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是指青年时期或是青年人的年龄?我想是的也或者不只是。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曾这样说过,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将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
青春应是奋斗的、奉献的。1835年,年仅17岁的马克思曾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宣示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价值追求。
在中国,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1921年7月,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当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龄28岁。
青春是无畏的,是无悔的。这里是海拔5000多米的哈喇昆仑,祖国的西陲边境,是护边军人最接近使命的地方,荒凉、孤独、寒风凛冽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在这里有这样的一位年轻战士,年仅19岁的他,干净、纯粹、有实现一切的可能性,可他却把这份青春,永远的献给了祖国的山河大地。
面对寒风刺骨的哈喇昆仑,他并没有害怕,并郑重的写下八个字“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就是用这样一句话,践行着他的无悔青春。那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出面交涉和激烈斗争中,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在突出重围后义无反顾的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把青春、鲜血乃至生命留在喀喇昆仑高原,筑起了一座座巍峨的界碑。
青春是惊险的、是别离的。镜头转到云南,在这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这里拥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青春的力量,正守护着这份静好。
万家灯火,家国团圆,人月两圆时,想起了我远在边境线上的朋友,他们是一群“没有名字”的“守边人”。在这里,山高林密没有人烟,一顶帐篷就成了守边人的家,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人墙;在这里“镇守边关,视死如归”,这八个字里,不仅洋溢着守边人的自信和豪迈,更深藏着守边人的坚持与勇气,他们用青春,续写着惊心动魄的故事。
青春是负有使命的、是精彩的。1974年,为缓解粮食安全,解决中国人民吃饱饭问题,一群人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在荒凉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工厂,并诞生了新中国规模化生产的第一批尿素。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责任使命,水富云天化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打造出了一条让青山更绿、绿水更清的发展新道路。作为生产一线的青年,我们不是守卫边疆的战士,也没有在禁毒一线,但是我们也想像他们一样坚守初心,坚守使命,坚守企业。为公司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以青春之理想,赴使命之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