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4至26日召开的云天化股份党建工作交流研讨会上,公司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在员工队伍中打造工匠精神的构想。一时间,工匠精神再度成为干部员工中的热门话题。工匠精神该怎么理解,公司会有那些具体措施支撑,员工应该怎么做……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所谓工匠精神,笔者的理解是:以良好的敬业精神,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它体现的是对产品品质的尊重,体现的是对工作充满信仰、在工作中踏实认真的执业态度。在全球范围内,工匠精神以德国制造最获认可,之后又延续到日本制造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气质:执着、踏实、坚定,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从器物制造层面,对道统精神的遵循与回归。《庄子》“庖丁解牛”讲的就是这一深刻的故事。
工匠精神的打造,组织层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墨:
一是要大力营造“工匠精神”茁壮成长的组织文化。通过案例学习、经验分享、专题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干部员工对“工匠精神”的学习理解,着力形成“崇尚劳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以“工匠精神”指导实践的组织文化氛围,不断提升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在公司内部先后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李文洪,云南省劳动模范陈平,全国土方机械操作技能大赛冠军肖永湖、李奇等优秀员工代表。从管理层级上讲,他们并不是领导干部,但却有着领导干部无法企及的影响力、感召力。他们的成功源于对专业的执着,源于对价值的创造,也源于公司、社会对他们的肯定。所以,从文化打造的角度,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精神不断放大,让更多的员工认识到不是只有当领导干部才叫成功,专于手上的工作,把工作做到极致,就能获得价值的提升,获得公司的认同,从而创造美好的未来。要让更多的干部员工都来学习他们,让“工匠精神”成为新的时尚,成为公司上下自觉践行的基本文化与价值导向。
二是创新机制,围绕“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多元化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为抓手,形成组织牵引,推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骨干员工队伍。简单说,就是对员工的努力付出,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上的肯定与认同。要针对不同类别人员,设置不同的职业发展等级,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任职资格标准,牵引员工成长。同时,要根据不同产业、人员队伍的特点,构建多元化薪酬激励和培养发展体系,构建“工匠精神”生长的人文土壤。生产制造系统要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建立适应工匠层出不穷的薪酬体系,打造一支“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技术工人队伍;技术研发系统要在“工匠精神”指引下,继续探索和实践与技术研发成果挂钩的奖励制度,把出成果、出优秀成果作为检验队伍能力的标志,持续打造具有商业思维和市场意识的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营销系统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和业绩导向,盯住细节、盯住用户、盯住服务、盯住系统解决方案的落实,同时不断完善市场成长的分享机制,打造一支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要求的忠诚、专业、极具“工匠精神”的营销团队。
同时,从员工层面看,工匠气质的养成,需要我们自觉向价值型员工不断进发。一是进一步加深对工作价值的理解。要深刻的认识到,工作不仅仅只是赚钱的工具,而是要生产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是要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和体现执着、坚定等精神,产品本身就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体现;二是始终保持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做事不仅要尽力而为,而且要全力以赴;三是要足够专业,努力成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自觉增强业务能力;四是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以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障碍、挑战、挫折、失败,坚守自己的品格。“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孜孜以求、持之以恒是工匠的又一品质。
回首往昔,云天化40年来的企业发展之路可谓策马扬鞭、激越奔腾,我们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最大、亚洲最大,我们的体量,我们的产能,都达到了很多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是面对市场环境变冷所带来的种种考验,面对后来居上的强有力竞争者,我们总体感觉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正是这关键一点,决定着云天化是一个制造型企业还是一个创造型企业,决定着我们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甚至,这一点也许还决定了云天化人未来的命运。也许,工匠精神的打造,对制造业本质的回归,将是我们补上这关键一点,从而破解当前企业发展难题,走出生产经营困难局面,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所谓“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即是这一佛理。
(守拙)
CopyRight @2023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滇ICP备17009064号-4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