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是我们青春的见证
分享:
时间:2011-12-12 浏览:315 投稿:党工 文作者:离退办 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离退办 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这一辈子该是与山有着永不分割的情缘。小时候,出生在孙悟空的家乡--云台山脉间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长大之后到了蓉城,算是从山区来到了大平原,然而,到边疆当知青,却又从平原重归到了山区,整个六年半的知青生活,竟是与山相依相偎,不得分离。后来,从兵团回城,满以为会离开山吧?殊不知,所在的单位面水靠山--还是与山同在。
 
    十七岁到边疆的兵团,六年半的知青生活我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六年半,我把人生中这段最美好的时光贡献给了那片红土地,青山,是最好的见证。
 
    自打踏上云南的这块土地时起,整天与我相伴的就少不了山。四天半的公路,四天半的汽车旅行,四天半的满眼的青山,我们在汽车里随车摇晃着,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最后,翻过耿马大山顺坡而下,便到了更是青山多多的孟定坝子。
 
    孟定坝在耿马县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坝子。一条公路从坝头通往坝尾,足足几十公里长,南定河横穿孟定,流向境外,而静卧的南定河两岸的却是古老的青山。
 
    那是真正的青山,由于季节适宜,气候良好,南定河、小黑河两岸的山上终年苍翠欲滴,古老的珍贵的各种树木、翠绿高大笔直的楠竹、一年一岁的灌木,形成一片片茂密的森林,而这一片片森林,珍藏着麂子、野猪等野生动物和香菌、木耳、竹笋等山珍;青山为我们提供了野味,也为我们和傣族人提供了烧火的柴草和盖房、修房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整个五营以南定河为界分为两帮坐落在青山脚下,河这边背靠青山面朝公路顺路而下直到小黑河边的依次为营部、一连和南定河边上的二连,(大战指挥部成立之后,依次而下的是营部、机务班、二连、四连、三连、一连),南定河对岸,是五营七连、四连、三连、五连。
 
    凡是一个地方,有水则秀,有山则灵。永不停歇的南定河水和清澈的小黑河水使孟定坝子秀丽十足,而那座座青山则给孟定坝子带来万分灵气。
 
    假如不是艰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假如不是枯燥的文化生活,假如不是那永也干不完的脏活累活,那时候的孟定坝子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然而,对于我们这帮刚走出校门踏上这种艰苦环境的少男少女,整日身心疲惫不堪的我们,哪有闲心去欣赏身边这块美丽的地方?
 
    那是刚到连队不久一个星期天的半夜,还在睡梦中的我们,就被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叫醒了,紧接着,是指导员那洪亮的嗓音“起床啦,快点起床啦!打好背包,我们今天拉练!”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揉揉前天劳动之后还没缓过劲来酸痛的腰肢,借着昏暗的煤油灯,我们赶紧打背包。那个时候的我们每人都有一根背包带,打背包是指导员此前不久才教我们的。在狭窄的单人床上,我铺开自己的被子,按照指导员曾经教我们的办法,迅速将自己的被子打成背包,然后跟着同伴跑向连队的院子,列队、站好,在指导员简单的动员之后,便踢踏踢踏地向小黑河方向的山上跑去。
 
    我不知道此时是几点,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因为怕落在队伍的后面,因此我不敢懈怠,紧跟着队伍。黑暗中,我知道过了下坝,来到了小黑河边,在黑暗中,我又知道我们的队伍正在向小黑河上游的山上爬去。脚下是高洼不平、狭窄的山路,从右边传来的潺潺流水声,知道那是小黑河在流淌,夜风吹来,小黑河两岸的山林在沙沙作响,我不知道前面的山路还有多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天亮,黑暗中,只是跟紧同伴们的脚步,艰难地行走着。
 
    突然,感觉有水滴落在脸上,下雨了!突然从天而降的雨水加大了我们在越来越陡峭的山坡上爬行的难度。“哎呀!”一声惊叫传来,是一位女同学滑到了。此声刚落,又一声叫起来“指导员!我的背包散了!”
 
    黑暗中,一个大陡坡出现在我们面前,女生们望而生畏不知所措,是指导员带着男生先爬上去,然后站成两排,才将我们这些女生一个个地拉了上去。
 
    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爬了几座山,晨曦中,我们来到一个山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连队模样的院落,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远在深山里的四营十一连。知青相见,格外亲切,亲切之余,我发现双方脸上都带着同情的目光,对方同情我们深更半夜爬山越岭的拉练;我们同情对方的竟然居住在那么遥远的地方。
 
    依旧是同情的目光,我们告别了深山老林中四营十一连的知青们,指导员带着我们马不停蹄地返程。等到我们疲惫不堪的到大连队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相互一看,我们的脸上、身上涂满了泥巴,步履维艰、一步一踉跄;很多人的背包早已散架,抱着被子拖拉着背包带;有的人鞋掉了一只,有的人衣裤被树枝挂破,有的人进了宿舍,顾不得一身泥巴便往床上一倒,再也不愿爬起来……
 
    这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拉练,也是最难忘的一次拉练,这次拉练过后,虽然当时的情景狼狈不堪,但是青山作证,它给了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
 
    我们上山割茅草,为连队修补房屋,一天的翻山越岭,一天的茅草割下来,手臂被茅草无情的划开一道道血口,有身单力薄的女知青回到连队,撂下割下的茅草,推开宿舍的门,一头倒在床上哭喊着“妈呀……”青山作证,我们是怎样克服困难又战胜艰苦的环境。
 
    我们上山备料,一去就是几个月。在山上搭起窝棚,没有炉灶,我们砍下一截截楠竹,挖空一头,塞进水米,再用黄泥巴堵住另一头,放在火上烧,待竹节烧炸,喷香的竹筒饭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塞进口中,填补我们饥饿的肠胃,青山作证,我们学会了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
 
    我们甩开稚嫩的臂膀,挥舞着刈刀,在从无人光顾过的荒山野岭上大干苦干,是我们开垦了千年的荒山,砍倒深深的灌木丛,开出一条条橡胶带,挖出一个个橡胶穴,再种上一棵棵幼小的橡胶苗。青山作证,我们是一支不可摧毁的力量。
 
    青山作证,我们是怎样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少男少女成长为开带挖穴、种植水稻的大兵;青山作证,我们是怎样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又在苦中作乐的情景;青山作证,我们给边疆带来待了城市的文明又改变了边疆的愚昧的无知;青山作证,我们那八年的日日夜夜、年年岁岁;青山作证,我们是怎样将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光景无私的奉献;我们用自己年轻的身躯、稚嫩的双臂,开垦边疆,建设边疆,我们才是边疆有力的不可战胜的生力军。
 
    我们在孟定八年,孟定却永远走不出我们的心里,八年中的一切,青山,是我们青春最好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