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九零后》有感
分享:
时间:2021-06-22 浏览:475 投稿:供热车间 文作者:水汽车间 高玉华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水汽车间 高玉华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纪录片《九零后》,以回忆的形式再现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学子们的求学故事,向我们叙述了中国当代史上邓稼先、王希季、杨振林、马识途、杨苡等一大批最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们在西南联大求学,后留学归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人生历程。

 

    纪录片中,杨振宁、王希季、许渊冲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九零后”昔日联大学子向我们亲述有关当年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难忘的求学时光。影片把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爱国、科学、民主的抱负,自强不息的成长经历,通过电影屏幕呈现给当下观众。 

 

    在那个祖国大半山河沦陷、战火硝烟的年代,他们这一群原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的年轻人,怀揣远大抱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千里跋涉辗转来到云南昆明,成为西南联大的第一届学生。闻一多、吴大猷、梅贻琦、梁思成等当时中国最有才华的教授们齐聚西南联大,倾尽所学向他们讲授各门学科知识。西南联大学生们在课堂、宿舍条件简陋,日夜与臭虫相伴,且日本飞机频繁轰炸,随时准备 “跑警报”的环境中,依然静心求学,沉浸在知识的世界里,为报效祖国打好知识堡垒。

 

    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8年多,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余位两院院士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他们“这群“九零后”,在当时那样艰苦环境中坚毅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我们应该记住那段历史,记住他们在新中国建设发展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观看完纪录片《九零后》后,我觉得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只要心中怀有坚定信仰,无论身处任何时代,任何艰苦的环境,都能克服一切困难,成就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