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半,我们一行九人三辆车,带着垂钓的工具,我则带着相机和出行的必需物品,驱车前往贵州兴义万峰湖。途径石林、师宗,穿过罗平,来到贵州的兴义,再向城外南行驶28公里,便来到贵州的万峰湖。
万峰湖,北依兴义市的万峰林,水随山流,山随水转,因此而得名,有一湖连三省(广西、云南、贵州)、万峰映一湖之美誉,又有万峰之湖,南国风光,山水画卷之美称;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全长148公里,面积相当于2.7和滇池、3.2个洱海、17个红枫湖、176个西湖!
在码头,我们登上一艘渡船,向目的地驶去。
正是时值仲夏,沿湖两岸满眼的绿色,浅绿色的芭蕉林,翠绿色的竹子,墨绿色的榕树,在时隐时现的阳光下与碧绿的湖水交相辉映,而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布依族的吊脚楼,默默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山,因为有了这湖水,透出说不尽的灵气与生气。
万峰湖,这个富有诗意的湖,这个烟波浩瀚的美丽的湖,顿时让我浑身的细胞都激动起来!
我曾经多次去过澄江的抚仙湖,曾经去过驰名中外的滇池,到过西湖,游过太湖,亲眼目睹纳木错、羊卓雍湖的美,甚至在涠洲岛的大海边住了半个月,其他大大小小的湖泊也见过很多很多,然而,眼前的万峰湖,还是让我如此的激动。尽管因为机动船的行驶,使得湖水没有抚仙湖清澈;尽管她也比不上纳木错、羊卓雍湖的蓝,尽管在辽阔上比不上大海,尽管她没有滇池、太湖的名气大,但是,我还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千山万峰中的万峰湖。在一座座青翠的山峰下,她绕过一座座山峰,穿过布依族吊脚楼,湖水以坚强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山峰的脚下,山与水,成为紧密相连,相依为命的关系,有山才有水,有水才有山,美景步步,步步美景。纳木错、羊卓雍湖因为蓝天白云更为美丽,但是,她们的身边缺少了很多的绿色;而驰名中外的滇池,近些年来因了湖水的严重污染,早已失去湖水的灵气,更难与眼前的万峰湖相比美;自古以来成为文人笔下妙趣横生的西湖,固然魅力十足,可是那处处显露出来的人工痕迹又怎能与这山水野色相提并论?而太湖因为污染厉害,就更不在话下了。而大海,曾经因她的辽阔宽广打动多少人的心,可是与万峰湖相比,她仍然是少了许多的灵气。万峰湖,以她独特的风光、朴实自然的风格、宁静的秉性征服了我。
站在船头,手捧相机,我尽情欣赏着这美丽的湖光山色,看湖边座座青山转眼之间成为身后的美景,闻山坡上的布依族村寨中传来布依人的欢声笑语、鸡鸣狗吠声,赏顺着湖边那座座供垂钓人下榻、垂钓的小木屋,还有那湖面上圈起来的一个个养鱼的网箱形成的又一道风景……碧绿的湖水,在我们的身后,被船只划出一道道巨大印痕……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过去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三栋小木屋,是我们下榻的地方
这是用木板搭建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并非在陆地上,而是建立在漂浮在水面上的一个个的大汽油桶上,木制的墙壁,木制的地板,20多平米的小木屋,中间留出一个过道,安放着一张小圆桌、一张已经很旧的沙发,往后的几天里,我们才知道这个过道的作用,在木屋腰间拦断设置的这个过道,开了两扇门,而对流的从湖面上吹来的风,让我们凉爽不已!屋顶,是用汽车篷布盖起来的;过道两边,被隔成三个小房间,房间很小,里面安放着几张单人床,这就是我们的临时住所了。这样的小屋,我将此称之为船屋,人只要踏进小屋,就会左右晃动、摇摇摆摆,而那木板建起来的墙壁,却让我想我了知青年代那茅草屋顶竹芭墙壁的宿舍。因为湖水腥气,洗漱用的水是由房东从山上为我们打来的清泉,洗澡么,便成为一种奢望了。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很高兴,时隔多年,重温一下知青生活又有何不可?三栋小木屋,六位男士居两栋,我们四位女士居一栋,房东是一位布依族青年女子,在她为我们铺床的时候,我站在小屋门口,环视周围的美景,心里又是一阵激动!居住的条件是差了一些,吃的也未必就好,(五六十元吃住一天),但是,与眼前这美丽的景色相比,即便生活有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面对平静而碧绿的湖水,面对青山座座,我憧憬着今后几天的这种重温知青生活的乐趣。
风光迤逦万峰湖
到湖对面的广西赶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