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
今天提笔给你写这封信,想对您说点面对面、电话里、语音里、视频的说不出来的话。太过肉麻的话真心从嘴巴里说不出来,从小貌似也没有在你怀里撒过娇,越长大越能理解那句“越老越小”的含义。年纪大了更应该哄着、捧着。跟你讲道理,说多了你又嫌我像妈一样唠叨,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就如一只苍蝇在你身边烦人。唉……,只因为您的女儿已三十而立为人母,此刻也终于明白了当初您的良苦用心。
记得那时候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宜宾市当地的重点中学,正好家里刚换了新平房,家中可谓一穷二白,连五块钱的秋游费都拿不出来,如果我再上高中,家里将会有一大笔开销,于是我有了想放弃上学的念头。当时您问我:想不想读书?我说:想!你说:有你这句话就行了。后来村里一起上学的好几个孩子都踏入社会,开始学手艺、找工作,只有我继续学习。
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变了,你的人生也变了,放下种了十几年的庄稼,开始外出打工。当时,也不知道您从哪儿弄来一辆破破烂烂的二手自行车,开启了打工生涯。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你把它倒过来、转轮子、修链条的样子,像是在抚摸心爱的宠物,那样的温柔,那样的专注。是它带你走了出去,是你带我们走了出来。
那时候,老妈喜欢搬把椅子坐在院坝里,边干活边望向东方,那是您离开的方向,也是您回来的地方。直到听见“叮铃铃……叮铃铃……”的响声,看到您出现在对面拐弯的田埂上,她才专注的干活。当时我不懂,不能理解妈妈每天期盼的眼神里在担心什么,现在我明白了。
过了三年,我没有考上本科,在老师的帮助下填了专科院校的志愿,选择了现在的专业。那时候不懂自动化是什么,更不知道学了以后干什么,其实你也不懂,只听老师说就是学技术,以后掌握一门手艺。您说:技术好!人就是要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里都有一口饭吃,学点技术是对的。
现在回想起来,您何尝不是这样,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在这个城市。后来,我去异地学习,门前的土公路修通了,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可以到更远的地方接活,为了挣更多的钱,您换了一辆很便宜的代步摩托车,骑着那发出”哄哄哄……”声的摩的,英姿飒爽的穿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我不曾觉得有什么不好,摩托车动力更强,您也不用那么费力,在我看来,挺好的。而我妈可不这样想,到点没见您回来,她就在那里重复的念“几点了你爸怎么还没有回来呢?”,她的心似乎吊在嗓子眼儿,坐立不安,只有听到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音,她才放下心来。那时候,我不理解妈妈的大惊小怪,现在我理解了。
大学毕业,我回到了家不远的地方工作,我才体验到妈妈的那种期盼是多么的煎熬。虽说工作的地方离家很近,工作之余我们每个月都可以回家和您团聚,可是您太忙了,回来几天可能就只有几顿饭的功夫在一起,话也来不及说两句,你又匆匆的走了。每顿饭前等你回来的那些分秒,走的是那么的慢,嘀嗒、嘀嗒,一分,两分,三分分,十分……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在旁帮忙,我们手上重复着熟练的动作,做着你爱吃的水煮鱼,但耳朵早已飞出了门外,寻找您在楼道里的脚步声,焦急的等待您敲门的咚咚声,直到您开门那一刻,家里紧张的气氛才会消散。然后妈妈开心的大呼:爸爸回来了“开饭”!
爸,您知道吗?您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只有您每天平平安安的踏进门槛,我们的心才会安定下来,只有您身体健健康康的,我们在外才了无牵挂,妈妈才会踏踏实实的睡觉。您劳累了大半辈子,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行车安全,太重太累的活就不要去做了,有什么事是比您的安康更重要的呢?老爸,我们等您回家吃饭。
您的掌上明珠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