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不到最后一分钟不起床,总是踩着点进公司;打开电脑,无意间就点了新闻,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工作依旧没有任何进展,总是到了最晚时间节点才加班加点的干;两个月前买的新书放在角落上了灰也还没拆开……
我们身上的每一个习惯都不会是一天养成的,必定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不断重复某一个行为的结果。那么拖延也是,当拖延成为习惯,你会发现你连借口都懒得找了,因为拖延已经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每天在发生。
拖延就像“毒瘤”,破坏我们原有的好习惯,给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拒绝拖延,自律改变一生》这本书,从找到拖延症行为的症结到改变拖延行为的认知,再到自我心态的剖析,然后从有效的战胜拖延的理念和方法,给出了战胜拖延拥抱自律的详细策略。阅读以后我总结了自己可以实施的一些好的方法。
一、 拆分大目标,定下几个可实现的小目标
明明每天都很忙,感觉做了很多事,可是回想起来却了无所获,人累心更累!反思原因,那是因为你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太大,不够明确清晰,没有具体的可实现性。
新东方学校的创办者俞敏洪认为,人可以通过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就感来避免懈怠,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而拥有成就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设立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这小目标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将为你的大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热情和动力。
日本有个马拉松运动员叫山田本一,身体瘦弱,耐力也不怎么强。但是每次跑马拉松,他的成绩总是出类拔萃,甚至还获得两次世界冠军。有人就问他:“你的身体条件也不是那么出众,为什么每次跑马拉松,成绩都这么出色呢?”山田本一说:“我是用智慧战胜了对手”,至于什么智慧就不再多讲了。
多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仅在起点时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每一节点上重获能量和成就感。这些能量和成就感不仅是开始下一阶段前开足的马达,还是驱除坏情绪和拖延的一剂良药。保持好的每一节点带来的满足感,你就拥有了持续加持的意志力,终极目标的实现也讲唾手可得。
二、今日事今日毕,今天能做的事绝对不要推到明天
每天的小目标定好了,就一定要按照规划去一步一步执行,不要总是想着今天做不完还有明天。比如,你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能看上十页书,可是发现这天的工作就是忙不完,你觉得很疲惫,想着干脆还是明天再看吧。其实正是你的“反正还有明天”养成了你习惯性的等待拖延思维,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可是却忘了明天还有明天要做的事情。
其实每天看十页书的目标真的很小,只要你用心去发掘,你就会发现你的一天中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时间,比如你在排队的时候,等人的时候,乘车的时候甚至是完成这个计划转接下一个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空余时间,这些时间利用起来看完十页书真的是轻轻松松。
当你抓住了这些零碎的时间,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给自己规划的那么多件事情竟然在一天之内能够轻松完成。今日事今日毕,当你做到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成就感!
三、自我激励,给任务设置奖励
日复一日做同样的事情靠的就是只有两个字--坚持,当你感觉疲倦懈怠的时候可以开启自我激励模式。通过建立奖励体系来激励自己继续实现目标。例如,如果你有三项工作任务一直被搁置一边,一旦你最终完成了它们,你就可以奖励自己。你可以说:“如果我在一天结束前完成了这三项任务,我就去看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如果我做不到,我就呆在家里继续工作。”
奖励的特别之处在于,只有在您获得奖励时才会给予。奖励自己,它还有一门科学--你的大脑将奖励与积极情绪联系起来。当奖励自己时,大脑开始将其与良好的感觉联系起来,这反过来又会激励你获得更多奖励。你会发现你有一种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让你浑身都充满了动力!
拖延并不是懒,但是很多时候一味的拖延,会让很多事成为我们心里的遗憾。每天给自己定下可以实现的小目标,认真去执行,绝不找借口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感觉坚持不了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奖励督促一下自己,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你离当初那个总是想要等待的自己越来越远了,你已经走在了自律的路上。前路一片光明,你的人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