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由行记略之三
分享:
时间:2014-03-06 浏览:337 投稿:云天化中学 文作者:退办 张天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 张天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台湾人主要是闽南人、客家人和60多年前移入的外省(大陆)人,所以文化习俗弥漫着中华传统的浓烈气息,我觉得甚至比大陆更有“中国”味。公职人员的年假6天,但从除夕日开始,至正月初五结束。人们都要在除夕全家“围炉”(团年),所以年假内首日和初五是公路铁路的高峰期,初几头也是台湾人挈妇将雏和呼朋唤友出游,各景区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的日子。

 

    80几岁仍然精神矍铄的姑爹姑妈早早置办了丰富的年货,年关抢手的名贵乌鱼子除了做年菜的,还特别买了几包给我们带回大陆的。取其发音吉利的鲳鱼及按年俗必备的菜肴也少不了。据说每年的年饭烹制都是表姐和表嫂主打,而表姐开玩笑说我爱人是做过餐馆老板的须表现几个拿手菜,惹得姑妈赶紧阻拦说是菜已经够多了。我和爱人倒是真被提醒了要做几个大陆菜增加点气氛,只是不露声色地要跟表姐去菜市场看看其实是要去购买材料.

 

    冈山的菜市场与大陆内地明显不同,蔬菜品种不多,可能与气候和饮食习惯有关,台湾人的口味很清淡,低油低盐,少辛辣──连姑妈和姑爹都早入乡随俗了──辣椒和葱蒜不多而且较贵,好像人们都很爱吃高丽菜(我当学生时吃厌了的莲花白),卖海鲜的多,卖猪肉的少。我爱人要做的是开味脆肚、糖醋排骨和酥肉鱼咡圆(形状像鱼儿的猪肉末酥),当然不清淡也辛辣,不过味道肯定好极了。

 

    团圆饭20个人坐在一起,姑妈姑爹在台湾的子女孙辈重孙辈都到了,老人家很高兴,我们表兄弟姊妹们和晚辈们也很兴奋。没有啰嗦的仪节,但程序都是大陆味的,老的给小的发了压岁钱──每人一个红包,然后开席祝酒,表兄表嫂表姐表姐夫他们都陪老人家喝加冰洋酒,我感觉不习惯还是喝金门高粱酒,大家都以尽兴为目标。酒足饭饱之后又支起了两张麻将桌,──台湾也有几十套电视节目,但却没有统一的春晚,很多县市的电视台都办有娱乐节目,但不对我们的欣赏习惯,并且包括表哥表姐他们也不爱看。台湾也放烟花爆竹,但没有大陆某些地方的某些人那么痴迷和疯狂。

 

    姑妈和姑爹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在他们的影响下,后辈人也大多领喜入了教会,但似乎大表哥和二表姐夫并不是信徒。大年初一上午,姑妈姑爹率众到教堂做弥撒,我心怀好奇不好说出,于是没和表姐夫留在家而跟了他们去。

 

    第一次见识天主教弥撒,觉得很庄严,很圣洁,很有感染力。信友们唱着进堂咏开始进堂式,与神父(主祭)互致候词后由主祭领信友念忏悔词和垂怜经唱光荣颂念集祷经。既后是圣道礼仪、圣祭礼仪、领圣体礼和礼成式共五个仪节。时而由读经员宣读经文,时而由信友咏唱赞美诗(奉献曲),时而主祭和信友宣读福音(献礼经、感恩经、天主经),时而全体起立,时而全体坐下(有时跪下)……。出于尊重和礼貌,也不至于让自己尴尬,我也跟着信友们一道起立、坐下(跪下)。

 

    我粗浅地理解,天主教教义“天主十诫、圣教四规、七宗罪、真福八端、新七宗罪”,其实都是启发劝导信友坚守信仰有所敬畏弃恶从善的。我看到笃信天主的姑妈和姑爹实在太善良了,明知自己救助扶持而发家致富的某些大陆亲戚昧良心甚至对他们居心叵测后亦仍旧宽容如初。宗教道德感化的力量其实不能低估啊!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中“醍醐贯顶”一词的含义我算是比较领会到了。

 

    在教堂门口,表哥请了个信友为我们照了几张合影,但不巧碰到个不会的,竟动了我相机的焦距而没感觉,几张留影都是花的。

 

    回到姑妈家吃罢中饭,表兄弟们又玩起了难得的家庭麻将,我也不好说要出去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