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阳光明媚,田野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田坎边散发着金银花的香气。趁着孩子们放假,我带着他们去看望他们亲爱的外公。外公是一位勤劳的农民,同时也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养蜂经验的蜂农,五一假期,正是劳动的好时节,外公带着我们去收土里的油菜,栽包谷,孩子们也跟着忙得不亦乐乎。
在劳作的间隙,孩子们被飞来飞去的蜜蜂吸引住了,他们好奇地看着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兴奋地说:“外公,我们想吃蜂蜜!”外公听了,笑着点了点头,说:“好啊,今天就带你们去割蜜,让你们尝尝新鲜的蜂蜜。”
父亲说,傍晚割蜜最合适或者一大清早,因为这时蜜蜂不会到处飞,割蜜方便,还能避免蜜蜂之间的争斗,减少伤亡。
傍晚时分,天空被染成一片橙红色,我们穿戴好防护用具,带上割蜂蜜的专用刀和香,一切准备就绪。父亲小心翼翼地揭开蜂箱的盖子,但蜂箱盖并不好打开,原来蜜蜂把蜂巢建在了盖子上。经过一番折腾,蜂箱盖终于被打开,瞬间,蜜蜂嗡嗡作响,盖子上扯断的蜂巢还在滴着蜜。看着那晶莹剔透的蜂蜜,我忍不住拿了一小块放进嘴里,这熟悉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的蜂蜜就是我的零食。小家伙们见状也吵着要吃,可他们有点害怕,不敢像我一样直接咬着吃。
父亲点燃了香,让烟雾弥漫在蜂箱周围,这是为了驱散蜜蜂,让它们安静下来。他开始大展身手,一块一块的蜂巢被割下来,动作熟练而迅速。尽管如此,他还是被蜜蜂蛰了几次,但他毫不在意,只是轻轻拍了拍被蛰的地方,继续割蜜。我则负责用两个桶分别装蜜,还要防止蜜蜂飞到桶里,我用锅盖盖住桶,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割蜜的过程并不轻松,蜜蜂们在蜂箱周围飞舞,发出嗡嗡的声音,仿佛在抗议我们对它们家园的“侵犯”。但父亲却显得十分从容,他似乎和这些蜜蜂有着一种特殊的默契。他一边割蜜,一边向孩子们讲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采蜜的过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好奇。
终于,割蜜结束,但是老父亲并没有全部割完,还是给小蜜蜂们留了几列蜂巢,我们收获了两桶蜂蜜。这些蜂蜜在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藏。我们把蜂蜜倒进过滤器中,过滤掉杂质后,那纯净的蜂蜜便流入了容器中。父亲拿起一小勺,递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品尝这新鲜的甜蜜。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割蜜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乐趣和收获。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感到无比欣慰。父亲用他的经验和智慧,为我们带来了这甜蜜的礼物,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蜜蜂们在花丛中辛勤采蜜,而我们则在收获的季节里,享受着它们的劳动成果。这是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一份对辛勤劳作的回报。
这次割蜜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的辛劳和付出。他用几十年的时间,与蜜蜂为伴,守护着这片甜蜜的事业。而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从这次经历中,学会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付出。蜂蜜不仅仅是甜美的食物,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勤劳、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