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快到“哥哥”张国荣的忌日,选在愚人节这一天,当年还以为媒体开玩笑,如今看来还是蛮有创意的,至少不会让人那么伤感。现在是韩流汹涌,但若论影响力还是不及当年“哥哥”,韩国的美男风多少有受当年“哥哥”的影响。“哥哥”影响韩国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代言一个不入流的巧克力,立时风靡全韩,堪称明星代言的经典案例。
“哥哥”这个称呼也不知是何时被赋予的,可能是因为张国荣的性取向,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同性恋一直被当作花边记述,主流是肯定不会认同,事实上也不会包容。当年张国荣跳楼是因为严重抑郁,抑郁的主要原因即是身为同性恋,为世人所排斥。张国荣当年的艺术成就够高,论实力有,论偶像也是,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还是娱乐圈的,被揭出是同性恋,一时各方的口诛笔伐,当真是壮观。张国荣的粉丝依旧坚持,以现在的标准就是“脑残”级的,“哥哥”也就成了张国荣的专称。
粉丝文化真心是看不懂,好多行为真是“脑残”都难以解释,当然只要是不影响到他人,粉丝想怎样,也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是不会严重到危害社会的层次。曾看过韩国一部电视剧《请回答1997》,把粉丝文化讲述得不知多热血,多青春,当然看起来也是够“脑残”。国内似乎很不认可粉丝文化这一块,若是能把十年前超女盛况再现,绝对是部精彩的电视剧。香港的粉丝文化,论影响当提四大天王,如今都是一线巨星,但若论精彩,就必须提当年“哥哥”同“校长”的粉丝大战,现今的粉丝同他们比起来,热血就有点欠缺了。
张国荣在电影上的成就比唱歌上要强很多,《霸王别姬》在中国影史上都是有一席之地,差点拿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那个巨星辈出的年代,张国荣也是一线巨星,影迷却不像歌迷那么热血,反倒少了粉丝文化。如今怀念张国荣必是要提及他的电影成就,毕竟在国人眼中,演电影的比唱歌的显得高大一些。张国荣在妖魅这条路上走得极远,在当年多少是个异类,而如今韩国花美男横行全亚洲,有时真是感叹“哥哥”是生不逢时还是影响韩国太深。在港流横行亚洲的年代,张国荣在韩国的影响力是可以比拟成龙和周润发,如今成龙和周润发在韩国依旧是大哥等级,也当可知当年韩国人把张国荣当成世界上最帅的男人绝非虚言。
张国荣离去也有些年头,愚人节怀念“哥哥”,更像是一个文化现象,如同歌迷像是习惯一般去怀念邓丽君和MJ,国内大多不认识MJ,反倒是MJ逝去后,那一波波的模仿热潮从未散去。愚人节有个好处就是人人都知道这一天是张国荣忌日,却鲜有人知道邓丽君的忌日是哪一天。纵是最铁杆的粉丝也不如当年感伤,但任谁都会把张国荣当成一个传奇。如此,愚人节也有了个伪文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