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团部今何在 知青园内笑声甜——孟定之行(六)
分享:
时间:2012-03-12 浏览:323 投稿:党工 文作者:退办 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 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汽车驶进了一条马路,来到一个建筑前面停了下来,有人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团部了。
 
    这就是团部?那个书店呢?在团部广播室学习的时候,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那个小小的书店;那个我曾经在那里学习、住宿的团部广播室呢?还有团部的办公楼、会议室、食堂、招待所,还有那个我们曾经在凌晨四点就起床徒步来到团部为远在蓉城亲人拍摄照片的地方呢?那里明明有很大的一个广场里面种植了很多油棕树、香蕉树、椰子树的啊,可是现在都早已无影无踪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树立着“孟定农场礼堂”牌子的建筑,既然牌子这么写,那么应该这里就是如今的礼堂了,楼房前面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雕塑下面有一个纪念碑,题目是“纪念农场五十周年纪念碑”,而我记得,在这里,曾经就是团部的办公楼,紧挨着它的就是广播室啊,在这里学习的时候,曾经每天早上从练功房内传出啊啊的练声和悠扬的乐曲声声,那是团部宣传队在排练节目呢,可是如今,如今这一切都好似过眼烟云风吹过般的不存在了。转过身,面对进团部的那条公路,那个时候,这条公路两边可是什么都没有的,只有两旁的芦苇丛,或在晨曦中摇曳,或在夕阳下向行人摇头致意,可如今,芦苇丛早就没了,替代它们的是林立的铺面,就在这些商铺中间,我看到了一个大门,大门上挂了几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国共产党耿马县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农场管理委员会”等字样,才知道,这就是现在的农场办公楼了,进的里面,发现,虽然在边疆地区,但是如今的办公楼倒也显得很气派。跟孟定其他地方一样,这些林立的商铺因为缺乏很好的规划,显得杂乱。唉!一切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了!
 
    经过当年知青闹返城时候那座静坐、绝食的院子,我绕到团部背后,我想看看原来团部后面的农田,可是,跟下坝的五营那边一样,出现在眼前的仍然是一望无际的香蕉林;穿过香蕉林间的土路,我来到了南定河边,南定河上架起了一座铁索便桥,来往的傣家摩托车疾驶而过,没人注意到我这个来自远方的、曾经在这块红土地上战天斗地的当年的知青如今的不速之客,是啊,时光不能倒流,岁月不能重来,当我离开这里的时候,我还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再返回这块深情的土地,既然如此,没人注意到我也在情理之中了,不过这样更好,正好顺着那条土路,我尽情的欣赏如今的美景和追忆当年团部影子。站在南定河新架起的桥上,望着远处的奶头山,我,思绪万千,万千思绪。
 
    告别团部,我们来到了距团部不远的知青园。
 
    知青园就建在景信寨旁边的一个坡坡上。从知青园的建筑上看得出农场--当年的兵团的领导为了纪念曾经在这块土地上洒热血、挥汗如雨的知青们,颇费了一番心思,当然,比起都市里的现代建筑它还有很多欠缺,不过在这块土地上,却很是显眼。知青园一边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景信寨”,对面有同样大小的一块石头,上面写着“知青园”,那是我曾经的上司、当年我们分场的青年干事的手迹,那棵巨大的大青树屹立在“知青园”牌子的上方,为刻写着“知青园”三个大字的石头遮风避雨。
 
    在大青树旁边,我们纷纷在挂在车身两边的标语上题名留念,然后,慎重地将签上我们名字的两条大红标语交给了知青园馆长。
 
    知青园展馆内,挂满了知青们捐赠来的反应当年知青生活的照片、农具、着装等等,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展馆内的东西并不多,但就是这样,还是让参观的我们激动不已,毕竟,这里展出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也就是这些东西把我们再一次带到那个难忘的岁月。
 
    告别知青园,我们去了者哈寨子,参观了寨子里手工造纸工艺。
 
    午餐,是高医生设的家宴,在高医生精心准备的家宴上,我们又是一阵闹腾、一阵叙旧声夹杂着久别重逢的唏嘘声……
 
    就此,十月五日上午行程结束。
 
    昔日景象今何在?
    寻踪千里不得知;
    四十风雨共嗟叹,
    百感交集知青园。
 

如今的团部办公室

 

如今的团部与留在记忆中的团部早已面目全非

招待所已经搬家

08年,建场五十周年的时候,在这里立碑

 

傣家手工造纸作坊

建于08年的知青园

景信寨子也有了自己的门牌

粮田已经变为香蕉园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前来听经的人都带着食物

如今的南定河已经架起很多这样的桥梁

团部背后的沼泽地

我们在知青园门口留留影

曾经留下多少故事的甘蔗林

寨子很美,但是没了昔日的淳朴

 

寨子里的寺庙如今也很红火

 

这里就是当年知青领袖们为了返城,绝食的地方

知青园墙上的宣传画,将我们带到那个遥远的年代

只有这里风光依旧

竹林幽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