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3天行程:罗坝(海拔420)→草坝→28公里雅安(海拔641)→39公里天全(海拔848)→紫石乡(海拔1300)共计骑行92公里。
许是昨晚酒喝了冻啤酒的缘故,半夜醒来,嗓子痛得很,这可是感冒的前奏!感冒了怎么进藏?糟糕!心里一惊,翻身爬起来,从包里找了两颗阿莫西林、两包抗病毒颗粒、两包板蓝根服水吞下。早晨起床后,依然没有缓解,趁吃早点的空闲,去罗坝街上的药店买了两盒治疗感冒的西药,又给每个人买了一袋葡萄糖分发给其余3人。根据各种传说,感冒后不能上高原,会引起高反和肺气肿,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千万不要对感冒掉以轻心。所以,我的感冒药就是从现在开始直到拉萨,断断续续的吃,吃完了又买,一直没有断过,因为我一直不确定自己的感冒到底好全了没有。
第三天出发时
清晨的岷江好象一副水墨山水画
S305道
有点延安的感觉没?
爬坡哥停下来照相
上坡运动中的拍摄
快到山顶时的风景,风景不错吧,错!和后面的相比简直弱爆了。
出发后依然沿着S305省道前往雅安,出发没多久,开始翻一座上坡10公里的山峰,山名记不起来了,山口叫竹青关,下山的途中,九哥的前轮又爆胎了。放坡到底,来到一个小镇,叫草坝,草坝镇镇中街上有一棵400年的黄葛树,挂满了红色的祈福条。到了街上,我把我的“云天化消防部”旗帜交给斌哥,请他到邮局给他的“挑战梦想群”旗帜盖邮戳的同时,也把我的也盖上。而我则找到处找酒店,此酒店非彼酒店也,我找的酒店是卖散酒的店子,因为我从家里用军用水壶灌满的1.9斤泡酒,出来才两天时间,在昨天晚上吃饭时就喝完了,最后找到了一家卖高粱酒的小酒店,灌满后才继续出发。
竹青关
雾中岷江
爆胎哥第二次爆胎
找到原凶
400年的黄葛古树
20元/斤的高粱酒
S305雅安段,斌哥作小鸟女人状。此路碑过后进入雅安城区。
10点过进入雅安市区。雅安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旧省名。(西康省,简称康,为中华民国省级行政单位,设于193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更名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后于1955年废止该省。所辖地主要为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东部昌都地区、林芝地区等,基本相当于藏文化中的康区,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进雅安城路口休息
与雅女不期而遇
雅安,山川秀美,依山傍水,很有灵气的一座城市,是四川降雨量最多的区域,有雨城之称,素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雅女漂亮、雅雨缠绵,皆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物,今天天气晴朗,没能亲自感受一下雅安的雅雨,可惜了。沿着滨江路一路前行,置身于水在城中,城在山中,路在绿中,人在花中的雅安城,使人倍感和谐融洽、惬意舒适。整座城市无处不显露着独特的“青山叠翠、 绿水映波、古树垂荫、名城似画”的魅力与风采。
青衣江穿城而过
解放军37医院:始建于1938 年,是“成都军区川藏线创伤专病急救中心”
雨都饭店:地处国道108线和318线的交汇口
雅安消防支队雨城区大队,同行!
终于看见G318线标志
饭点到
雅鱼,又名丙穴鱼、嘉鱼,学名裂腹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通常居住在清澈而湍急的河流之内,仅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肉质细嫩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砂锅雅鱼为当地名菜。关于雅鱼有各种传说,相传女娲在补天时,将一把宝剑落入江中,化作雅鱼,所以鱼头中会有一枚酷似宝剑的骨刺,剑柄、剑把、剑刃栩栩如生。雅鱼令人口谗,140元/斤,可惜吃的时候,鹏程不知道典故,将鱼头咬烂了,鱼头中的宝剑自然也香消玉殒了。
午饭后我们继续前行,按照路牌指示出了雅安城。今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告别各种乡村路、县道、省道,驶入正轨进入国道318川藏南线,鸡冻吧!出雅安城的路,用几个成语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来车往。我的那个天呀,军车、大货车、大客车、小车、摩托车……多如牛毛,喇叭声声声刺耳,不愧为川西咽喉和交通枢纽。军车车队全部挂着“川藏英雄汽车兵”的标语,我默数了下,36~42车/队,共有6个车队从对面驶来,害得我做敬礼手势动作,手都举酸了(呵呵,谁叫自己当过兵有着军人的情结呢)。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块G318线路碑(雅安):2646!激动不?鸡冻!
这是我看到的最后一块G318线路碑(拉萨):4632!鸡冻不?激动!
这里普及一下川藏公路的相关知识,百度说到:
西藏,80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使这里由一片海洋上升为世界屋脊,成为历史最短的世界著名高原。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144公里,其中西藏境内1304公里、四川境内840公里。川藏公路为318国道的一部分,318国道东起上海人民广场,终点为西藏友谊桥(尼泊尔边境),全长547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国道。主要分为三段,其中成都到拉萨段为川藏公路南线,拉萨至樟木段属中尼公路,跨越296个城镇,海拔落差超过5000米,包含了中国几乎所有地质地貌。
南北川藏线:川藏公路分南北两线,从成都市向西经雅安、泸定、康定等地,在新都桥分为两条线路;北线是传统进藏公路,走道孚、甘孜,在德格入藏,然后继续西行,经江达、昌都、丁青、巴青、索县、那曲、当雄,最后抵达拉萨,全长2412公里,沿途最高点是海拔4916米的雀儿山。南路走雅江、理塘,在巴塘入藏,西行过芒康,到邦达草原,在此又分为两条:一路北上到有西藏门户之称的昌都与北线汇合;一路西行走山南地区,经八宿、波密、八一村、林芝、工布江达、达孜,最后到达拉萨,总长2159公里,这条支线塌方较多。南北两线间有昌都到邦达的公路(169公里)相连。南线因路途短且海拔低,所以由川藏公路进藏多行南线。
艰巨的修建过程:川藏公路是中国筑路史上工程最艰巨的一条公路,1950年2月,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毛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950年4月从四川雅安金鸡关开始破土动工,11万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用铁锤、钢钎、铁锹和镐头、劈开悬崖峭壁,降服险川大河。“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的壮志豪志传遍了全国。195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北线、青藏公路同时正式通车,通车仪式在西藏拉萨举行。
千百年来,西藏与内地的物资交流主要通过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实现,当时从四川雅安到拉萨靠人背畜驮,冒风雪严寒往返跋涉一次,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且路途凶险。1958年川藏公路南线胜利开通,此后西藏与外界的交通运输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这是最早开通的入藏公路。由于林芝、波密等地段地质情况复杂,冰川、泥石流、塌方等尚未根治,川藏公路很难保证全年畅通无阻。
川藏公路也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之一,由于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的隆起,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川藏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连续不断,再加上山高坡陡,暴雨或暴雪危害,即使是一般的山区公路都是危险重重,更不要说比他大约高了50%的高原路段。汽车在这条路上行走,即使出门的时候公路上还没有任何问题,说不定走到半路就因为泥石流爆发把公路前后堵塞,前进和后退都做不到,只能等人救援。还有可能道路发生整体滑坡,汽车和公路一起滑入山谷当中,当然是尸骨无存。因为前面说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原因,虽然国家在50年代就第一次修了这条路,每年也投入巨资进行维护,但是到目前这条路仍然难以保证安全,开车出发的时候没人能够肯定的说他们的车不会因为崩塌、滑坡、泥石流而堵在半路上,危险程度可见一斑。
公路沿着青衣江凿山而建
雅安海拔641,出城以后一直为起伏路,到天全39公里海拔有848,海拔上升了二百多,传说中的下坡路不骑车不会走,下坡还需要用脚蹬就从这里开始体现出来。
飞仙关水电站
地处雅安、天全、芦山三地交界的飞仙关,被誉为川藏线“第一咽喉”。从成都出发,到雅安,经过飞仙关到天全县,然后到康定,最后到西藏,飞仙关是西出成都,茶马古道上的第一个关。
雅安至飞仙关镇约20km,再前行8km到始阳镇后,天全县城就在不远的前方10km了。
路遇从山东独自骑车来的65岁老者
堵车是天全路段的家常便饭
公路一直沿着青衣江逆流而上
路基本上是沿着青衣江在两边高山的夹逼下蜿延前行。
当左手边的山崖上出现一条飞瀑,天全县城就到了。
天全县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之滨,属四川省雅安市,川藏公路(国道318线)自东而西纵贯县境,县城东距雨城区39公里,距成都市172公里。
天全县文笔山公园大门
天全房地产口号:天赐胜景,水润全城
天全为地名始于元代,其来历据《天全州志》载:境内有天全山,且自来多雨,在古大小漏天之间,而飞仙关人口处,旧名“漏阁”,古称“漏天”,俗称“天漏”,易漏为全,故名天全。
茶马古道形成于两千多年之前,是与丝绸之路等齐名的中国第五条国际通道,有从云南和四川出发两条线,雅安就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如今茶马古道沉寂了,岁月掩埋了当年由骡马、牦牛踩出的羊肠小道,清脆的铜铃声只能回响在古人的耳边。
经过茶马古道,喝杯小酒庆祝下。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
风驰电挚
紫石乡住宿点
天全过后,海拔逐渐提高,因此上坡多,路的起伏较大,本来预计今天到新沟住宿的,但是因为在天全县前面堵车耽搁了不少时间,到紫石乡时已经接近晚上7点,天色已晚,伴随着雨点,而离新沟还有20多公里路程,如果继续骑的话,可能还要摸黑骑行2个小时左右,而且这20来公里路没有补给点,所以就在这(食全食美食宿店)住下了。这次的住宿也因此结识了两个小广东人,一个姓钟,一个姓曾,他们也是这一路骑行过来我们碰到的第二伙人,小钟是坐火车从广州到成都,从川藏线起点开始骑的;而小曾则是直接从广州骑来的,二人在318线遇到,从单骑结为了队友。
图为晚餐AA制,中间的那个就是小钟。吃饭时,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有缘,能够在拉萨之前再相遇,我们就互留电话及联系地址,无缘就此别过。中国有句俗话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后来,我们和两个小广东多次相聚、分手、又聚,喝酒、醉酒,相处非常愉快,直到拉萨的离别。65岁的山东老者,岁数大担心翻折多山时会出现高原反应,在康定城丢下一句名言:出来玩是来玩耍的,不是来玩命的,因此搭车到了新都桥,从此再无联系。
50元/标间
食全食美食宿店有名无实,“食”字应该改为“不”字才对,停电,吃饭都是烛光晚餐,无电也就无热水,水管里的水估计是直接从青衣江里抽上来的,冰冷刺骨。胡乱洗漱下,上床,发微信告知家人朋友行踪,拿出纸笔简单记了下今天的感想要点,用充电宝给手机充上电,22点左右就睡了。
第三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