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晚上19时,公司党委组织集中观影《农民院士》观看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真实的故事情节触动我的内心深处,回想起一幕幕影像画面至今也历历在目,不能忘怀。该片取材于真人真事,以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为原型创作,讲述云南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
熟悉的语言、亲切的腔调,影片一开场就被他独特的语言开场白给吸引住,讲述云南脱贫攻坚工作者朱有勇在帮助农民脱贫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故事。影片对我的触动,我对时代楷模朱有勇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影结束立即在手机上查阅相关的他的资料。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主人翁居然跟我同为红河州人,而且他的家乡个旧市距我家乡仅仅30分钟车程,这样一来,熟悉的声音就不为奇怪了。观影94分钟,院士朱有勇说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对我触动颇深,骨子里透露着坚定与倔强的朱院士在澜沧县蒿枝坝开始深入村民的生活,寻求每个村民的心结,借助录音笔进行隔空对话,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一一解决了他们的心结。影片中一枚小小党员微章始终在院士的胸前熠熠生辉,一心向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扶贫过程中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带领村民种土豆致富,打破了蒿枝坝的村民秉持着“贫富皆安”的理念,但是随着扶贫的深入,朱院士发现自己不仅要给这里带来能够致富的技术,更要帮这里的人民改变思想,燃起斗志,就必须“扶贫先扶志”。自己就亲历亲为,讲种植技术、教翻地知识,帮助村民树立起信心和勇气,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朱院士是一名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嘱托,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也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农民”,心系着养育他的土地,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毅然决然回到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朱院士更是广大年轻人的学术偶像。他的论文能在国际上拿奖,他的科研成果能让企业开出10亿人民币。
致敬时代楷模,传承榜样力量,观看这部影片后,作为一名光荣中共党员的我对国家顶级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敬畏之心,对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心系人民之情要不断学习,发扬光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