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威尼斯——镇远(二)
分享:
时间:2014-03-05 浏览:334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古镇因军而起,因商而兴,很值得一游,淡季,游人不多,虽然商铺林立,却没有丽江、乌镇那样浓郁的商业气息,这让人感到很惬意。古镇虽然只有一条街,但是在街的后面,却隐藏着很多狭长幽深的古巷道,其结构错综复杂,高墙大院林立,有石牌坊巷、四方井享、复兴享、仁寿巷、冲子巷、米码头巷、紫宝阁巷、陈家井巷。这些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这些高墙大院大多是官邸或者读书人的私宅。

 

    从仁寿巷我穿进了古老的巷道。

 

    从古巷中这些建筑来看,古镇最早的住户将中原建筑的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基本都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

 

    江南建筑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其民居建筑中最绝的特点是“歪门邪道”。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遗憾的是当我穿梭与这些古巷道的时候,那些高墙大院几乎都是铁将军把门紧闭门户,难以进去进一步了解院内的状况,尽管如此,站在一个个大门前,站在高墙下,我还是感觉到当年住在这些古巷道中的宦官、商贾们的生活,那时候,这里应该是非常繁华的吧。

 

 

    古码头之一--米码头,因为这条舞阳河,所以当年米、盐巴等物资都是从水路上运进来,因此镇远古镇的码头很多的。

 

这里是禹码头,
舞阳河两岸有点秦淮古韵的味道……

 

 

青龙洞和祝圣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赏,都别有一番风格。

 

 

 

 

 

河畔的楼宇与山水形成一绝妙的场景……

 

 

 

 

 

 

 

 

 

东方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