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炉火
分享:
时间:2018-08-16 浏览:394 投稿:物资部 文作者:经营部 丁洁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经营部 丁洁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前段时间读刘墉先生的《守一炉生命的火》散文,文中写到:“守一炉火,是守一种心情。那心情是兴奋的、是温馨的、是等待的……”。甜美的文字让我瞬间想念起了老家的炉火,冬天的晚上,那炭火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炉旁,聊聊天,拉拉家常,身体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城里的生活,一般不用炭火炉子,一是不安全,二是不清洁。我家最开始用过天然气炉子,从厨房接根气管到客厅,接上炉盘,火力挺旺,热力也够足,后来确实觉得不安全,就没用了。后来买了电烤火器,热度马马虎虎,但发热管太亮,说是对眼睛不好,再加上买的牌子不好,弄得家里的电源老跳闸,实在不好。后来又买了暖风机,也不好用,暖风吹不着脚,脚不暖和,身体还是冷,而且吹多了皮肤、嘴唇特干燥。说起暖风机,母亲一个人在家,想着她用炉火取暖不安全,便买了个给她,母亲说这个暖风机不好用,还是炭炉子烤起暖和得多。母亲还说,有时候晚上邻居、朋友来家里串个门,暖风机不取暖,大家坐不了一会儿就走了,要是有个炉子,大家就会多坐一会,多拉会家常。

 

    小时候在家,一到冬天就天天晚上有炭火炉子取暖,可能是那个时候经济不好,吃穿都欠缺,特别是穿的方面,也没个羽绒服、防寒服、保暖内衣什么的,连毛衣也少得可怜,所以冬天的炉火是身体御寒的保证。才生好的炭炉子没烧红,有烟子,会熏人,熏得眼泪水都流出来。大概半小时后,炉子里的炭烧红,既没有了烟子,温度也起来了。这个时候特爽,不仅是可以烤火了,聊天吹牛了,最爽的是可以烤点东西来吃。那个时候穷,好在冬天家里会存点土豆,父亲就会悄悄拿几个土豆放在炉子底部,用炉条上面炭火传下的热量和落下的带着高温的炉灰将土豆烤熟。父亲技术好,很多时候土豆会烤起一层焦焦的锅巴,找个有菱角的小石头或者家里的玉米骨,唰唰、唰唰擦几下,露出黄黄的锅巴。土豆一搬两半,蘸上妈妈自己做的麦酱,咸咸的酱香浸入到外焦里嫩的土豆里,真是极其天然的美味。有时候心急,特想吃,等不及放炉底慢慢烘烤,就把土豆直接放在炉火上面烤,一边烤一边翻,由于火太旺,烤出的土豆外表有些焦糊,把焦糊的皮去掉,外软里脆,我们叫“夹生”烤土豆,蘸上酱,是另一番别有的美味。除了烤土豆,还有一样更美味的东西,那就是春节前家里要做饵块粑粑,晚上切几片炉火上烤,很快,三、四分钟就烤好,外皮金黄,里面软糯,同样是蘸上妈妈自己做的酱,又是人间美味。饵块粑粑不常有,所以经常处在馋馋的想念中。

 

    后来在外工作,炉子没有了,烤土豆、烤饵块也没有了,但是春节回家还是能享受几天炉火和美食。我记得女儿五六岁时候带她回老家过年,我父亲就给她烤土豆、烤饵块粑粑,女儿吃得那叫一个高兴,问我家里咋个没有这些东西,她不知道是因为没有炉火的原因。吃得那么香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小伙伴多,侄女侄儿五六个,你一个,我一个,他一块,抢着吃,烫的吐舌头,辣的稀溜稀溜……我父亲十分的高兴,闲下来专门为她们服务。

 

    这些年回家过年,烤土豆、烤饵块粑粑时候少了,一是因为父亲走了,没人有闲心烤了,另一方面是小孩子们都长大了,对烤土豆、烤饵块粑粑也没那么大的兴趣了。更多的是吃完晚饭,大家都围坐在炉火旁聊天,拉家常。有时候特别热闹,姨爹姨妈、表哥表弟们都来耍,一个大圆圈把炉火围得严严实实。我总是跟老公说在家里晚上总是离不开电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怎么一到老家就不会想着看电视,甚至是春晚。老公说那是炉火的魔力和亲人的魅力。

 

    真是守着一炉火,就是守着一种恬适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于火,或者又在于人。归根结底,守着一炉火,就是守着一个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