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好,最好陷河头
分享:
时间:2014-11-10 浏览:345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退办 小 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 小 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说起和顺的美景那真是举不胜举,古朴的小镇,古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河流,古老小镇边上还有一个美丽的陷河。
 
     “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这是和顺一位客居台湾的乡亲写下的诗句。我想,这位客居台湾的游子,当年陷河泛舟,绿柳丝丝,红莲映日,青牛暮归,白鹭翱翔的美丽景致肯定给他留下了绝美的印象,所以才会笔下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陷河,即湿地。因为湿地土质松软,人走上去极容易陷落其中,所以和顺人给它取了这么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和顺湿地就在古镇的核心地域,方圆数百亩,与和顺小巷的古建筑毗邻,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和顺古镇与湿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这在目前,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湿地古镇了。
 
      湿地是稀少而又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它是大江大河的源头,可以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沙化,也可以滞留水中的植物、有毒物,因而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此外,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尤其是水禽生长的乐园,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所以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湿地也成为衡量一个地方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绝对标准。人杰地灵的和顺只因为有今天,除了吃苦耐劳的和顺人自己的努力,跟这块湿地也分不开。
 
      陷河是和顺母亲河三合河的源头。三合河又因为有三个发源地而得名,第一个源头是在龙泉,第二个和第三个源头都在陷河,一个叫酸水沟,一个是龙眼头,而龙眼头的水源是三个源头中最大的一处,水面有十多亩之大,水质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翔浅底,野鸟众多,实乃一个风水宝地。
登上木筏,我们一家三口向湿地深处划去。
 
      古老的大叶柳弯曲着腰身伸向碧水,河道中绿草青青,芦苇茂密,稳坐“船头”,欣赏美景,听艄公的桨声轻轻拍打着竹筏;生性爱水的小石头此时开心至极,雀跃着欢呼着,干脆让妈妈脱掉鞋子,将一双小脚伸向水中扑打着水面,四溅的水花欢笑着扑腾起来,又向四面散开。许是我们的欢笑声惊动了芦苇丛中和草丛中的白鹭吧,一阵扑腾声起,两只白鹭扑闪着翅膀飞向蓝色的天空,又飞向了远方;随着一阵呱呱声传来,前方游来一群鸭子,是见惯了这熟悉的木筏吧?面对就要与之相撞的竹筏,并不躲避,只管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在碧水中觅食;陷河边的荷塘半黄半绿,尚有几朵不肯离去的红荷骄傲的昂着头,屹立于荷塘;稻谷早就过了扬花的时节,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收割了,一阵微风过,送来扑鼻的清香味;刚刚下过一场绵绵秋雨,将远处的来凤山推到了眼前,青峰秀丽,山峦清晰;除了坐落在山脚下的农舍不时传来鸡犬声声打破这份安宁,耳边只有艄公的桨声和小石头的嬉闹声,美丽的景色让人留恋,静谧的环境让人陶醉,一时间,竟然不知身在何处了。
 
      据说,四十年前的和顺陷河边茂密的大叶柳遮天蔽日,所以才有了“短堤杨柳含烟绿”的景致,但是后来不知道一种不知名的虫子不断吞噬这些大叶柳的心,让其莫名其妙地一棵棵死去,虽然当地政府采取了措施,陆续新植了几千棵柳树、桃树、樱花,但是要想恢复到原来的规模,还需要二十年左右;在文革中,因为填湿造田,又有几百亩湿地被改造成水田。如今,随着当地政府对湿地的重视,又将几十亩水稻田恢复为湿地,也算是一种挽救吧。
 
      是啊,久居闹市的是人们很难体会到湿地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也很难感受到居住于湿地边上的快乐和愉悦,现代的东西越来越多,古老的东西就越来越少,浑然天成才是最珍贵的,古朴是最难得的,而静谧安宁则就是更难求的了。物以稀为贵,真心希望和顺的湿地永远保留这份纯真、自然、朴质,成为一块永远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