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个“百日红”的见证者
分享:
时间:2020-06-18 浏览:730 投稿:党群工作部 文作者:文/化肥车间 何密 图/党群工作部 胡良平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文/化肥车间 何密 图/党群工作部 胡良平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美丽的浪花在撞击暗礁时才更缤纷迷人,成功的星火在坎坷曲折的磨炼中才更闪烁耀眼。在水富云天化化肥车间,身着蓝色工装的沈军和其他同事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事实上,他已经在合成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了30年,从青春韶华中走来,两鬓染霜终不悔。
 
    30年来,他练技修心、锐意进取,使公司合成氨装置生产成本一降再降;他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多次消除装置重大隐患和险情,是公司扎根安全生产一线的排头兵;他锲而不舍、追求卓越,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普写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刻苦钻研,从门外汉变行业专家
 
    耐住寂寞,守住清贫,沈军与合成氨结缘30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学习与磨砺的过程。
 
    90年代初从中专毕业的沈军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为了掌握合成氨生产技术,他每天都在不停的啃书本、跑现场,反复揣摩操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凭着一股干事业的韧劲坚持了下来,真正做到了把合成氨技术学通学精,也成为了公司闻名的操作能手。
 
    2000年临危受命担任装置压缩岗位技术员的沈军,为弥补自己的短板,他不断的查资料,翻纪录,向老师傅们讨教操作要点,几年后沈军再次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专注一个领域,深耕细耘,不断积累,就一定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2003年公司化肥装置增产50%的节能增产改造,而高、精、尖的压缩机改造则是重中之重。面对挑战和压力他暗下决心,自学英语,整理改造材料,论证操作思路和方法,通宵加班已是常态化。在那个春季,沈军凭着扎实的功底完成了近百次的机泵单试、联动试车,解决了改造过程中的诸多拦路虎,让高傲的外国专家对他伸出了大姆指,他也向公司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兢兢业业,降本增效显身手
 
    当今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只有不断降低能耗,优化运行,才能提升竞争力。
 
    在水富云天化装置一体化的思路指导下,沈军凭借多年以来积累与学习,不断优化装置运行工况,提出的许多独见解和意见,这些技术改进对车间的质量、成本、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2013年提出《关于合成氨装置低位热综合利用的建议》不但破解了装置脱碳系统长时间存在着低位热能富余的现象,还创造了229.6万元年度经济效益,在公司科技活动周上被评为技术创新一等奖。而《提高合成塔暖塔均衡性》和《合成弛放气引入燃料盘管加热》等改进建议不仅实现了热量回收,而且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2016年他带队提出《关于合成PIC-7增设串级控制系统优化操作的建议》该项目投资小,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创造的年度直接经济效益达106.28万元,可真是四两拨千斤呀。
 
    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不胜枚举,其背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根本行不通的;但他总是不满足,他说:“只要我们去想、去观察,一定能有新发现”!正是如此,合成氨可控生产成本逐年下降,2019年吨氨成本比2018年低了近25元/吨,产生经济效益达1025万元。
 

 
言传身教带队伍,尽职尽责促发展
 
    追求装置长周期运行是化肥企业实现产能和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因此争创“百日红”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作为一名从一线走到管理岗位的他,始终用高标准、严要求,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同志,他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车间的每一位员工,按他的话说:“我这点经验没什么可保密的,都是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我也在不断的学习中。”
 
    30年来,他每天总是早早来到车间了解装置生产状况,下班时常常加班到家里总要催促好几次,他总是安慰家人:“放心,我还年轻,累不垮的。”每次装置大修他总是车间加班最多的人,他总是说:“少歇一会儿、多干一会儿,多付出一些,不会吃亏的”。
 
    每年夏天装置总要经受各种考验,沈军总是第一时间赶到车间,和班组一起坚守在生产一线,为装置长周期保驾护航,正是有这样日日夜夜的付出,2020年6月我们也迎来了氨装置的第69个“百日红”,同时也是沈军工作30年来经历的第54个“百日红”,沈军是这成绩取得的真正硬核力量!
 
    一念执着,始终坚守。沈军就是这样一个怀着对化工事业的热爱,怀揣合成氨生产情怀的匠人,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水富云天化人的敬业、精益和专注,他以实际行动诠释当代“工匠精神”,用辛勤和汗水让“百日红”精神发扬光大,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