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公司党建书架领了部分书籍到支部阅览室,除党史、党建、改革、发展等书籍外,这次意外多了两本散文《季羡林谈和谐》、《季羡林谈人生》。纳闷中翻开页面,出版说明:为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文化修养,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学习文化名家的爱国情怀、人生感悟、处世之道、为学之法,分专题选取季羡林关于爱国、文化、和谐、人生、做人、学习、国学、自身等方面的有关文章结集出版。
季羡林,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他的文章语言简单朴实,不做藻饰,不事雕琢,信笔所之,用笔如舌,把深邃的思想、沉沉的情感融合于自然朴实的文字语言之中,有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对造化的感思,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舍的达观,博爱慈悲一往情深。《季羡林谈和谐》一书共收集了42篇文章,谈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写到了家庭人员的相处,写到了朋友的重要性,也写到了让人充满敬意的小男孩。文中不论是社会的复杂多样、家庭的矛盾化解、朋友间的互帮理解、个人受敬意的魅力,最重要就是人的内心和谐。因为内心和谐就能使人心生力量,也就有了正常的心态,不自卑、不伤感、不妒忌、不谄媚,才能包容、精致、超拔自我、包容世界。
书中开篇文章就写到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社会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内心的和谐,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自己开始格物,从内心出发,正心、诚意,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把规律找出来,修炼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希望全世界接受中国“和谐”这个概念,再去积极宣扬,做到“人与大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内心和谐”,以此让地球村安静,让人类和平。
书中文章也写到家庭的和谐,“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不管是单职工还是双职工,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会付出巨大的力量,到了下班以后,有如倦鸟还巢一般,带着一身疲惫,满怀喜悦,回到自己家里,这是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人们主要祈求的就是温馨。有父母的,向老人问寒问暖,老少都感到温馨;有子女的,同孩子谈上几句,亲子都感到温馨;夫妻说上几句悄悄话,男女都感到温馨。总之,要做到家庭温馨,就要家庭成员内心和谐,就能做到相互恩爱,相互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杂私心,其乐无限。
在《论朋友》的文章中写到,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没有不重视交友之道的,而中国尤甚。在宗法伦理色彩极强的中国社会中,朋友被尊为五伦之一,曰“朋友有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重视友谊的故事不可胜数,最著名的是管鲍之交,钟子期和伯牙的知音的故事等等。从中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大多为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但如果朋友内心不和谐,宁可不要。
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也写了人内心和谐的重要。内心和谐是有着包容众生,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内心和谐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具有内心和谐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
和合故能谐。回到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人的内心和谐是基础。内心和谐使人心生力量,品格高尚,不自欺,不欺人,既能勇于争先,又不计较名利,既能刚正不阿,又能与人和睦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