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读书作品展播】停止低质量的勤奋
分享:
时间:2023-02-10 浏览:358 投稿: 文作者:生产运营中心 罗大智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运营中心 罗大智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勤奋是懒惰的反义词,是成功的基础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从小从父母、亲朋和老师接受关于勤的解释,“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能补拙”、“勤奋能使人聪明”、“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勤奋与汗水”。关于勤奋的故事也非常多,“匡衡凿壁”、“悬梁刺股”、“爱迪生的发明”故事等。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于“勤”的理解也在改变。勤真能能补拙吗?勤奋真能使人聪明吗?好像不一定。按照勤能补拙、勤奋使人聪明。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只要一直勤奋下去,他一定会成为“天人”,显然这种可能性相当低。《高效工作法》--停止低质量的勤奋这本书,犹如拨云见日间颠覆我们一些传统认知,从十个方面来教导大家,勤奋和高效的工作方法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我挑出几个工作方法与大家共享。

 

责任与担当

    低质量产生借口,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结果,责任人或执行这个工作的人都会找很多导致不好结果的影响因素。其实这一现象是人的本能,是人的“趋利避害”的思想本能。如在一件事件出现后,会提出原材料有问题,生产厂家的问题,又如是气温问题,环境不利因素等。我们看到确实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但能作为借口吗?我们在这个工作过程,在管理上有没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没想到把这些不利因素消除掉?以前碰到过一件很有意思的生产操作事件,相同的不利结果出现多次,但每次导致不利结果的原因都不同,没有重复的。每次分析,责任人都会列举很多原因(借口),但过程轨迹是清楚的,原因是清晰的,大家也在这件事件受到了教育。不久,相同结果的事件再次发生,是另外的原因导致的。后来再次出现这样的事迹,出事原因也不同。出事后,责任人心中所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逃避责任,事后找借口,没有仔细分析,一次事件受到一个教训,努力不让这个不利因素出现,但认识不到其它的不利因素同样会导致相同的结果。

 

    责任与担当,是一种人格魅力,会使许多优秀的人员汇聚到身边。责任与担当,是心态,也是一种驱动力,永远朝着目标前行,同时用心解决道路的阻碍。

 

高效沟通

    以前碰到一事例,领导安排工作,“XX事可以开始干了”,接受工作人员也明确回复知道这项工作。可一段时间后,领导察觉不对劲,安排的工作还没开始,就去问该项工作的负责人。负责人回复:“安排工作时说是可以开始了,是可以,不是一定”。从惯性思维上 ,安排工作说可以开始了,基本上想到的是“一定,必须、马上”,但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位,但不能认定这位责任人错了。按照汉语中的解释,可以--表示可能或能够,既然有“可能”,那就存在不确定性,这是领导安排工作时没有采用明确的词,沟通不够清晰造成的。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些高效率者,在接受任务开始工作前先与领导进行沟通,明确工作任务的情况和思路,在工作到一半时再次与领导沟通,确保工作方向正确,提前把工作完成后给自己留有修正的时间。

 

    明确的目标,高效正确的工作方法,沟通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如书中说述,“与他人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公司员工取的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效学习,学习永无止境

    在中国的情况,一个人从6、7岁读五年小学,再用六年读完中学,大学再四年,这是一个正常平稳的在校15年的学习过程。毕业工作,进入职场估计还有至少一年的学习期。16年的学习满足工作需求了吗?这个问题回复肯定不一样,但有很大部分人员的回复,“学习到的80%以上都用不到”。这个回复没有错,表面上属实。但个人认为,即使学到的知识用不到,但这些知识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出现尿素聚谷氨酸在贮槽中浓度降低,能马上想到是细菌引起的原因吗?包括前不久加入的色素也随事件而褪色,这也是细菌导致的原因。也是前段时间,帮忙解决了一个工艺问题,在排放管道新增一副线,但副线排不出水。结果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敲了个洞”,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些就需要所需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不是知识用不到,而是没有去用。随着技术发展,更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否则将被后来者赶超,被社会淘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是第十章给我们指引的明灯,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读这本书得到的感悟:

    勤奋给人有了成功的机会--在天赋接近的情况下或者在相同起跑线上,勤奋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不否定勤奋。不勤奋光是想、空谈,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更不可能成功。

 

    光有勤奋还不够,还要学会观察、思考、总结、提高--我们不要做只会低头奔跑的人,还要学会抬头看路,也许不经意间的一抬头就看到了捷径,或者发现自己跑错了路。我们的祖先学会使用了火,学会制造工具,这绝不是勤奋努力就能实现的,这是与观察、思考、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才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这本书不仅是从十个方面教导大家如何使用这些高效的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停止低质量的勤奋”这一思想,勤奋不等于成功,勤奋加上高效的工作方法,将使成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