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照样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我们在今天,将在农场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沧源县的翁丁寨。
因为是山路,我们自带的大车有些地方过不了,只好弃大车,农场领导带来十三张小车,组成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地向沧源县翁丁寨出发。
车队顺着四十年前我们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公路,出了孟定,经过0298部队、边防部队、莫牙寨、指挥部所有的连队的旧址、下坝,又穿过小黑河上那座桥,便驶向了沧源县的翁丁寨。
汽车顺着南定河一路向前行驶,两岸青山在我们的疾驶中被一座座的甩到身后。
荡里,当年的水稻田,如今基本上都成为香蕉林了,一望无际的香蕉林将整个孟定坝染成碧绿,香蕉果实累累,宽大的香蕉叶似少女美丽的裙裾,覆盖着孟定坝;微风中,香蕉叶微微晃动,似乎又是在向我们挥手致意。
在这一望无际的香蕉林染绿的坝子里,南定河似一条彩带,依着山势,滚滚而下。在绿色的掩映中,我发现,眼前的南定河比我记忆中的南定河更加漂亮了。如今的南定河水弯道好像比原来的多了起来,但正是这曲曲折折的弯道,更增加了南定河的魅力;虽然,南定河水还是那么的浑浊,但是仍然气势不可挡;河两岸青山碧草,河中间裸露的地方高高的芦苇顶着洁白的毛发在风中摇曳,这绿白相间的芦苇给南定河披上一件美丽的衣裳,衬托出南定河更见优美的身姿,静静地,唱着千年的歌谣、扭动着迷人的身姿,流向境外的湄公河。两岸青山依旧,当年五营知青种下的橡胶林长势喜人,早已为祖国做贡献了。
哦!青山不老人易老,沧桑巨变中,四十年过去了,整个孟定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这南定河不变,她,还是我心中的那条南定河。
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翁丁寨,是中国佤族最后一个原始部落。作为直接从原始社会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村寨,这里至今生活着101户佤族原始部落居民。舂米、火塘、毛草房,神林、寨桩、图腾柱,射弩、打歌、拉木鼓,水酒、煨茶、手抓饭,祭祀、镖牛、人头桩,男人耕田劳作,女人纺纱织布的生活方式至今好完整保留。
翁丁寨位于沧源县西部,距离县城33公里,座落在一个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山麓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土丰美、环境宜人、自然资源丰富。佤寨有近400年的历史,村寨内有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人,居住民全为佤族。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民族风俗,可以充分享受到佤族民俗风情。寨子周围有茂盛的榕树、竹林及高大的树木。公路两旁有碧绿的田野,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翁丁”。
早就知道我们要到来,因此,当我们下车刚走进寨门前那条土路的时候,就看见寨子里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在寨门那等候,见到我们的身影,立马唱起了欢迎曲,来到了寨门前,有几位老人从碗中饱蘸,然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门上点上一点黑,那是吉祥和祝福之意。
带着脑门上的祝福,我们来到寨子边的森林,那里早就聚集着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等待着为我们表演“拉木鼓”,这是佤族前年来保留的一种习俗,每年都要搞一次的盛大活动,我们的到来,虽然非年非节,寨子为我们专门表演这种拉木鼓,足见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木鼓是佤族的图腾乐器,每年在制作新木鼓时,需要从森林中拉回一段大树干,这个过程称之“拉木鼓”。
时辰已到,两位蹲在最前面的老人,(那是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才有此资格),其中的一位嘴里边唱,边做着仪式,三遍之后,由寨子里推荐出来的一名身着盛装的壮汉结果老人手中的公鸡,又是在一阵歌唱中,他割断公鸡的脖子,并将鸡血顺着人群围成的圈洒去。仪式结束之后,壮汉跳上一块实现准备好的大木头上,等候多时的寨子里的男女老少分成两路,拉住木头前面拴住的绳子,一路歌舞一路欢笑,向寨子里走去。
拉木鼓的表演就在我们相机的咔咔声中,在人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周游了翁丁寨。
中午饭,由沧源县领导宴请我们,吃的是佤族菜。
带着对翁丁寨的热情,带着佤族人的好客,带着对翁丁寨的神秘,我们告别了这片多情好客原始的中国的最后一个部落。

甭看这么优美的瀑布,上面可是麻风寨

淳朴可爱的佤族小女孩

等待欢迎客人的寨子里的人们

等待拉木鼓的寨子里的人们

拉木鼓仪式上的公鸡

木鼓到了寨子里

那两根绳子就是拉木鼓用的

仪式完毕,杀鸡

向寨子进发

能歌善舞的佤族女子向我们敬酒

向客人兜售土特产的孩子

用歌声欢送客人

寨子里

寨子里的佤族妇女

寨子门前的图腾

站在木鼓上的壮汉

寨子周围的金色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