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印象之一——魅力古镇
分享:
时间:2014-10-08 浏览:347 投稿:离退人员 文作者:退办 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退办 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对于和顺,仰慕已久,终因种种原因,无法成行。炎夏已过,中秋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眼看国庆节就要到来,趁家人大团圆来临之前,便和归来的女儿商量,赶一个时间差,来一次大理、腾冲和顺之行,说走就走,中秋刚过,立即买票,走嘞!

 

      此前,只知道和顺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有一个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仅此而已,其他并不得而知,到了和顺,才知道,和顺这么多年来,为何有那么多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慕名而去的真正原因了。

 

      据说,清朝末年,腾冲有一位秀才黄绮襄写了一首诗:“远山经雨翠重重,叠水声喧万树风,路转双桥通胜地,村环一水似长虹。短堤杨柳含烟绿,隔岸荷花映日红;行过陂陀回首望,人家尽在画图中”,这是一首典型的和顺导游诗,将和顺的山、水、花、树、湿地、田园描绘的美不胜收。

 

      也是仿佛一夜之间,和顺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谈论的热点。“横看成岭侧成峰”,凡是来和顺的人,虽然国籍不同,地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和顺的审视角度不同,但是,都表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便是“和顺值得一游”,我去了之后,也有一个很深的感慨“不虚此行”!

 

      和顺乡位于腾冲县城西南三公里处。

 

      和顺乡前有一条河,是由龙潭、酸水沟、龙眼头三处源头的活水汇流在一起形成,村民们叫它三合河。乡顺着河,河顺着乡,这里很长时间都被叫着河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改动了一个字,叫和顺,该是“士和民顺”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客栈名曰“五阿哥”,是女婿栏目的主持人开设,因工作关系,客栈主人并不长期在此,两个客栈均交于其助手打理,助手的男友原来也就职于河北电视台,09年辞职,到了和顺,于女友一起帮助打理客栈,兼养花卉盆景,后来才知道,他的花卉盆景在和顺名气很大,很多咖啡厅、客栈都用他培植的花花草草装点店铺,目前,仅此一项,就收入不菲。

 

      客栈的位置很好,坐落于和顺最高点,登上客栈三楼的平台,整个和顺便尽收眼底;客栈很有格调,大品位(整个客栈)小变化(每个房间),下榻其中,实乃享受。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便走进和顺,然,走进和顺如同走进一座文化迷宫。这是一个建于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的古镇,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如此极边之地,竟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站在客栈三楼的平台,放眼古镇四周,我不禁感叹。

 

      是的,我不得不感叹,古镇四周不远处的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链般镶嵌在广袤的田园、山水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暮归的老牛,美丽的田园,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一个富裕的古镇。

 

      同样是西南丝绸之路,财富为什么如此光顾和顺古镇?究竟和顺历史,才得以了解。

 

      和顺有句俗话“穷走夷方急走厂”。“夷方”指的是缅甸、印度、泰国等国家;“厂”指的是这一带的玉石厂、银矿、宝石厂。也许守着家乡的一亩三分田可以安稳度日,却难于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世代艰辛穷困的命运,随着人口的增长,田地的紧张,仅有的土地无法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走夷方,出去闯荡,可能改变命运,发财致富,当然也有可能苦难挣扎,甚至客死他乡,但是勤劳的和顺人愿意出去一搏。

 

      据统计,上个世纪中叶,和顺乡在家的人只五千多,而走夷方的就有七千多,正因为和顺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荡,才有了财富的积累、教育的兴盛、文化的积淀。走夷方是和顺人的生活方式,敢于走夷方,是和顺人的精神传统。

 

      因为有了走夷方,所以小小古镇名人繁多,李根源,翡翠大王等等名人层出不穷,六百余年来,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建造和保留下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2005年央视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和顺以独特的六大魅力--面向南亚的第一镇;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 西南丝绸古道上最大侨乡;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而征服了由全国一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入围的全国十大魅力名镇,并荣获唯一的年度大奖。

 

      漫步于和顺古镇古老的石板路上,欣赏古镇小巷深处的古牌坊、古祠堂、古宅子等古建筑,思绪也跟着飞扬起来。如今的和顺古镇尽管名扬四海,但是她仍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并拥抱着来自国内外无数的游客;欣赏眼前的这个古镇,你会瞬间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江南?还是滇南?又是又仿佛都不是,想起民国代总理李根源赞美和顺“绝胜小苏杭”的诗句,又仿佛到了人间仙境。

 

      是的,今天的和顺生活依然恬静,环境依然优美,古建筑仍然如故,远在边陲的这个古镇一点都没沾染现代化的气息,我终于明白了,和顺为何如此吸引着四面八方人们的眼球了,嗯!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古镇非她莫属。

 

 

途径潞江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