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城路过南涧,我们即将观赏这里彝族有名的跳菜舞,尽管我们还没从离别的情思中走出来,但是想到就要亲眼目睹彝族跳菜舞了,整个车子里又开始躁动起来,已经观赏过跳菜舞的同伴在竭力向没有观赏过的人仔细描述跳菜舞的精彩、精湛、独到,弄得从未观赏到过的同伴心里痒痒,摩拳擦掌,恨不得车轮子滚得再快一点,让我们早点到达南涧。
据野风所撰《定边纪事》记载:“跳菜”艺术源自彝族“原始宗教-古道教”文化,曾是原始母系社会时期狩猎与战庆活动过程中的进奉行为。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原始跳菜舞蹈仍保持着强大生命力而在唐代民间大放异彩,并随南诏第二代君王--蒙逻晟炎进京“奉珍耍杂”之机(约公元679年),以其独特的光头、羊披、托盘、大耳环四大特色和几人重叠的杂技表演亮点而博得了武则天的赞赏。融会人与事、亲与仇、友与敌、古与今、美与丑、生活与生命、平凡与伟大的道教原则。
“南涧跳菜”盛行于唐代,承传埋没于民间,发掘发展于当今。经文化艺术工作者研究和发掘整理,现在比较有名的跳菜节目有《跳菜情源》、《火恋彝乡》、《十二兽神舞》、《彝族打歌》、《哑神之舞》等。也是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民间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节,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彝族人用来表达喜怒哀乐的形体语言,并通过这种语言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跳菜舞点亮了南涧民间日常生活,它打破舞蹈、音乐仅仅作为饮食之陪衬角色的格局,将舞蹈、音乐提升到饮食不可缺少的环节,即抬菜人用手抬、臂托、口衔、头顶各式菜肴、唢呐吹奏的上菜调,于引菜人跳着既稳又险、滑稽幽默的舞步,即为宾客的餐桌上满美味可口的菜肴,也为宾格吃饭前奉上一道开怀大笑的精神大餐。
“跳菜””,顾名思义,即舞之上菜。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高腔吆喝声与纯真优美的民乐声,汇成一曲高品位的民间交响乐而令宾朋好友欲仙欲醉……
跳菜表演者,在表演的时候,可根据舞蹈节目的需要适当夸张,但又不失“士而美”的本色;演出采用“揉、狂、猛”递进的艺术手法,融传统“跳菜”、“十二兽神舞”、“打歌”、“哑神之舞”等为一体,体现了彝族歌韵、涧水狂情、气贯长虹的核心内涵。“跳菜”音乐始终保留彝族“自吹自唱”的风格,并把南涧近几年唉音乐创作成果中最有影响、观众最为熟悉、传播最为广泛的优美曲调融入其中,使之更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亲和力、感染力。跳菜的舞蹈不仅又轻松自如的抒情性动律,也有刚劲猛烈地彝族气质行动率,集典型性、民族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前年国庆节期间从孟定归来之时,在南涧,我们亲眼目睹、欣赏了跳菜舞的风采,那几个彪悍的彝族汉子和那几位袅娜亭亭的彝族女子的精彩舞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个矮个子的头上梳一根小辫子的彝族汉子,技艺高强、舞姿优美,更是让人难以忘怀,听说,这一组跳菜舞表演者,已经跳到出云南跳出国界,跳到国际上去了哦。
终于到达南涧了,车子驶进一家宾馆,安顿好了,就等着晚餐的时间早点到来……
晚餐时间终于到了,我们几个早早的进入餐厅,找到一个最佳餐桌坐下,静候音乐声起。待主客入座,只听见一声长长地喇叭声起,我知道,跳菜舞就要开始了!连忙架起相机……
随着音乐声,“跳菜”宴正式开场。只见两位年轻力壮的彝族小伙子顶着托盘、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内装好几碗菜)的汉子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风趣的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年轻貌美的搭档--彝族女子,满脸含笑,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即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象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豪不乱。
每一对托菜手刚退场,有一对便闪亮登场,只见一位头顶托盘内装12碗菜,口中衔着两柄铜勺,勺上各置一碗菜,双臂各叠5碗菜的“空手叠塔”顶极高手合着鼓乐声舞之上来。那一起一落、摇来晃去的舞姿使众宾客为之捏一把汗,生怕盘翻菜洒而不敢出气。只见表演者从容自如,重叠在他臂、口、头上的菜盘却随着他的舞姿位置变换而稳稳当当,连一滴汤汁也不曾溅落出来。表演者臂、肘、手、口、头功齐用,开张整合,缓急有序,让您在“天人合一”之中见美、见奇、见情,令人不能不为之惊叹叫绝。
前年的那一组表演者,听说我们到达南涧之前,人家还在田头劳动呢,知道来了演出任务,马上脱去劳动装,换上演出装,男女素面朝天,并不施粉黛,除了那一身演出装,其他的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实为原汁原味、原生态。与他们相比,这次欣赏到的是另外一组跳菜舞的表演者。眼前的这一帮跳菜舞者,年龄比前年的那一组稍微年轻些,论功底、技巧、胆大都不及那一组,而且表演的内容要多一些,这样就少了些许惊险、朴实,但尽管如此,也足以养眼又养神了。
因为跳菜舞者有“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的功夫,又有“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所以没有千辛万苦,上不了跳菜的舞台,看似简单的一招一式,其实浸淫着多少汗水啊!尽管它不是一种功夫,却也象修道一样,需要经年修炼参悟的。跳菜的魅力,在于他扎根民间,草根性质的舞蹈,简约而丰富,高贵而素朴。作为观众,内心一直以为看似欢快的舞带给身心的将是无尽的愉悦……
所有的菜肴上完了,跳菜舞也就结束了,较前年的那一组相比,今年的这一组表演的时间也稍短一些,我们还在犹兴未尽,舞蹈已经接近尾声,告一段落。接下来的是跳菜舞表演者挨个桌上敬酒,唱敬酒歌,那是另一道风景线,那原生态的歌喉,那优美的山歌,和彝族人的热情、好客、多才多艺结合起来,将宴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南涧盛开的凤凰树花儿
美丽的三角梅
跳菜舞开始了
跳出来的美味
CopyRight @2023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7009064号-4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