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残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无数企业受到重创,云天化也经历了这场经济风暴的洗礼。上世纪90年代,当化肥行业正如日中天之时,云天化开始谋篇布局成功进入了玻纤行业。十余年后,玻纤产业成为企业发展新的支撑,并围绕上下游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继续追寻着云天化玻纤产业的帝国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敏锐的云天化人开始意识到单一靠天然气进行化肥生产,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对资源的依赖太强。居安思危的云天化领导班子开始寻求新产业的发展方向。
公司总经理刘和兴:当时也一直在寻求发展,只是说很多项目都失败了,但是其实在这种探索过程中给云天化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和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玻纤的扩张就是比较成功的。
云天化1999年7月控股CPIC,实现了玻纤行业的第一次登陆。当时CPIC仅拥有一条7500吨生产线,总资产7000多万元,净资产2000余万元。经过十余年的磨砺和奋斗,现在的CPIC已成为拥有12条玻纤生产线,年产能突破50万吨,拥有总资产87.6亿,净资产32.9亿元,产能居全国第二,全球第三的大型玻纤生产企业,CPIC在世界玻纤行业正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
2008年金融危机突如其来,天然气涨价、有机化工市场低迷,令公司生产经营开始步入寒冬,而CPIC以2008年418,615,387.79元,2009年88,612,647.46元,2010年396,491,029.56元利润总额的良好业绩有效支撑起了公司的业绩。这不仅是CPIC员工努力的结果,更是云天化几任管理层高瞻远瞩,对玻纤产业前景的准确预判。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从行业来说我是看好玻纤行业的,玻纤是一种新兴的替代行业,因为玻璃纤维所具备的优秀的材料基础、原材料的性质。短时间之内我没有看到别的东西可以替代他,恰恰它会非常快的替代钢材。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现在CPIC和我们同业的所有企业比起来我的现金流是最好的,我的资产结构是最合理的这就是优势,但是并不是说我现在的这种结构就能够应对未来的危机,至少我的难度要比他们小一些。
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充足的御寒储备,面对这样的形势,云天化的玻纤行业是充满信心的。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那么我相信CPIC现在比其他企业应该说准备过冬的棉衣要多一点身体的抵抗力要好一些。当然如果全世界的企业都死掉,那CPIC也没办法,我们要做的是活下一家,那么这家应该是CPIC,对未来的前途大的方向我不表示担忧,但这个前提就是要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其实CPIC把自己的电子纱作为战略产品,那我就要有支撑他的地方,所以我们建电子布,而不是看到电子布短时间内赚钱所以才要做电子布,我们要支撑电子产业的一体化,要向下游去延展。
天勤材料副总经理王建国:做企业就是做差异化,当产品是大众化的时候,客户要有差异化。当客户差不多的时候,要做产品的差异化,所以说本着这两个差异天勤现在在行业里面还算是有一点地位吧。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我们买珠玻是看中国华南这个战略的位置。它未来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云天化如果要把电子业做起来,我们就必须要拥有这个阵地。
珠海富材总经理刘青:我们处于沿海地区离市场近,信息更丰富,更便于整个市场布局战略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劣势就是我们处于沿海地区成本比较高,但可以通过管理、技术、各方面的挖潜,去精细化管理,降低我们的成本。
年轻的珠海富材进入云天化之后实施了老厂搬迁、新设备建设、产品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然而由于上半年市场形势较好的时期内,珠海富材正处于搬迁期,无法抓住机遇,下半年开始满负荷之后,市场形势又开始走下坡路,因此截至目前,珠海富材仍未实现盈利。一个新收购的企业必定有其调整和改造期,尽管目前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对于未来,珠海富材仍旧信心满满。
珠海富材总经理刘青:我们还有信心在股份公司,在包括这么多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关心下,我觉得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自信可以克服困难。我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通过股东对我们的支持和进一步的加大投资力度,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给股东一个更好的回报。
上下游一体化的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几年的努力,天勤材料的全面盈利、珠海富材的成功收购,现在初显成果。与此同时,云天化玻纤产业的国际化战略也随着巴西工厂的成功收购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我们巴西工厂开始赚钱了,上个月盈利25万美金,再上个月盈利5000美金,再上个月亏损30万美金,而且可比的是,欧文斯科宁在巴西的工厂在大幅度的亏损。 
公司副董事长、CPIC董事长吴明:玻纤总体来说,我认为现在的困难是阶段性的困难,是生长过程中的阵痛,如果我们自己不犯太大的错误,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未来云天化的玻纤产业在全球应该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