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深度探索游之十三
分享:
时间:2013-10-12 浏览:332 投稿:云天化中学 文作者:张天鹏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张天鹏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因头天晚上从雅丹回来较晚,很多驴友都是7月15日凌晨才补吃前夜的饭,睡得“早”所以统一起得迟些。按照既定安排,9点才从敦煌出发,要5个多小时才到大柴旦镇吃午饭。
 
    虽说敦煌至当金山口进入青海境内120公里,须经过一大段沟梁逶迤的山区,但高原雨水不多不大的特殊气象条件,没让这些沟谷山梁被淘挖切割多深多陡,戈壁的辽阔苍凉和单调仍然陪伴着我们。不过,绿洲和湖泊时不时还是能见到的,特别是进入青海境内,小草原、小森林有了,山形地貌的变化和层次也多了,远处的雪山好像正代表着青藏高原招唤我们。
 
     
 
    大柴旦镇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中北部,北与甘肃省毗连。平均海拔3173米。属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8℃,平均年降水量82毫米。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面积约4.0727 万平方公里,人口2万余。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等少数民族。辖区内无村、居委会。辖绿草山、大煤沟、花海子、马海等矿区。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硼矿、粘土、煤矿,是中国硼的重要生产地。尤其是大小柴旦湖含丰富的三氧化二硼。大柴旦湖还含氯化铝等。工业以电力、机械、冶金、汽修、制氧、化工为支柱。
 
    “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位于青海湖西,海拔2600-3000米,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盆地内有33个盐湖,其中察尔汗、茶卡、柯柯、大柴旦、东台吉乃尔、马海六大盐湖为重点开发区。这里地面有盐、地下有盐、水中有盐、土里有盐,甚至公路也是用盐铺的。若从格尔木去大柴旦,会经过36公里的“万丈盐桥”,穿过察尔汗盐湖的盐壳。
 
    据介绍,由于高寒缺氧,少雨多风,年平均气温5.1-5.9℃,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40℃。年均降雨量为100-300毫米,西部一般只有十几毫米,年蒸发量为1000-3000毫米,山区无绝对无霜期,平原无霜期在70-215天之间。白刺和梭梭等耐盐碱干旱的植物为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植物。盆地内有大小河流160多条,较大的有柴达木河、巴音郭勒河、察汉乌苏河、格尔木河、那棱郭勒河和诺木洪河等,这些河流哺育着盆地肥美的草原和农田,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气候。盆地四周高原上长年不化的冰川雪层是这些河流的重要水源。河流具有内陆性,一般比较短小,呈向心式分布,绝大部分河流注入盆地内湖泊或渗入地下。
 
    早年在柴达木发现油气田结构,其中青海油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油气产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柴达木盆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吃过中午饭,我们的团车仍然一刻不停前行,摄影爱好者都只能凭窗抢拍,近三个多小时后到达德令哈市。
 
    德令哈也是蒙语,意为“金色的世界”。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面积32401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市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里耕作繁衍生息。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青海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市内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
 
    最有名的景区是外星人遗址,我偶然间见公路边标志一晃而过的。后来才查到相关资料,说位于市区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有个UFO的标记,中国首个“怪圈”惊现其附近。自古“麦圈”现象都只出现在西方国家,如今德令哈也出现一个巨型“沙漠怪圈”。据当地目击者称,一夜之间沙化的牧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直径近2000米的巨型圆环图案,怪圈不但是规则的圆形,其中还有复杂对称的图案,图案的边缘相当的精准。此怪圈比一般40-200米直径的“麦田怪圈”要大很多,也更为壮观。沙漠怪圈的成因更给外星遗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专家称沙漠怪圈在我国还是首例,而且是“最令人难以想象的”。
 
      
 
          
 
        
 
        
 
       
 
   
    再者白公山又北邻当地著名的孪生湖--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俩湖一淡一咸,被称为“情人湖”。 蒙语托素是“酥油湖”,克鲁克是“多草的芨芨滩、水草茂美的地方”。托素湖为咸水湖,克鲁克湖为淡水湖。传说托素和克鲁克本是一对情侣,他们决定举办婚礼时根据当地的风俗,去部落头人家请求准婚,没想到头人见克鲁克天生丽质就心生邪念。说为考验托素是否忠诚,必须要到一个名叫“盐泽”的地方背回一袋盐。盐泽遥远而荒凉,托素终于累死在路上。一只好心的大雁将死讯带给克鲁克。悲痛欲绝的克鲁克决心找回恋人遗体,但刚走到托素倒下的地方也累死了。俩人的遗体化作一咸一淡两个湖泊,日夜相守在草原。情人湖也了人们对外星人遗址的奇思妙想。
 
    外星人遗址就坐落在托素湖南岸。远远望去,高出地面五六十米的黄灰色山崖犹如一座金字塔。山的正面有三个明显的三角形岩洞,中间一个最大,离地面2米多高,洞深约6米,最高处近8米。洞内有一根直径约40厘米的管状物的半边管壁从顶部斜通到底。另一根相同口径的管状物从底壁通到地下,只露出管口。在洞口之上,还有10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好像是直接将管道插入岩石之中一般。这些管状物无论粗细长短,都呈现出铁锈的褐红色。而东西两洞由于岩石坍塌,已无法入内。在湖边和岩洞周围,散落著大量锈铁般的渣片和各种粗细不一的管道及奇形怪状的石块。有些管道甚至延伸到烟波浩淼的托素湖中。
 
    是什么神奇力量将铁管插入洞内的呢?一些科学家将铁管元素进行采样分析,发现氧化铁占60%以上确认是铁。但有超过8%的元素是无法查出的,元素周期表中也没有这种神秘元素,言外之意是目前地球上人类尚未开发到的元素,或许是来自外星,或许是来自深海,也或许来自于地心……。相信能让铁管插进这么坚硬的岩石而不变形,就是这8%的神秘物质起的作用。这一带发现人类历史的时间只有3万年,最简单的手工制造铁管根本不可能。再加上这一带空气较长稀薄大气压低,就连面条都不能煮熟,还能制造什么铁管?
 
    再看岩洞附近的地貌:南面是托素湖,北面是可鲁克湖。而些铁管的位置正好处于两湖之中,按道理说这一带植被应该比较茂密,至少也该有少量植被,但奇怪的是这一带带找不到植被而且还荒凉至极。好像经历过高温的焚烧,或者高能量的冲击,才导致植被无法生长,这样的破坏力除了核武器之外,就只能是外星飞船了,说不定多年前外星人驾驶飞碟降临这片土地,并且将他们星球的铁管插入到了岩石,在这个过程中烧焦了植被扎根的土层,导致这里寸草不生
 
    有人猜测这里是外星人发射塔建筑的遗址。因为柴达木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极好,是观测天体宇宙极理想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在距此仅70多公里的德令哈野马滩草原安装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3·7米直径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毫米波观测站,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专家来这里做天文观测,这里被认为是亚洲最理想的天文观测点。这个站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就是探索星际生命的起源。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研究员杨戟。曾到过“外星人遗址”的杨戟认为,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包括白公山在内的青海很多地方都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理想场所。
    
    他说,托素湖边的白公山岩洞是“外星人遗址”这一猜想是可以理解的,把它作为一个可能性是值得研究的。同时他又强调说:“科学必须要有实证去证实。”
 
    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被开发和认同的景区,严谨的科学考证对驴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然美妙的观赏性和人文意蕴的感召力。仅凭有关资料和图片,德令哈外星人遗址景区完全可以超越科学家们的一切争议,做好旅游开发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保护“原生态”自然遗产的工作。同时我也觉得遗憾,“夜雨”组织的所谓“深度探索游”竟然让大家以车困一天的代价,换得在宾馆多几个小时的休息,却与外星人遗址及周边美景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