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湖北省会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为隔江鼎立的武昌(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汉阳(长江以北、汉江以北市区部分)、汉口(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市区部分)三城镇的合称,故通称“武汉三镇”。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提供了方便,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已有85年。
武汉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市内湖泊众多,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其中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湖面面积33平方公里,景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这些城中湖自然和人文景观密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武汉扼南北之枢纽,居东西之要津,自古被称为“九省通衢”。当代有专家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湖北正由人们常说的“九省通衢”一跃成为“九州通衢”。九州,古时泛指中国所有地区,近年以武广高铁、合武高铁开通为标志,湖北率先进入了高铁时代。一个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国内东西南北的4小时经济生活圈正在形成。
这样阔大而四通八达的江湖水网将自然和历史巧妙造就的名城,理所当然让人强烈向往。但我三次到武汉都没游览畅快,经历过程中的一些状况让我对武汉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1992年我第一次出远门,也第一次到了武汉,是从重庆坐船游览三峡和葛洲坝后在宜昌改坐汽车去的。囊中羞涩,住武昌火车站旁的一个寒碜的小旅社,按图索骥,全凭双脚参观游览了长江大桥和黄鹤楼。吃罢一碗不合口味的面条后,失意地向汉正街走去,突然被一个八九岁光景的小姑娘骇呆了。她拦在我前面,把左手捏着的右手摊开直接戳到我的胸膛上:“给点钱!”那只右手肘关节处涂得红通通的,一把匕首对穿而过。这做梦都想不到的一幕,使我瞬间脑中一片空白,不假思索地掏出在当时不算少的一块钱递过去,回头逃也似地赶往火车站去。
第二次到武汉是2002年7月。那个暑假儿子要在补英语,我和爱人去中南大学陪他数日,回来时到武汉逛了一趟,然而火城的酷热叫人受不了,我们只在汉正街看了下热闹便离开了。
这一次是利用元旦假日乘飞机去的。本想借陪爱人去考察一个加工项目的同时,好好游览一下著名的东湖景区,不料竟在短短的两天中高度强化了对这个大都市的脏、乱、差印象。
出了天河机场,那个一直热情无比自告奋勇要开车来机场接我们的自称项目部经理的姑娘,却推说我们报错时间早到了半小时,所以司机办事还没到单位,叫我们自己打的她们单位报销车费。的士往汉阳一路飞奔,我却分明感觉路两旁的房屋建筑远不如重庆的豪气和清爽。同时,我迅速作出推断,汉阳到机场需40多分钟,我们报的时间早半小时,真心要接我们话,她的车应该10多分钟前出发才是,她“忽悠”人的水平也太低了罢!尽管一路上她左一个右一个电话的问我们到了哪里,说她在公司办公室等着我们,我们还是改变了主意,先去了订好的宾馆。之后她更自作聪明令人厌烦地叮嘱我们:武汉骗人的很多,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们到武汉的目的--包括出租车司机。在与其不停的电话周旋中,我们反过来“忽悠”起她来,说我们要休息一下,然后先去武汉大学看学生,下午再过来,来时会电话告知。
在郭茨口,我们看到车流如潮的街道两边,竟是粗放自由众多的饮食摊点,人行道显得又乱又脏,禁不住赞叹武汉的城管真是人性化。又是隔不了半个小时一个的连续来电询问行踪后,我们顺着照旧川流不息尘土飞扬的漫长城建工地寻到了她给的地址附近,在一家川味小饭店吃饭的时候,我用四川腔不经意向店主打听时,竟闻店主惊异地反问:“你们也是来联系投资加工项目的?”看着我们疑惑的神情,店主又说,“这久来问这家加工项目公司的人不少,作为老乡,要提醒你们特别小心噢,这一带骗子太多了!”心里更有底的我们,为了眼见为实,进了这家设在物流公司集聚院落一角的项目部。估计两百来平方的一层楼,先是入口处煞有介事的身份登记,然后是被带进一间办公室由专人接待,介绍项目及投资条款。天花乱坠的致富美景吹嘘后是操作演示,而设备和原料配件却说是要签定合同后先款后货从浙江公司本部发来。我们不露声色郑重其事地走完咨询和见识的程序后,撂了句“再认真考虑考虑后决定”便客气地道谢着离开了。其实长见识也是收获,没什么后悔的。只是觉得,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全国各地来此上当受骗的不知多少!
江汉交汇,百湖之市,阴雨冬日,雾气沉沉,极目楚天不可能,朦胧中东湖也失了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