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行走是一本书的书名,作者范承玲。在石市若大的图书馆众多的书架上,我来回寻找我所喜欢的书籍,正是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利用吃早餐和睡觉之前的半小时,花了近二十天才陆续读完这本书。
秋天的行走,诗一般的书名,诗一般的文字,加上书内那些诗一般的插图和作者的照片,构成这本书诗一般的意境。
作者范成玲,曾是一位体操运动员,后从一位体操运动员变成一名硕士研究生,又成为一名体育记者。
“她以一个女性的眼光,看待人世间和大自然的一切,哪怕是默默绽放在乡野里的一丛不知名的小花,她都赋予女性的温情与关怀。我惊讶她观察人生的细腻,我惊讶她表述情感的娴熟,我还惊讶她文字的老到。
从地下音乐、秋天的约会、旅途心情、故乡的雨、寄友人信、拉萨情思、初恋初吻到母女之爱……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渗透着她的深情、爱恨、思索和忧虑… …”这是摘录报告文学家鲁光为此书作序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透彻地简介了《秋天的行走》这本书的内容和对作者精湛文笔与细腻文思的称赞。
而我喜欢这本书,先是源自这本书的书名,继而,被书中的那些文章所深深吸引。
书的第一集以《我和秋天有个约会》为题,写下了《我和秋天有个约会》等十一篇文章,开篇《思念那离天最近的地方》,详细的描写了大昭寺、八角街等西藏美景,恰恰这是我去过的地方,我最喜欢的还是文章的最后的那一段“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之与外界隔绝,造就了天神主宰的精神世界,唯有敬天敬地、虔诚的祈祷,天神才能够包容万物生灵的安康;在这里生活的人格外的单纯而又有信仰,单纯而又有信仰的人生活是简单的,简单了就快乐了。这样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来拉萨的人。
我对西藏最深的记忆是淳朴、布满风霜的的藏家老人,是着艳丽的衣裙、头上戴有精巧头饰、在田地忙碌着而且表情安详的藏族妇女,是依在家门口脸庞又红又黑的藏族孩子,是正在陪主人转经轮的调皮的小狗和路边随风荡漾著的五彩缤纷的小野花…,那是一个你随时可以向他出发却又不容易抵达的地方…,西藏离天很近,离我不远。
短短的文字,概括了西藏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民情。
《我和秋天有个约会》应该是这本书的精髓。“其实我是爱秋天的,爱它的厚重它的萧瑟它的凄冷”;“每年的秋天我都会到香山去看红叶,在秋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计划着十月的某一天,去看望我期待了一年的深深浅浅的红,在那跳动的红叶中,看那爱与不爱,风生水起,纠缠,人来人往。
可以说,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那么的喜欢那么的爱不释手,就如同鲁光先生说的那样“几乎所有的文字,都渗透着她的深情、爱恨、思索和忧虑…”。其实,我认为,作者之因为以《我和秋天有个约会》作为这本书的书名,还是因为作者对秋天的无限热爱,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这从该书中的那些插图足以看出,书得封面上面是两颗倒垂的金色麦穗,下方是一片金色的白桦林;而书的中间那些两片红叶、那三片不知名的树叶,橘黄色的梧桐叶,那绿中透着黄色的银杏叶;还有作者在各个地方留下来的美丽倩影,无不透出作者对秋天的深情。人到中年,即进入人生的秋季,四十左右的作者,同样跨进人生的秋季,跨入人生秋季的作者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用深情的、轻松的笔触、快乐的文字写下这本《秋天的行走》,正如她自己所说“爱她的厚重……….”秋天是厚重的,这厚重来自于收获;人生的秋天也是厚重的,这厚重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很多感悟。
人到中年,正是人的一生中最忙碌、肩上担子最重的年龄,一般处于这种年龄段的人,不是忙于生活,就是忙于工作,这些忙碌旺旺使我们少了很多生活的情趣,少了很多的闲情逸致,然,《秋天的行走》却让人知道,原来,当我们处于人生之秋季的时候,还可以这么轻松,这么愉悦地生活。想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能有几个能像作者那样轻松愉快的生活?所以说,《秋天的行走》是作者在人生的秋季行走,也是作者心灵的行走,她走得轻松,走的愉快,走得坦然,走得自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在过度消耗生命能量的社会环境中,寻求心灵上的宁静,书中的每一篇散文无不透出作者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感,那是优美的节奏,这种优美的节奏中又无不流露出作者的优雅和平静的心静。“行走在秋天的路上,捕获一份宁静的快乐”。
范承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她总能够在万物生灵中发现一些可爱而又快乐的元素,她总能够在秋天行走的路上拾掇一份份快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