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撒哈拉大沙漠,人们便会很自然地想起三毛。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作为第一位涉足大荒漠的东方女性三毛,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诙谐与潇洒,以中国人特有的广博与侠气传播着现代文明,同时,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审视着这古老文明与沙漠旧俗。一篇篇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生动地记录下三毛在沙漠的所见所闻所感;一段段精彩的文字深刻地描写了沙漠的民风民情民俗。先有撒哈拉沙漠才有了三毛,因为有了三毛撒哈拉沙漠才被更多人了解,三毛虽然逝世已经二十年,但是因为三毛而名声更响亮的撒哈拉沙漠却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为“大荒漠”。
资料表明: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是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二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北到地中海,南到苏丹草原,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尼日尔河河谷交界的萨赫勒,其总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可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
我们到达红海的第一个去处便是撒哈拉大沙漠,三辆吉普车载着我们向沙漠驶去,司机娴熟地驾着车,在看似有路实则无路的大沙漠上狂奔的时候,我也跟着激动起来,透过车窗,我看到外面是随汽车腾起的漫天飞扬的尘沙,感觉到那一望无际的、寸草不生、看不见一丝绿色大沙漠竟有一种苍凉悲怆的美。
啊!登高望远,脚下的沙漠细腻如墼粉,山脚下的沙漠一望无边,此时下午四点多钟,湛蓝的天空中白云在流动,阳光虽然射的人睁不开眼,但我还是贪婪地欣赏着三毛书中无数次描写过的苍凉美感的撒哈拉……
撒哈拉沙漠你好!我终于来到了你的怀抱,踩在金色松软的沙地上,似乎看到了三毛那一串串吹散不去的足迹,在心里,我感觉着三毛的感觉,欣赏着三毛的欣赏,心绪也跟着随风而起的砂砾飞扬起来;踩在细腻的沙面上,我分明感觉到了脚下那金色沙子上,还留有三毛的影子。是的,因为喜爱,所以追求;因为爱情,所以追随。
如今的撒哈拉大沙漠,吸引着全世界更多的游客正紧随着三毛的足迹从四面八方来到它的身边,人人都想来一次撒哈拉沙漠的心灵之旅,如果说三毛对于撒哈拉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追求,那么此时的我,则是尽情欣赏眼前大漠的美景,感受游牧民族那宽广博大的胸襟以及北非荒漠独有的风情……
张开臂膀,脱掉鞋袜,冲着几十米高的沙坡,像孩子一样,狂呼乱喊地向山脚下滑去,呵!好惬意!好畅快淋漓!大自然,你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撒哈拉,你永远是人们心中的那片净土。
太阳渐渐西斜,落日的余晖给大漠带来另一种美丽。徐徐西下的夕阳,如同一个硕大的橙子,射出的光芒也是橙色的,这美丽的橙色将山头、大漠及大漠上散落的点点阿拉伯人的棚居披上一件美丽的橙色外衣;有炊烟升起,在这美丽的橙色中飘向天空,又渐渐远去;眨眼功夫,这橙色又变成了红红的霞,而这美丽的霞将寂寥的沙漠又染成一片血色的红!
此时的撒哈拉大沙漠在这一片血红中转化成一片诗意的苍凉,一种诗情画意的苍凉呢!是啊!风花雪月,固然让生活小有情调,让生命赋予不同的色彩;而大漠上这西下的夕阳却让本是寂寥的沙漠多了几分风雅,几多缠绵;几分情调,几多悲凉……
夜幕降临了,夕阳的余晖由橙色变为血红,又由血红渐变为青黑,继续涂抹着撒哈拉大沙漠,趁着渐渐降临的夜色,我登上近处的一个山头,居高临下,脚下的撒哈拉更是无边无尽,显得更加宁静、更加沉稳,让人们更感到了荒漠的隐秘和神奇……
品尝了撒哈拉沙漠中的主人为我们准备的富有特色风味的晚餐,披星戴月,钻进等候多时的吉普车,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撒哈拉。
阳光灿烂的撒哈拉
浩瀚神秘的撒哈拉
奔腾的撒哈拉
苍凉美的撒哈拉
夕阳
撒哈拉落日
夕阳下骑骆驼别样享受
热情好客的撒哈拉人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居高临下观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