23岁。所以,充分说明,一、男人爱好要广泛;二、该干啥干啥吧!别控制!
戒酒戒头一盅,戒烟戒头一口。不会烟酒的人尽量不要去学,一旦学会了就很难戒掉,对你的影响也将伴随一生。不要认为你抽烟喝酒的姿势很酷女人就会爱上你,现在的女人没有那么肤浅。如果已经学会了,能戒掉就尽量戒掉,为了你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老婆和孩子。实在戒不掉就控制好量吧,尽量少抽和少喝。不要让周围的人吸你的二手烟,因为不会吸烟的人被迫吸二手烟的滋味很难受;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凉水。喝酒要适量,别借酒发疯,因为事后清醒往往都会后悔。我相信不喝酒不抽烟是不会死人的,只有不吃饭才会死人。
笑话:一个乞丐敲敲车窗说:给我点钱。
先生看了下说:给你抽支烟吧。
乞丐说:我不抽烟,给我点钱。
先生说:我车上有啤酒,给你喝瓶酒吧。
乞丐说:我不喝酒,给我点钱。
先生说:那这样,我带你到麻将馆,我出钱,你来赌,赢了是你的。
乞丐说:我不赌钱,给我点钱。
先生说:我带你去天上人间享受一条龙服务,费用我全包。
乞丐说:我不找小姐,给我点钱。
先生说:那你上车吧,我带你回去,让我老婆看看: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不嫖妓的好男人能混成啥样!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常见藏族名字的汉意:
扎西=吉祥
卓玛=度母
多吉(多杰)=金刚
强巴=弥勒佛
甲央(加洋)=文殊菩萨
次旦(才旦)=寿命永固
次仁(才让)=长寿
桑吉(桑杰)=佛,觉悟
顿珠(丹珠)=事业有成
单增(丹增)=持法
卓嘎=白度母
白玛=莲花
旺姆=自在女
仁增=持明
伦珠=天成
洛桑(罗桑)=心地善良
诺布(罗布)=宝贝
索朗或索南(索娜)=福德
贡布=护法神,祜主
德吉=平安幸福
央金=妙音天女
拉姆=天女,女天神
平措=吉祥圆满
格桑=善劫,好运
梅朵=花
朗噶=藏历30日生人
尼玛=日曜日(星期日)生人,太阳
达哇=月曜日(星期一)生人,月亮
米玛=火曜日(星期二)生人,火星
拉巴=水曜日(星期三)生人,水星
普布=木曜日(星期四)生人,木星
巴桑=金曜日(星期五)生人,金星
边巴=土曜日(星期六)生人,土星
土登=佛教
丹巴=教法
益西=智慧
嘉措(江措)=大海
德勒(德琴)=大吉大利
欧珠=事随人愿,如意成就
杰布(加布)=王
群培(曲培)=弘法,兴教
占堆=降妖除魔,克敌制胜
曲礼=传法
格勒(格列)=吉祥美妙
阿旺=语自在
坚村(吉村 坚赞 坚参)=胜幢
绛曲(江曲 绛秋)=菩提
大雪把马路都淹没了一半,在四千多米的天路上骑行,周围又有雪景相伴,虽然顶风前行,身体疲惫,但内心是喜悦的,精神是饱满的。
九哥差点给这变态的逆风跪下了。
斌哥,你牛X!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雪者白?
敞开胸怀,拥抱高原!让暴风雪来的更猛烈些吧!
几个大男人玩起了打雪仗。
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安久拉山垭口就在前面。远远的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安久拉山垭口。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我们都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垭口冲去,等到达垭口后,我们都已经是气喘吁吁,筋疲力尽了……
安久拉山垭口很不明显,垭口不像个高山垭口,倒像个草原,此处海拔4475米。垭口经幡迎风飘扬,念诵的经文一遍遍传向天空……有经幡的地方就有平安……有经幡的地方信仰弥漫……
风有多大?看变形的经幡就知道了。
4475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这是内人,四川人叫堂客。???……
安久拉山全景图
来张自拍。
里面有木有安久拉山?
这里的雪融化后应该就是我们今天逆流而上的那条无名小河的源头吧。
过了垭口,风雪更大了,平坡骑了约2公里后,到了安久拉山海子。这个海子才算是安久拉山垭口的标志性景点,来,从四个角度欣赏下。
据说,晴朗时,安久拉山垭口附近到处可见一块接一块的草地,草地与草地之间是小小的积水潭,当地人称为海子,这个是最大的一个海子。虽然看不见安久拉山海子的本来面目,但被大雪覆盖下的海子别有一番风情。
《一面湖水》齐秦唱: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那么说,我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一面湖水,一面湖水……
感觉好浪漫的安久拉山海子。
我知道,潮汐有升有落,也知道,幸福不能永远停留。可是当它满满呈现面前的时候,我惟一该做的事,就是安静地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于我们将会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牦牛系青藏高原特产。通常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野牦牛的高原地区,最高可爬到6000多米处憩息,喜在山岭或山间盆地四周活动。牦牛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牦牛识途的本领常被用来为旅游者来路。
为什么看到这些健硕的黑牦牛我就会想到《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呢?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力气很大。高大威猛,算得上是牛中的高富帅。
牦牛的形状如水牛,牦牛体长2~3米,尾长37~46厘米,肩高1.3米以上,体重约1000千克;躯体强健,颈短,头大,额长而平,四肢短粗;雌雄均具角。全身褐黑色或棕黑色,牦牛的尾巴很长。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这到底是上坡还是下坡啊,离开垭口都快一个小时了,怎么还是这样的起伏路呢?而且,逆风忒大……
路是不错,不过下山的路仍然需要蹬踏。――安久拉山是川藏线上唯一下山仍需要蹬踏的山峰,真是屌啊!
斌哥和九哥早就飞叉叉地不知道冲到哪儿了,而我依然习惯了停下来欣赏这路上的美景,反正下坡也才20来公里,早到和晚到目的地又有什么区别呢,美景才是主要的……
我靠!这只牦牛体型巨大,任凭风吹雪打,它自巍然不动。“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主席)”
待我走近给它一个特写时,牦牛方转过头来配合了一下。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这是一头母牦牛,因为它的肚子太大了,快要当妈妈了。时间不早了,天快要黑了,还不赶快回家,站在这冰天雪地里干嘛?就算你要想野,也要考虑下肚子里的孩子吧?
对面山坡上的两个牧牛人,嘴里大声地吆喝着,驱赶着他们成群的牦牛,这么冷的天,真的佩服他们户外的活动能力。我停下车来,挥动双手大声和他们打着招呼:扎西德勒!他们也努力地向我挥手致意!
转过一个弯,一辆拖拉机停在路边,经过时,突然窜出一条野狗来,边吠边向我猛冲过来,吓我一大跳,看它来势汹汹的样子,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我拼命的蹬,恶狗拼命的追,靠!玩真的,你!好几次都差点撵上我的裤脚了,可能追了有一公里左右吧,它才放手,但一直站在那儿狂吠。卧槽,什么犬这么凶?难道遇到了传说中的獒?
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大下坡。下安久拉山的路是沿着然乌沟前进的,然乌沟水流很急,山上融化的雪水经这里流入然乌湖。植被也渐渐变得茂盛起来,山上开始有高大的树木出现,和山那边完全不同。
从安久拉山垭口下行到西坡山谷,路途约20公里,其中有一段极为危险的塌方路段:狭窄的公路,一边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深谷,一边是松动的,随时都有可能有石块坠下的峭壁。几年前,有关方面的专家考察后修建了风雨桥――就是在公路上方修了一条水泥棚顶,在面临深谷的一侧修了一道围墙,相当于给经过此地的车辆套上了安全帽。车行长廊中,光线从棚顶和围墙的缝隙间透过来,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仿佛在玩极品飞车游戏的错觉。
这就是然乌前面防止落石的保护性棚洞外观图。有点意思吧?
我经过时,看到的是棚洞内堆积的大块大块的雪团,山壁上流淌的瀑布声如鸣佩环,而下坡车速太快,视觉太享受,完全舍不得刹车拍照,只好网上找来两张图片,找来内人在车上照的一张相片做为应景图。脑洞大开的,可以想像一下银装素裹时的雪景。
这个是出了棚洞后的景象。
前面就是然乌镇了。
出了两山夹一江的然乌沟,眼前豁然开朗,一个较大的平坝展现在面前。
由于天气因素,目力所及,看不见湖在哪儿泊着。然乌是个只有一条街的小镇,因为毗邻著名的安目错湖、然乌湖,所以是很多旅游者的目的地和中转站。
然乌镇的城门。和理塘县的城门相比较就只有说呵呵了。
来张全景。
再回头看看刚才下山的路,长吁一口气,终于到今天的终点――然乌镇了,看看时间,已经接近晚上8点。
这个是内人照的。
在进然乌镇之前的三叉路口,左拐即为然(乌)察(隅)公路,可以上然乌湖边上看看;右转即到然乌镇,然乌镇边为安目错湖。斌哥就在这个三叉口旁等我,说九哥和小钟去找住宿去了。估计斌哥是等的久了,我看他嘴皮都冻乌了,斌哥抱歉,让你久等,让你鸡冻了!
07:30出发,19:50到达然乌,用时12.5小时,住的是这间藏族旅馆――然乌家庭宾馆。今天的下山真的艰难,风雪更大,全身都湿透了,雨衣、冲锋衣、鞋套塑料袋统统都不管用,鞋子全进水,脚基本上在鞋里面划船,这是坑爹的一天,赶快吃感冒药、洗热水澡、换干衣……
然乌是个很小的镇,要不是因为然乌湖,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知道这个地方。然乌家庭宾馆座落在然乌这个藏族镇子的民居之内,不管饭,距离然乌镇饮食一条街大约还有2公里左右,旅馆老板用他的越野车带我们到镇中心的馆子吃晚饭。
前面说了,三贱客队伍壮大了,两个小广东加入了我们,朋友来了有好酒嘛,饭馆旁边有家小超市,我去买来沱牌曲酒庆祝,一是欢迎新朋友,二是白酒确实可以取暖驱寒。五个人整了两瓶沱牌,感觉不够,每人又喝了一瓶啤酒,高兴了,吃完饭打电话给旅馆老板,老板又开车来接我们。
广告语:“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中国名酒,沱牌曲酒。”这个酒确实好,值得一喝。
回到旅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吹风机将衣服、裤子、袜子、鞋子吹干,虽然困得不行,但必须要吹干,否则明天没得穿的,几个人也没商量好明天是休整还是继续前行,在矛盾中睡了。
第十七天,风雨兼程!在沱牌曲酒的微醉下,在明天是走还是留的矛盾中,完。
PS:五彩的风马旗与经幡
在西藏的时候,每次翻山,我最渴望看到的就是在山风中猎猎飘扬的经幡,因为看到经幡,就意味着我们要到达山口了,每次在山口看到经幡,总让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一种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真正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
悬挂在山顶上的风马旗
其实在山口上看到的经幡,正确的叫法应该是“风马旗”,风马旗与经幡是有区别的,只因它们的制式很相近,所以很多人分不清楚,可能是人们说经幡较多的缘故,大家就笼而统之地都叫做经幡了。它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一样,成为藏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一种独有而鲜明的象征。
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然,风马旗在这里是直译。
拉萨河上的经幡
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我们在山口上看到的用红、黄、绿、蓝、白五色布制成的风马旗,上面印有身驮三宝的骏马、陀罗尼咒语、六字箴言、佛教经文和各种佛像图文。
米拉山山口上的风马旗
风马旗亦称为“风马经幡”。“风马”的确切意思是:“风是传播、运送印在经幡上的经文远行的工具和手段,是传播运送经文的一种无形的马,马即是风。”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这种意识是用经幡上印有一匹背驮象征福禄寿财兴旺的“诺布末巴”(圆锥形火焰图案)行走的马,以及印在经幡上的咒语、经文或祈愿文的图像来表达的。
风是山神的坐骑,为了表示对山神的崇敬和感激,人们就会向山神献上“风马”,表示向山神献上宝马坐骑。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式。风马旗不仅在山口常见,有时你在一些陡峭的山顶之上也能看密密麻麻悬挂着的风马旗,我常为此惊叹,这要一种多么无畏的精神,才能将风马旗悬挂在如此险要之处。
经幡又叫经旗,藏语为“塔俏”。我们看到在每家藏族房屋顶上插着的就是五彩的经幡,象征运气、气数。经幡有立柱式和悬挂式两种,最常见的就是大昭寺广场上的经幡柱了。经幡也是在五色组合的旗布上印上经文图符,类似于风马,通常以经文为主,图案也常用风马的图形布局,经幡边上也往往印有风马图案并经常与风马旗混同插挂,故也有人常把经幡叫做风马旗。
大昭寺广场上的经幡柱
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经杆上端的枝条上有繁茂的星火条,它是由五种颜色不同的小幡条构成一组。一般一个经幡上,根据枝条多少来确定有两组至三组星火条。这五块幡条的颜色排列及它们所象征的意义是这样的。最顶端为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蓝色幡条下面是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白色幡条下面是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红色幡条下面是绿色幡条在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当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间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乐;当自然界出现灾害的时候,人间灾害重重、不得安宁。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更为敏感。企盼人间太平幸福首先应该希望大自然无灾无祸,于是用经幡上五种不同颜色的幡条来表示这种心理依托。
风马旗的祭祀活动,与其图像象征内涵有关。经幡的中心是一匹骏马,骏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祈愿受五种自然物制约的世间一切事物,由对立转向和睦,由坏转向好,由恶转向善,由凶兆转向吉兆,由厄运转向幸运。不仅能够转变,而且转变得迅速。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狮子的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风无处不在,风即天。在这里没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为六种自然物直接画上去,而把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形象作象征,可见它不是仅仅表现六种自然物,而是把它们作为主要内容。而马背上画的那个象征财运的“喷焰末巴”,就是促成实现人们心愿的如意吉祥。除开分别不同的五色象征之外,一般还有一面主幡,形制要大于五种不同单色的经幡。主幡与边镶布条颜色搭配,是根据藏族历算关于母子生克学说中相生原理来决定的,如主幡的颜色是绿色,边镶布条的颜色应该是蓝色,主木水相生。故而马经幡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奥的意义,整个经幡完全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完全是表现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
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藏区人民无论喜庆生辰、逢年过节,都要插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风马旗,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一定插挂风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祷,祈望五谷丰登;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总之,在他们看来,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但在最初的实际运用中,风马旗并不是寄托藏人祭祀神灵、祈祥祛难的心愿的,而是军队的标志。根据才情横溢的根敦群佩著作《白史》称:大部分臣民皆为游牧,每户门上都立一根旗矛,这是藏族独有的习俗。此亦最早是军户的标识,后演变成为一种宗教习俗行为。哪怕是一户也要在门上插经幡,一直保持到现在。
村料细说
1.材料及悬挂形式
常见的风马旗多由布制成,也有用麻纱、丝绸及土纸的。风马有方形、角形、条形等,通常为10-60厘米不等的长开或正方形。风马小可到一条一缕,大可到整匹整幅的棉布,或串挂于绳,或随意抛洒。劲风吹拂之时,成片成串的风马在蓝空、雪山及明湖的背景中漫天飞舞。
2.颜色
风马旗共有“红、黄、蓝、绿、白”五种色彩,它与五行密切关联,也代表宇宙的最基本的元素。其中,红是太阳,黄代表大地,蓝表示天空,绿为草原,白是云朵。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意。
正如藏族民歌中唱道的:“青幡象征子孙兴,白幡象征自现莲,绿幡象征雨水调,红幡插在屋顶上,恰似红火永兴旺,黄幡插在草坪上,宛若鹿角闪光耀……”这都缘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和祈祷,是一个民族博大精神的组成部分。
3.图案
常见风马旗的图像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另还有佛像、八宝吉祥和佛经等图案,它们大多由木刻雕版印成,但也有用石刻版和金属刻版的。
苯教认为:风马中的五种动物象征人类的五种组成部分,即马象征灵魂(或吉祥),鹏象征生命力,虎象征身体,龙象征繁荣,狮象征命运。
4.制作
拉萨附近的几家传统作坊和寺院、后藏日喀则以及康区德格是风马旗的三大雕版印制中心。一块风马旗版雕刻完毕(以木质版居多,也有石刻版和金属版)即分别印刷于白、黄、红、绿、蓝等各色布面上,一面面风马旗随即诞生了。
风马旗的印制过程并不复杂,但却是充满宗教严肃感的。如所用的布、纸、油墨(前后藏地区喜用黑色油墨)必须洁净,木版用过一次必须经过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应于工作前焚香净手颂经,并应尽量选择朝东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间,否则就会减损风马旗的神圣力。
基本分类
一、按照用途可分为三类
一类就是布印“风马”旗。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每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视环境地势需要,可长可短,长者达百米以上,短者犹如片片活脱鲜亮的小彩旗,插于草原帐篷、农家宅院、城乡居民的屋顶上。
插在屋顶的经幡
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换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第二类是纸印“风马”片。主要用作对天神、山神、赞神和龙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动时祭献抛撒的吉祥物,也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室内外。大者尺余,小者仅几厘米。最常见的就是风马图像印在四五公分见方的纸片上,这种风马纸片成千上万地印制,它也作为一种祭祀用品,煨桑时撒在喷吐飘飞的烟缕上,随着香烟飞升起来。每逢宗教节日,在所有大小寺庙包括拉萨大昭寺前的煨桑灶旁,往往是风马纸片到处飞舞,飘落积存到地面上就是厚厚的一层。
抛洒隆达
第三类就是各种经幡,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是同“风马旗”一样,在蓝、白、黄、红、绿布块上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
二、根据其地点场景、信仰仪轨、祈祷功能的不同,一般又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悬挂式的,视其环境、地势、用途张挂,可长可短,可疏可密,长者达数百米以上,密者数十上百层悬挂,有的还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经幡城。这些悬挂式的经幡,具体形状各种各样,有在长条形的布上印上四方形的风马旗图案;也有网状条幡。
第二种:插挂式的,在竖长方形的纱布或丝巾上印以风马旗图案,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条直的飘带。这些风马经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
第三种:就是经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块做,也可以用哈达一样的丝巾来做。在康定、道孚等县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用丝质风马经幡层层系挂、片片重叠而成的撑天大伞般的经幡塔,用作集体祭祀的场地。在黄河源头玛多县的一座经幡塔,高10余米,方圆百余米,用无数条牦牛绳呈放射状牵连起,由几十层经幡呈环状围绕中心嘛呢堆上高大的经幡柱,整体呈现出宽大的金字塔造型,真是蔚为壮观。
第四种:是立柱式经幡,常见于寺院、佛殿、经塔、山顶、宅院、神山、圣湖等地。其形制巨大者达数十米,如阿里冈仁波钦神山下的经幡柱、江孜白居寺“十万吉祥多门塔”前的经幡柱等。柱顶装饰有铜铸镏金日月、宝瓶、五彩华盖、牦牛尾,然后就是数十米长条的风马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
关于风马旗,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最常听到的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经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
藏族人对风马旗和经幡充满了特殊的信念和情感,经幡挂上后,经过风的吹动,就相当于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经文。五彩缤纷的风马旗和经幡像一道道彩虹装点着圣洁的雪域高原,已成了雪域高原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