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炼成为基层单位的“笔杆子
分享:
时间:2018-05-28 浏览:394 投稿:中心化验室 文作者:生产管理部 李洋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生产管理部 李洋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我是水富云天化一位基层单位的普通通讯员,2018年5月24日,有幸参加了股份公司2018年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新闻采访工作务实与技巧、企业新闻报道、行业宏观报道等等。通过一整天紧锣密鼓的深入学习,让我对如何开展新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培训结束后,在回水富的火车上,一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里萦绕:如何能修炼成为基层单位的“笔杆子”?这次培训给了我答案。

 

    勤学苦练,相信文字的力量。培训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责任”二字。老师说企业形象人人有责,具有思想性和升华性的报道能彰显企业的价值观、体现社会责任。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背后隐藏的责任。新闻写作的技巧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勤于学习、融会贯通、付诸实践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投出去的稿件会“石沉大海”,没有音讯,但依然要坚持写,多动笔,训练自己从不同角度挖掘稿子。写出来的文字要精雕细刻,在细节上面下功夫,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相信文字的力量,做历史记录者。

 

    开阔心胸,开拓视野。“一只眼睛看企业,一只眼睛看行业”,这句话点醒了我,作为基层单位的通讯员,常常倍感压力于每年的宣传任务,绞尽脑汁的找题材,发现总是局限于培训、会议、活动等内容。老师说我们要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心人,始终坚持好新闻就在身边,相信自己就躺在新闻素材的金山上。正如有一句话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从内到外,从读者角度、从旁观者角度挖掘新闻素材,培养自身新闻敏感性和政治素质。找不到素材,往往是因为当局者迷,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跳出“小我”,寻找“大我”。

 

    少讲道理,多讲故事。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老师说写东西也要有镜头感,见人见事见思想。宣传工作很多时候要鼓舞人心,凝聚力量。这时,要用事实说话。这让我想到了2018年水富云天化甲醇装置大修,我写了一篇我们生产管理部面临挑战迎难而上的砖头精神。其实面对困难,有很多可以例举的事例,我没有写进去。现在回头想想,那篇文章没有做到“有血有肉”。目前,生产管理部有个班组荣获了“十佳班组”荣誉,荣誉背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有力量的故事,如果组织细节写出来,应该会成为一个关乎团队的有影响力的报道。

 

    新闻写作也如同作风建设一样,永远在路上。这次培训,给了我继续在宣传工作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成为真实的记录者、正能量的传递者、情感的表达者、思想的分享者,让自己在基层实践中历练成“笔杆子”,主动融入组织系统宣传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文/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