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定格
分享:
时间:2015-09-17 浏览:368 投稿: 文作者:杨伯荣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杨伯荣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西岀昆明,一直向西,路径滇西数县,皆青山绿水,风光如画,欢快的心情一路相伴。但是,当我从跨进腾冲国殇墓园的那一刻起,心情頓时沉重起来。这是我滇西旅行记忆最为深刻,心情最为沉重的地方。
 
    静谧的墓园里,青松绿草郁郁葱葱。这里沒有了当年硝烟的迷漫,没有了冲锋陷阵的呐喊,也沒有钢枪博斗的铿锵。但是,一种肃穆的气氛油然而至。我仿佛穿越在时空遂道里,光复腾冲的悲壮故事又激活在眼前。
 
    小团山坡上,一座座坟茔是烈士英魂栖息地。我手挚黄花拾级而上,尽管脚步轻轻,也唯恐惊动了长眠于此的英魂。我总感觉到,有一双双深沉的眼睛注视着前来瞻仰的人们,仿佛在探问,当年我们倒下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吿慰先烈们,你们倒下去的地方,早已换了人间,春色满园。腾冲早已光复!日寇从中国領土上滾回去也七十年了。但是,我们并没有忘记这个胜利是你们用鮮血染红,白骨铸就的。在你们冲锋陷陣之际,未曾想过,在那年(1944年)5月11日起,你们远征军20集团军从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经历时127天的腥风血雨,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远征军亦伤亡17000多名,仅在腾冲一战中就有9 0 0 0多名将士倒在日軍的枪炮之下。腾冲城内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屋,都是以血肉之躯的撕杀攻克,每前进一歩,都流淌着鮮血,每前进一歩,都倒下了不屈的战士。腾冲城内没有一幢房屋可以挡住风雨,没有一片树叶沒留下两个以上的弾孔。倒下的不仅是拿枪的战士,还有毁家纾难隨军作战的民众6000多名。这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血战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
 
    在小团山顶上矗立着高达十米外形四方型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大字。这四个刚健的大字不仅是慨扩了中国远征军名錄墙上所有的英名与长眠此地的英灵,更是涵盖了整个抗日战争中不论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那些壮士们。这些为民族存亡而战斗,为種族延续而献身的烈士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是不分党派,不问主义,不论阶层,理所当然地应当赢得全民族一体的尊重与崇敬。
 
    站立在《答田岛书》石碑前,我摘录下这段文字日军“遂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送往密支那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余仅能对此种罪行予以谴责,而于遭受痛苦之人民更寄予衷心之同情。”这是抗日县长张问徳对日军劝降书的答复,不仅尖锐地掲露了日军烧杀奸掠的罪行,并且义正词严地警告田岛“只有放下屠刀,撤出中国,退回日本,才是最好的出路” 这封掷地有声的回答显示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是一个“有气节之读书人也” (蒋介石之题词) 的凛然气节。在日军压境之危急关头,前任县长丧失守土抗战之职责,巻着细软逃跑了。而张问徳以花甲之年,挺身而出,组成腾冲抗日县政府,随军转战,六渡怒江,十越高黎峻岭。他虽在转战途中坠马折臂,仍然坚守职责,直到抗战胜利。老人虽然仙逝多年,那伟岸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7月。腾冲光复后,时任云贵监察使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官的李根源先生积极倡导修建烈士陵园。腾冲军民含着悲愤的眼泪,一边在废墟上建设自己的家园,一边在小团坡建设“国殇墓园” 。在经历了七十年的风云变革,至今依然保持着当初的模样,烈士纪念塔、墓冢、忠烈祠以及蒋介石、于右任、何应钦、卫立煌、霍揆章、李根源等国民党政要员的题词墨迹赫然在目。腾冲民众年年插柳,岁岁焚香,祭祀着英烈。
 
    南岳衡山忠烈祠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中国大地上经历着一场浩劫,活着的人,有不少饱受痛苦,就是死去的也不得安宁。南岳衡山忠烈祠就遭到红卫兵严重的破坏,几乎所有的烈士墓都惨遭挖掘,其中60师烈士骨灰被捣毁抛撒。“1966年9月3日,这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日子,不知是否偶然的巧合:二十一年前的这一天, ‘日本签字投降’。二十一年后的这一天,曾经为抗日而牺牲的先烈们长眠的陵墓竟被挖毁……”。(《读库0903·这是湖南。1937-1945。》新星出版社第1版,2009年6月1日)这是多么荒唐、悲哀的往事。
 
    我们曾经激烈抨击日本教课书中的右翼倾向。那是在掩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对东南亞侵略扩张的罪行。对我们自身曾经一度施行的那些极左政策也要认真地反思。屏蔽亊实,掩盖真象,虽可收一时之效,最终还是害已误人。对于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要有正确历史观的教育,筑牢正确的民族观念、国家观念。否则,那怕有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会吃败仗,当亡国奴。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惨痛教训。
 
    当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就翻开了崭新一页。尤其是在今年。在人民大会堂里,习近平总书记向抗日老兵頒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在盛大的阅兵式上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与国民党抗战老兵与一起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捡阅。这充分证明对囯民党正面战场的肯定,对国民党軍队抭战老兵的褒奖。 
 
    滇西旅行已有些日子了。那次旅行的最大收获就是在国殇墓园。在那段定格在悲壮惨烈的历史记忆里,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的曲折与厚重,知道了人的生命与尊严在血与火中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