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爱孩子,而孩子却感受不到?”,一直关注家庭教育的我听到这句话时既惊讶又如梦初醒。这是公司工会组织的“爱要让你知道”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座中郑薇薇老师给现场的家长们互动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正如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那么,究竟什么是爱呢?
“爱是不越界”。薇薇老师在讲座中说。“到底什么是界限?这个世上只有三件事情。我的事、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在我们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先鉴定好是谁的事情。遵循谁的事情谁对他负责的原则。在亲子关系中,持续为孩子负责和要对方对自己负责都是越界的。当你持续的为孩子承担而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关系的冲突就产生了。当我们对孩子有了控制的想法时,我们的亲子关系也变成了战场!爱就会慢慢走远!
“爱是不评判”。“那么热,你穿皮衣热不热啊!”“你其实皮肤很白的,我觉得穿粉色会更好看”“我要是你,我就把眼镜换了,戴隐形眼镜会更好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面对这样的评判,当下心里的感受是什么?生气、难受、厌烦、尴尬……真正的平等是不评判,而不评判又是最大的慈悲。
“爱是把生活的权柄交还给孩子”。曾在一本家庭教育类书刊上看到这样一段印象很深刻的话。当孩子第一次开始模仿你扫地时,“扫帚”就是你要交给他如何对待生活的全部权柄。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给他一个范围,并在每次孩子扫地的时候陪伴,支持他做完这个范围的工作,接下来孩子会自然地参与到各种事情中来,并一次比一次进步。
“爱是接纳,如你所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无条件的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们父母要求的样子。孩子每天都给我们新的认识,有让我们开心快乐的,有让我们困惑抓狂的。无论怎样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爱,他们的优点和缺点都需要被接纳。对于优点我们鼓励发扬,对于缺点我们正确引导,以健康、平安、快乐为前提,尊重孩子的天性,正面引导他们走向天天向上的成长之路。
“爱是看见但不看穿”。有一个男孩上幼儿园时,他的妈妈去开家长会,老师对他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建议去看医生。”回家后,这个小孩小心地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妈妈说:“老师告诉我,你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三分钟,比以前进步多了,假若能坚持多坐一会儿就更好了。别的家长好羡慕我哟!”小男孩顿时眉飞色舞。
“为了爱你,而完成自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人生中的好榜样。一个优秀的父母,不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中心,他们不会为孩子失去自我,反而会借助孩子完善自我、成长自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有正面诠释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懂得让自己尽量愉悦,传递给孩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因为他们懂得,所谓影响、熏陶、教育,都只是父母做好自己的衍生品,孩子自然会因为对父母的尊重和信赖,而追随和模仿。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无时无刻都在吸收爱的营养。就如“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夸夸我”不是歌词,而是孩子的心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薇薇老师在讲座中谈到的“身体的接触、精心准备的时刻、提供服务、肯定性的言词、爱的小礼物”五种爱的语言来表达我们对孩子和家人的爱。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养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科学的育儿知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只有一次机会,不可能重新再来。在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座后,我感悟到了许多,也有了把收获和感悟整理成文的想法,希望能够给初为人母人父的大家提供一点启迪,一点思考,那样也就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