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意比春寒料峭着实让人更觉得寒冷,走在夜晚的大街上,路边的烧烤摊却热热闹闹,烤架上垂涎欲滴的食物,不会刺激我的味蕾,但烧烤架下那一团炽热的炭火,却能牵动我的神经。木炭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变得热烈而奔放,时不时冒出一阵火苗,喜欢木炭燃烧的感觉,红红火火,暖暖和和,让你不觉得想用手去触摸去感受去冥想……
从古到今,火的发现,使人类的进化产生了质的飞跃,吃上烤熟的肉食后,人类体质便大大增强,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淘汰,保存了下来。但是不管怎样,人的天性不变,想想现在的烧烤和以前古人的吃法不是一样的吗,只是多了一些调味品、多了些狂欢中的畅饮。
火,是光明温暖的象征,它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凄美的童话故事增添了一丝的暖意,让人读起来不至于那么寒冷和悲怆。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城市的一个街角,打着赤脚,点燃了最后一根火柴,火光中,小女孩见到了奶奶,看到烤鹅、蛋糕和她想要的一切。有火就有了一切的温暖,这个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在路过烤红薯摊、烧烤摊总想留一会的缘故吧,贪恋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在寻找一种温暖光明的感觉,趋利避害永远是人类的本性一样。
火一般都伴随着烟,烟可以有不同的味道,草木燃烧所产生的烟是一种原始、自然而亲切的味道。在农村,每到做饭的时间,各家的烟囱便升起袅袅的炊烟,当你细细的驻足感受,也能分辨出是哪些柴火在燃烧,桉树叶燃烧的味道很香很浓,丝茅草的味道有种淡淡甜,竹子燃烧人想起竹林里飘落的一片片竹叶。炊烟中时不时的还会有菜籽油炒菜的味道,让人想起春光明媚下绚烂的油菜花。
好久没有用农村的灶头烧火了,记忆中,外婆总是在晨曦中早早的起床,煮猪草,烧火焖饭,她总是不忘在饭锅中放些鸡蛋,在灶孔中埋下几根红薯。火红的光映红了老人的脸,她依然安详的坐在板凳上,一边捆着柴火,一边拿着火钳送入灶头里烧,外婆经常很认真很虔诚的说,火是会笑的,只要火笑了的时候,她就知道我们一定会回去看她。外婆的记忆,是火光中,夹杂着红薯、包谷、猪草、米饭亲切而熟悉的味道。
而现在,味道是一种人群中香烟,烟雾缭绕间,述说着抽烟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或许无奈忧愁,或许高兴愉悦,再或许吸烟紧紧是一种惯性、一种消遣。香烟成了人灵魂深处的寄托,香烟的元素,原来也是一种生活的味道、记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