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远古镇,还有另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和平村的抗战纪念馆。
和平村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前有巷道北通卫城上北门,面临濞阳河,后依五云山,有卫城南门通金堡苗乡,力圆面积50000平方米。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和平村”半圆拱形大门和高高的围墙,并恢复了当年的“新生班”、“研究班”、“训练班”、“哑子室”、“职员室”,供游客参观。
在和平村我不仅看到了当年战俘的卧室、课堂、食堂、菜地、水井,还看到了当时的禁闭室,所谓禁闭室,实际上是关押那些死不悔改战俘。
出了和平村,我来到距其不远的周达文故居。
周达文故居亦称“周公馆”,位于镇远县卫城和平街南侧,原系周达文祖父周炳元于光绪初年修建的住宅,其父周瑛。
(资料周达文其人:周达文(1902--1937年),俄语名邱贡诺夫,汉族,镇远县舞阳镇人。父周英曾留学日本,担任过中国驻日外交官。1920年11月,周达文出席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次会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达文由青年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25年,达文受党中央委派,任赴苏学生临时支部书记,率150多名青年由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7月,达文调入列宁学院,任中国部负责人。1937年苏联开展大规模“肃反”,王明伙同康生诬告达文等人为“托派”、“间谍”。7月,达文在伯力被捕,12月遇害,当时年仅35岁。1985年,中共贵州省委组织人员对周达文的历史进行查证,完全否定了王明等人诬陷给达文的罪名。1987年4月,中共贵州省委上报中共中央组织部,12月1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复,为周达文平反,恢复荣誉。)
周家在镇远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家,住在卫城和平街南侧的一个答宅子里,人称“周公馆”。这个公馆好生气派,占地250平方米,有前后两个院落,四周的封火墙有9米多高,看去肃穆典雅,深邃幽香。从门楼一望便知是个大户人家,门框用精细琢磨的青石条嵌成,两侧有雕花的枕石,漆黑的两扇门上有扣环铺着。在单檐单坡垂花门楼下有粉底横额,朝街的一面楷书“汝南世第”,表明是中原的望族。背面篆书“循中蹈和”四字,道出循规蹈矩,以和为贵的家风。院落结构严谨,门楼,正厅,后厅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有厢房,均衡对称。房屋一楼一底穿斗木结构建筑,正厅厢房,相互连通,形成“走马转角楼”。门窗有镂空花格,堂屋摆设有八仙桌,太师椅,壁上有字画,书卷气很浓。
承继祖业,周瑛1905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国民政府驻日参赞、领事。后为外交官。周达文故居占地125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四周为高大的风火墙,内设前后天井,建有前厅后厅和厢房。前厅大门挂有伍修权同志书写的“周达文故居”金字匾。正堂中央安放着周达文大理石塑像,左边为居室,有古式木床、木柜等;右为展览厅,有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展柜,较详细地介绍了周达文生平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还展出了斯大林写给周达文的信、周达文的自传和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成员的像片等。周达文故居也是中共镇远地下支部旧址。
告别镇远古镇的时候,我对镇远的一切已经有所了解,作为古城,镇远从秦定巫建镡城县算起,至今置县已长达2280年的历史。是因为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古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又是瑰丽的文物古迹,使镇远积淀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于2009年3月6日荣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称号,位居全国第五。她的山水秀丽,她的迷人景色,她的丰富的文化积淀,她以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民情,文明与中外,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
除了古镇之外,她还有被誉为有“长江三峡之雄伟,桂林山水之秀丽”的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三峡景区,也有可同四川九寨沟媲美而被古人惊叹为“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的铁溪风景区,有广为历代名人盛赞的名城镇远二十奇景,还有野趣神韵堪与湖北神农架相比的高过河幽地。除此,镇远不有众多千奇面怪、千姿百态的溶洞兀峰、奇石奇景荟萃,同样惹人迷醉。
镇远自古为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古典名著《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不惜以三个回目的篇章,较翔实生动地描写了汤总兵与苗族首领别庄燕在镇远的攻进退和当时当地的风土民情。
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里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发出了“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的惊叹。
有人说“镇远是一幅画”,是一幅“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显神韵”的水墨画,一点不过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祁顺曾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士大夫南边多游焉,或不得游则有为恨者矣。”遗憾的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我没能一一将这些景区走完。凡事都会有遗憾,就让这个遗憾留在下一次再去吧。镇远,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