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行之二华山论剑
分享:
时间:2017-01-20 浏览:432 投稿:消防部 文作者:安全环保部部 卿春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安全环保部部 卿春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以其险峻挺拔而闻名中外,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祭天之处,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皆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五岳名山指的是: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衡阳市,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市。封禅名山,实际上是古代帝王巡守疆土、炫耀武功的产物,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其后各朝历代皇帝遍祭五岳,形成了五岳同祭制度。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考证,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曾经带领他的部落生活在有山有水的华山和山西夏县一带,《史记》中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华夏子孙。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华山是民族魂的具体写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的话,那么华山就是父亲山。


    不管华山在古代有多出名,是不是五岳之一(五岳我是一个都没有去过),但今日到达华山脚下,远望华山,一座座峰峦,拔地而起,挺立如剑,着实壮观。说实话,头脑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小时候看得电影《智取华山》和学生时代疯狂迷恋的金庸武侠小说。那说华山就说华山呗,干嘛非要和论剑排在一起?


    说起华山,那就不得不说下我的武侠情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上技校的我疯狂迷上了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等等的看了不少,却一直钟爱金庸写的,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可以由这句话来慨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太精彩了,我是爱不释手废寝忘食,特别是《射雕英雄传》(三部曲)、《笑傲江湖》等看了一遍又一遍。偏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因为读金庸小说,迎面而来的是古朴、苍劲的感觉,他的武侠世界里开拓发扬了一种叫做“门派”的东西,笔下写的是武林,正邪相争,有历史故事、有爱情绝唱,陶醉在武侠书中的世界里,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行侠仗义,正义感爆棚。而其他人写的相比较就要逊色的多了,比如梁羽生写的《七剑下天山》,太啰嗦了,正面人物总是饶恕反面人物,反面人物总是改不了也死不了,两人过招,非要打个几百个来回刀光剑影却不伤一点皮毛,看得内心特捉急;而古龙笔下写的呢则是江湖,没有门派一说,大多由单独的个体构成,像陆小凤、西门吹雪等个体高手,不知道他们的师承,反正江湖水很深很神秘,也许哪个路边卖花的小姑娘就是个高手呢;温瑞安的笔下,主要是写以世家为主的江湖势力,如蜀中唐门的暗器、温家的毒、雷家的火器等都被纳入武学的体系,还引入了庙堂上各种权力的斗争(例如“四大名捕”系列),朝堂上各股势力互相倾覆。虽然古龙、温瑞安的作品可读性很强,但个人认为他们都是打酱油的,写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还是得推金庸。


    我们都知道,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在金庸的作品中,儒家文化是金庸关注的主要内容,他塑造了一个个具有仁、义、孝、忠等儒家人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具体阐述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念,并加以批判地继承,扬长避短,以武传儒,以武弘儒,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他将“仁”作为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理想,一种最高境界加以颂扬,体现了金庸小说创作的一种主旨,即通过小说表现他对社会的看法,阐明自己的人生哲理,他把仁爱精神上升到为国家、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高度,表述为兼济天下的志向,舍弃自我委曲求全的人生选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比如射雕的男主角郭靖。金庸小说之所以深受我们大众喜爱,就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思考,让人在阅读小说获得快感的同时,体会我们传统文化,思考其存在的文化根源。


   

     1983年香港TVB无线电视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于1984年进入大陆内地首播获得大举成功,第三部分就叫“华山论剑”(第一部叫铁血丹心、第二部叫东邪西毒),当时正是我们这批197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青春萌动的重要时期,我记得那时候云天化电视台的收视率可能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期,每天晚上在闭路电视上都要播放四集《射雕英雄转》,周六在当时还要上班白天不播晚上播,周日就休息了那早上下午晚上都连播,我们是天天坐等更新,翁美玲扮演的黄蓉我想应该是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明星偶像、女神,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她的超级粉丝,当然我也是众多粉丝中的一员,可惜她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候却因感情纠纷,年纪轻轻就剑走偏锋自寻短见(1985年5月14日在家中开煤气自杀,享年26岁),让无数为她癫狂的粉丝们唏嘘不已,83版的《射雕英雄传》这部经典作品也因为她的去世而永不褪色,它已经成为我们那个年代青春成长的一道重要的精神食粮,至今我都从不看后来者拍摄的《射雕英雄传》了,难道这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们来温习下83版《射雕英雄传》第三部分“华山论剑”的主题曲《世间始终你好》,注意听背景音乐,罗文、甄妮演唱。男: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处比天高。女:在世间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爱心找不到比你好。男:无一可比你。女:一山还比一山高。男:真爱有如天高。女:爱更高。男:千百样好。合:论武功俗世中不知边界高,或者绝招同途异路,但我知论爱心找不到更好,待我心,世间始终你好。个人认为,这首歌背景音乐超绝,华山论剑配上这首歌一下子就把意境提升上来了,射雕的另一首《铁血丹心》也非常好听……


    正因为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有电视连续剧,有华山论剑,有文字有图片有音乐,有视听有视频,华山在我的印象中才会那么深刻,所以今天来到华山一定要好好地游览一番。


    根据当地人介绍,爬华山分为夜爬与日爬。夜爬是晚上上去,等日出;日爬就需要提前一天到华山,在山下住一晚,养足精神,第二天一大早便去爬,当天下山。华山主要分为:东西南北中这五峰,上山的线路有好几条,比如晚上夜爬可以选择西线“自古华山一条路”或者东线“智取华山路”徒步登山,到达东峰观日出。日爬就需要坐索道,可选择西上北下,也可选择北上西下。


    我们6个家庭14个大人孩子,拖儿带女,肯定是不能夜爬的,只能选择日爬。昨天晚上我们就找旅馆老板详细了解了如何购买门票,如何爬华山,山上温度气候如何等待,据说山上的东西都是挑夫挑上去的,所以价钱都很贵,于是我们上街到超市采购了物品进行分发,每个人两瓶水、面包饼干、火腿肠、桔子、手套,背在背上还是够沉的。今天我们05:30就起床收拾东西下楼退房吃早点,7点开车跟随导游拉客的车开到华山游客中心停车场停放,请导游给我们购买了西上北下的通票(含往返汽车票、索道票)460元/人。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普照,游客中心的人是那个挤呀,人山人海的,好似来到了春节返乡时候的火车站般,8月份真是旅游的旺季,昨日看兵马俑、华清池人也多的爆,今日华山游客中心也同样如此,人挤人挨个通过检票口,旅游公司一溜儿的大客车排着,随便坐,坐满一辆开走一辆,大部分是到西峰索道站的,也有一小部分到北峰索道站的,我们挤上到西峰的车后车子马上就开了,看了下表,08:40。旅游客车从东向西沿着西潼公路开了六、七多公里后向南拐进入瓮裕口进华山的上山公路,道路窄弯道大,旅游车辆多,这条道是不允许私家车上来的,一路都是旅游公司的大客车,有时候在急弯处,还得停下来错车让对面的车辆通过,40分钟后到达停车场下车,前面矗立的一座气势恢弘的牌坊,牌坊正面刻有“太华胜景”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华岳雄风”四个大字,我们在这儿从导游手里拿到了坐索道的门票后,穿过牌坊爬石梯子十多分钟到达索道口,然后排队开始坐索道,这条索道叫太华索道,因为是通往西峰的,所以也叫西峰索道。   

 

 

 

 

   

    排队等候半个多小时后坐上全封闭的缆车,一路向上,在缆车内极目环顾四周,只见奇峭峥嵘、峰峦拔地而起,往南方向看,远处三个峰头上各矗立着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形态宛如三位老人面向华山主峰而立,故曰“三公山”。三公山两侧,千峰林立,如一片片青莲花瓣,簇拥着华山主峰。看着光秃秃的华山,悬崖峭壁在脚下一闪而过,还是有些害怕,有恐高症的人员不适合坐缆车(比如陈老兵就是全程闭上双眼坐缆车,上下缆车得由他老婆搀扶才能行走),20分钟后到达西峰索道上站,上站设在一个洞里面,下了缆车,穿出洞,回头一看,此洞还写了一副对联:“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横批:“西峰索道”。


    度娘报告:历经十年论证,四年艰苦建设的长达4211米的华山西峰索道,2013年4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游客20分钟可轻松直达华山西峰,饱览东、西、南、北、中五峰奇景。华山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W式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总计投资5.2亿余元建设。索道设备引进法国波马公司,索道下站设在瓮峪内东沟口,中间站设在仙峪白缺(雀)寺,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下绝壁硐室内。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894米,支架28个,客运吊厢84个,吊厢间距为115米,每厢可乘8人,运行速度最高6米/秒,单向运量1500人/小时。当初兴建华山西峰索道,为保护生态资源永续利用之大计,太华索道公司择巨灵足下太古围岩凿洞建站,岩层硬比金刚,凿岩破壁,寸若抽丝,历时六百余日贯通隧洞,不世之功,动地感天。  


 

 

 

 

    我们游华山的线路是这样的:华山游客中心坐大巴→太化胜景→坐索道到西峰,开始徒步爬上西峰顶→南峰顶→中锋顶→北峰顶,然后坐北峰的索道→北峰下站隧道→走路到华山东山门→坐大巴车到华山游客中心,早上08:40出发,15:40返回游客中心,全程7个小时。见下图(红线、红字和蓝色字体部分是我们走过的线路)。

 

 
    华山有五峰,这五峰其实很好记,就是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北峰(云台峰)、中锋(玉女峰)这五峰,五峰连在一起看图就像个金元宝似的,华山以险峻著称,因为耗时较长,所以景区内导游不陪同爬山,我们只能自己跟着路标慢慢走慢慢爬,慢慢领略天下奇险第一山的雄姿。


    出了索道上站洞口,旁边便是镇岳宫,是道教著名宫观,古称上宫。我们做了短暂休息后,顺着台阶往上走,到了巨灵足,眼前豁然开朗,千峰万豁展示在面前。这里是一条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的“脊梁”,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沿着这条险道,扶着路边挂满连心锁和红色吉祥带的铁链,一步步向上攀登,大概二十分钟就到翠云宫,这是峰上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宫观,里边供奉的是众星之母斗母。  


 

 

 

 

    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穿过翠云宫,攀上守身崖,到了斧劈石,一大块岩石像被斧子劈开一样,分成两半,斧劈石下插着一把巨大的铁斧子,传说这里就是沉香劈山救母处。相传沉香的母亲三圣母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因她与凡人刘彦昌一见钟情,私结姻缘,被哥哥二郎神知道后,为维护天规,施法力把她压在这块大石头下。三圣母石下产子,取名沉香,在仙女灵帮助下,回到父亲身边。沉香长大成人后,受霹雳大仙指点,扛着这把大斧头来到这里,力劈华山,救出了他的母亲。据说,在那块石头中间,似有个妇人仰卧的痕迹,相传为三圣母压在下面留下来的仙迹,可是游客是无法上去眼见为实的。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显然,华山是以山的形状命名的。


    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杨公塔为杨虎城将军所建,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

   

 

 

 

 

    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去那里可以登上华山最高处的太华极顶。于是我们从西峰顶原路返回,沿着屈岭这条山脊又慢慢爬上南峰。 


 

 

 

 

    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举目环视,但见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尽收眼底,使人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履浮云的神奇情趣。


    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同三公山、三凤山隔绝。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形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  


 

 

 

 

    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文人们往往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落雁峰周围还有许多景观,最高处有仰天池、黑龙潭,西南悬崖上有安育真人龛、迎客松等。


    松桧峰稍低于落雁峰,峰顶乔松巨桧参天蔽日,因而叫松桧峰。峰上建有白帝祠,又名金天宫,是华山神金天少昊的主庙。因庙内主殿屋顶覆以铁瓦,也有称其铁瓦殿的。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我们登上南峰顶照相的时候,落雁峰变为了落飞蚂蚁峰,不知道哪儿来的飞蚂蚁成群结队的就在峰顶周围飞舞停留,脖子上、脸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本着不杀生的善念,只是把它们赶走,可是怎么能赶得走的,这是大自然的恩赐,离开的只能是人类,所以我们排队飞快地在“华山论剑”大石头处照了几张像就离开了峰顶,奇怪的是除了峰顶有飞蚂蚁外,其他地段都没有。  


 

 

 

 

 

 

 

    从南峰下来,我们没去东峰,路太远,来回要几个小时呢,我们直接往北峰方向赶,期间有岔道到中锋,其他人不想再向上爬,就我和强哥两个人去爬了。


    中峰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今人将它列为华山主峰之一。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游人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称为玉女峰。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我们到中锋的时候,恰好一阵大雾袭来,中锋顶上能见度马上降低了很多,除了看人,周遭的景色全部看不见,我们赶快照了几张相片就撤退。


    史志记述,秦穆公女弄玉姿容绝世,通晓音律,一夜在梦中与华山隐士萧史笙箫和鸣,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由于厌倦宫廷生活,双方乘龙跨凤来到华山。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峰上还有石龟蹑、无根树、舍身树等景观,与其相关的传闻都妙趣横生,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峰的内涵,增添了中峰的神奇与美丽。  


 

 

 

 

 

    从中锋下来刚翻过金锁关,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赶紧把相机收好塞进背包,刚刚没走多远,老婆打电话来说她和大部队走散了,自己没有看路牌,走错路了,又走向西峰方向了,问我在哪儿?我只能又吭哧吭哧爬上金锁关,在往中锋和南峰的分岔口等她,等了大约40多分钟,她才出现,可把她累得够呛。因为时间关系,为了不让大部队久等,我们汇合后翻过金锁关,通过最陡的苍龙岭和上天梯,然后直插北峰索道方向,就没有去北峰顶上游览。


 

 

 

 

 

 

    北峰海拔1614.9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华山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只有华山的北面可以上山,即常言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路”,登临犹比上天难,不吃豹子胆,只能望峰叹,这条路也是崎岖难攀的小路,凭此险要的地势,一人当关,万夫难开。

 

    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


 

 

 

 

 

    从北峰索道坐上缆车,10分钟就到站了,又走路到华山东山门,坐上旅游大巴20分钟后到达华山游客中心,短暂休息后16时许我们驱车127公里回到西安市内居住,住回民街附近的锦苑富润大饭店,是个四星级酒店,198元/标,晚上大家去逛回民一条街,每个家庭自由活动,我和老婆在回民街逛了一大圈,品尝了以下回民的食品:Biang biang面20元/碗(三合一)、羊肉串10元/串、羊蹄15元/只、老酸奶10元/瓶、石榴汁10元/杯、铁板豆腐10元/碗,说实话,没吃饱,不习惯这边的吃法和味道,吃惯了川味滇味,没有辣味没有麻味的食物于我,都不安逸。逛完回民街,我们又到街上看了钟楼的夜景,然后打的回到旅馆休息。


 

 

 

 

    2016年青海行之二华山论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