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根据昭通市扶贫工作的需要,公司选派两名工作队员到镇雄县赤水源镇板桥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工作队员除了协助村委会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一户一方案”之外,还要完成“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及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一户一档”档案资料。
12月4日,对于驻村工作队员来说,是极为普通的一天。
连续半个月的绵绵阴雨,没有丝毫停止的迹象,云贵高原的冬天似乎比其它地方来的更早,已然有瑟瑟冻人的感觉。气候与地貌真是应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谚语。
早上7点,工作队员按时起床,自己动手解决早餐,8点准时出发。今天的任务是对板桥村下沟村民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及现有情况进行逐户核实,完善原有档案资料中缺失的表格,并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本人签字确认。
我们来到了下沟村民组长宋荣才家中,请他带领我们入户调查。在宋组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第一户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王明全家中。王明全是残疾人,腿有点瘸,家里有一位智障的妻子,还有两个学龄前的孩子。通过了解,我们得知王明全在本村的炉房社开办一家私人幼儿园,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每年能够有几千元的收入。由于没有劳动力,家里也没有种庄稼,全家四口的开支都靠他办幼儿园的这点收入。目前政府给予他家一个人的农村低保扶持,每年可以领取2748元低保金,他很感谢政府及扶贫工作队对他的帮扶和关心。同时他也很担心如果政府在黑坝、三伙、炉房等村民组修建公立幼儿园后,他将面临失业的窘境。我们安慰他不用担心,政府还有其它帮扶措施,诸如实施产业扶持等等,给予他家扶持资金,加入专业合作社,然后分红。他很高兴,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
告辞后,我们一连走访了几家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后,转眼就到中午,午餐是自带的工作餐。村内泥泞不堪的道路,走起来颇要讲点技术,一上午我就险些滑倒两三次。下午我们接着走访,来到了贫困户陈付足家。陈付足与老伴廖万秀都是六十几岁的老人,儿子因为违法目前还在服刑,家里没有青壮年劳动力。两位老人身体情况也不理想,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年纪大了,说不清楚这几年住院的情况,我们只能边问边记。目前两位老人还在种庄稼和喂养牲畜,有一定的收成,加上两位老人的农村养老金,生活也只能说勉强过得去。我们告诉老人,有病就要及时医治,目前参加了新农保,报销的比例较高,不要耽误了治疗。老人一个劲的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由远及近,到下午5点左右,我们终于完成了全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走访工作。天气似乎转好,西下的日头露出了久违的脸,天空变得湛蓝起来,色彩也变得明亮了。赤水河在山脚下蜿蜒流过,源头还是一条小溪,我们开车行进在赤水河边,看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是一种难得享受,走访的辛苦瞬间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