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的三叶梅散发着淡淡的香,繁茂的黄桷树蔚然成荫,水富的冬天总是充满诗意。在这个万物蛰伏的季节,一阵锣响在西南角骤然打破平静。早晨的阳光穿破云层,洒在宽阔的水泥路面上,为报捷的人群披上一层金灿灿的外衣,平添了几分喜庆。
1月16日,公司生产一线传来喜讯,甲醇装置安全稳定连续运行成功突破100天,收获2018年首个“百日红”,也是装置史上第4个“百日红”,为水富煤代气的发展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这个刺骨透寒的冬天带来浓浓的暖意。每一位员工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和自豪的事情。在这100个日夜里,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历经艰辛,顺利的实现了2018年的“开门红”。在传统制造业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在依然严峻的发展形势下,这场胜利显得尤为珍贵,既是对全体水富云天化人士气的巨大提振,也为公司健康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百日红”既是公司同心协力、辛勤耕耘的收获,也是公司层层推进、步步落实下自然结出的硕果。甲醇车间副主任高绪强形象而生动的说到:“甲醇装置就像一棵果树,一线的工艺人员好比农夫,精心的护理。技术人员就是专家,科学的种植。而我们的各项基础工作,就是果树需要的土壤、水分、阳光、营养,是健康生长、收获累累硕果的保障。”
维护是装置运行的“土壤”
在车间主控室,几名员工灵活移动着双手,时而拨动转球来回的切换,时而坚定而有力的敲下键盘,全神贯注的盯着眼前的屏幕,黑色的底板上红红绿绿的数字在不停的刷新、闪烁。旁边的休息室里,刚刚从现场巡检回来的几名员工拿出了工艺手册和笔记,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装置现场,维保技术人员手持听针,用便携的仪器在测试着设备的运行参数,手中的纸条上已经写满了数据……
这是装置的日常维护缩影,也展示了维护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井然有序,做着自己的事情。做好工艺维护和事故防患,是“培育”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土壤。然而要“做”已是不易,“做好”更是艰难。这离不开日复一日干好本职工作的坚持,离不开勤学苦练不断提高操作维护水平的坚持,离不开认真细致落实各项工作的坚持,离不开敢拼敢想、多干多思的坚持。
开车初期,由于煤份中的碱金属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黏性,导致越来越多的灰渣黏附在设备内壁,影响了工艺气的正常换热,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出口温度一直居高不下。为将温度降到可控范围,工艺人员运用炉壁的敲击器将煤渣不断的敲下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从6楼到12楼,高低分布着47个敲击器,工艺人员来回的奔跑,有时甚至在气化炉的旁边敲击整整一个晚上。正如甲醇车间技术组长陈凯说道:“这漫长的100天,是敲下来的100天。”
我们不是为了一百天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而创造了这一百天。甲醇装置的“百日红”,就在这平凡的坚持中自然的开花结果。
创新是装置运行的“雨露”
创新是我们的发展之本,是解决装置生产难题和清除生产障碍的最佳利器。在创新的路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令笔者感触颇深。那是一次“特别”的技术培训会,几名工艺人员轮流站上讲台,向大家分享交流班组日常维护经验和对装置生产现存问题的分析,由授课的“老师”变成听课的“学员”,让甲醇车间技术组副组长顾光应深刻的感受到来自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培训的最后,他代表车间技术组向大家说道:“在生产维护中,你们是最熟悉装置的,无论是工艺的缺陷还是操作的不便,都存在切身的体会。我希望你们有了好的想法,尽管提出来,不分大小、无论成败,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我们!”
“交给我们!”,这是怎样的担当。这不仅意味着员工的建议变得更加的简单,更容易走进现实,还意味着后续的综合评判、专业设计和方案制定等等完善工作将全部转到他的身上。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拍着胸脯的表态,仿佛打开了洪峰下的闸门,来自车间基层员工的创新建议如洪水般奔涌而出,流入“微信创新群”。他还必须及时的整理出来,因为手机已经死过好几回了。2017年,甲醇车间微信创新群收集到班组员工的管理建议和技改建议共798项,繁复的工作让他鼻梁上的眼镜越来越厚,越来越沉。
他的付出是值得的,甲醇车间的创新工作因此而不断的迈上新台阶,推动装置运行走向健康、走向稳定、走向成熟。就像雨露滋润着果树的生长,绽放出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是装置运行的“阳光”
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紧缩,市场高度信息化加剧了同向竞争,不少企业被迫倒闭或是进入冬眠。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紧抓生产这一中心工作,保证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成为公司夯实基础、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果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的照射,而改革就是提高抵抗力、推动光合作用的“阳光”。装置的运行始终是需要人来操控的。在旧有的体制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更大的体现,滋生的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生产上的障碍。适当的动动奶酪,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公司改革的不断深入,组织机构更加精简高效,人力资源效率也得到不断的强化。择优竞聘、“双向”选择等措施的实施,大岗位的转变,跨装置学习的推进,“装置一体化”战略布局,都带来了强烈的紧迫感,每一位员工都主动的自我加压,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勤学苦练,努力提升自我价值、提高能力素养,越来越多的员工走向“多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成才。落到实处,就是对生产的维护和管理变得更加娴熟和得心应手,装置的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文化是装置运行的“养分”
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是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公司的立根之本。自建厂起,公司44年的发展历程,“百日红”已经深入到每个云天化人的骨髓,并形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在代代传承中不断的发扬光大,成为助力云天化人“精益生产、达于至善”的“养分”。
甲醇车间工艺一班班长杨德辉给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上有一名员工,在一天晚上,仅仅3岁的女儿生病了,发着高烧,需要尽快送往医院。然而马上就要上中夜班了,他本想向班长请个假,但想到装置运行也不是很稳定,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他又犹豫了。妻子看出了他的担忧,微笑着对他说:“你去上班吧,我带她去医院就是,也不是很远,没问题的。”望着妻子宽容的眼神,他亲了亲女儿的额头,怀揣着不安与忐忑去了车间。在忙碌的间隙,他不时的通过手机向妻子询问着女儿的情况,直到妻子告诉他,医生已经看过了,没什么大碍,输点液就没事了,他才放下心来。当晚,装置一直在波动,他在凛冽的寒风中忙碌了整整一个晚上。半夜的时候,他从现场被轮换下来,疲倦的坐在凳子上,刚想喝上一口水,却突然弓起身“哇、哇”的吐了起来,一阵翻江倒海,周围的同事赶紧围了过来,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发烧了,纷纷劝他先回家好好休息,他却故作轻松的挥挥手,笑着说道:“没事,一点小感冒,一会就好了”。简单的喘了两口气,他又跟着轮换的人员去了现场。直到前来接班的人员已经到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急急忙忙赶到医院,去看望住院的女儿。
杨德辉说,这个故事感动了他们班所有的人,到现在好多人一旦提起,仍然会情不自禁的感动到哭。我没有哭,而是被深深的震撼了。从灵魂深处油然而起的敬意,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讲这么一件故事,笔者并非是想说,我们应该“轻伤不下火线”,应该以工作为重,而是想传达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其实这份坚强,这份执着,这份意志与担当,就是我们水富云天化人44年来一直坚持的文化精神,是我们落于习惯、落于日常的信念,就在我们身边环绕、散发,仿佛带有灵魂的养分,激励着我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奋勇前进、自强不息。
有了“土壤”的培育根基,有了“雨露”的滋润生长,有了“阳光”的温暖照射,有了“养分”的健康茁壮,装置的运行自然进入“安、稳、长、满、优”的良性成长,不断的孕育出鲜嫩甘甜的累累硕果,那就是“百日红”。
“百日红”的故事还在继续,在奔涌的金沙江畔,在绿色的化工新城,在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在机器的交响曲里,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文/图 胡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