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之行(十九)——愉快的旅行
分享:
时间:2012-11-20 浏览:345 投稿:离退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从2012年六月二十六日我们离开昆明踏上滇西之行,直到七月十日返回昆明,整整半个月的时间,厉行半个月,在气候、身体状况等允许的条件下,我们走遍了滇西南主要的地方。海拔四千多米的老君山三才湖、姊妹湖留下我们并不年轻的足迹;红军长征时候路过的石鼓镇、长江第一湾我们留下美好的纪念;丹霞地貌形成的美丽的千龟山,我们勇敢攀登;滇金丝猴的娇憨、美丽而神秘的傈僳山寨、有着五十年历史的茨中天主教堂,都留下我们的身影;千年等一回的梅里雪山美景,海拔四千多米的白马雪山乃至高山杜鹃、东竹林寺壮观、金沙江大拐弯鬼斧神工、香格里拉大峡谷的壮丽,我们全都将其收入镜头永驻心中。而有着神仙居住的地方之美誉的香格里拉的古城、属都湖、碧塔海,盛开美丽鲜花的依拉草原让我们流连忘返……优神奇的白水台的、壮观的虎跳峡,神秘而有着美丽传说的泸沽湖,苍山、洱海,淳朴的古城巍山、道教名山魏宝山……还有一路上映入眼帘的高原草甸、成群珍珠般的牛羊、那高原上才具有的美丽的蓝天白云、碧水……  

     半个月来,我们马不停蹄,一路美景一路歌,那种让我们怦然心动的、震撼心灵的让我们赞叹不已的大自然的美景……

     旅途是辛苦的,也是愉快的,这愉快中也有艰险,还有一些令人终生难忘的小插曲。

     插曲一:就在我们离开石鼓镇攀登千龟山,又从千龟山下来的时候,疲惫不堪的我发现黄兄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边,见到我就说“今天差点闯大祸了!”问其原因,原来头天晚上在石鼓镇下榻的客栈,黄兄将身上的钱袋解下压在枕头下面,结果次日早上起来的时候竟忘记了这一茬,等到我们上千龟山,没上千龟山的黄兄(几个月前他刚去过)在车子里正准备小憩的时候,无意中一摸腰间,发现钱袋不见了!这个发现让黄兄立即翻身而起,顿时心里一个咯噔!那可是一路的旅费呢!这刚出门,就不见了钱袋,而数额不菲,岂不是天大的事情?司机小姚听说此事马上电话查询到客栈的电话号码,激动的黄兄竟颤抖着手指无法按准键盘上的数字……好不容易拨通电话,老板说没见到,再打,回答如初,没办法,黄兄夫妻俩立即打车返回石鼓镇,找到那家客栈及其老板,好言相告,只要将钱袋拿出来,定会感谢。也许是黄兄们的真诚打动了老板娘使之唤起良知,也许是迫于做旅游业的,担心今后的声誉,老板娘终于拿出了那笔装有巨款的钱袋,为此,黄兄夫妇才虚了一口气,并拿出三百元送给老板娘作为感谢费。

     插曲二:在德钦的飞来寺,我们早上五点多钟就起床,上到客栈的屋顶,等候梅里雪山的真容的出现,从客栈的窗户里,我发现梅里雪山开始现形,马上拎着相机跑到楼顶,同伴们早已等候多时,大多捧着相机对着梅里雪上呢,只有何兄在摆弄相机,一脸着急的摸样,见到我上楼,急促地说“快来帮我看看这相机怎么了,为什么从镜头中看不到景色了呢?”我马上拿过他的相机一看,确是如此,于是建议“关机重来。”结果还是不行;“将电池取出来再重新装进去。”我又建议,还是不行。眼看大冷的天气,何兄的鼻尖却冒出晶莹的汗珠,我也着急,拿过相机仔细一看“哎呀!你的镜头盖还盖着干嘛?!”我一脸的没好气,何兄破“苦”为笑--又是一场虚惊!

     插曲三:从香格里拉返回丽江的当晚,我们在丽江用晚餐,负责一路费用的我,离开客栈的时候,慌忙中没检查相机包的拉练(因为途中不断下车拍照,所以拉练一直没有拉到位),背起相机包就奔向餐馆,伙伴都坐好,我准备点菜,就听“啪嗒”一声,随声感觉身上的包一下子轻了许多,低头一看,我的相机镜头朝下从相机包中滑落掉到了地下!赶紧拾起来一看,镜头的玻璃已经破碎不堪!顿时,我的心情一下子到了冰点!次日我们可是要到泸沽湖去的呀!那可是我梦想多少次的地方!要是相机出了大问题,花钱事小,泸沽湖不就白去了么?几十秒钟过去,脑子清醒过来第一反应是给司机小姚打电话,询问丽江哪里有修相机的地方,一边跟同伴们说“你们吃饭,别管我,我修相机去。”一边抬脚走到路边拦下一辆出租车,直奔丽江古城。终于找到一家修理相机铺子,老板一看,告诉我,别着急,只是U微镜片坏了,镜头没事,我给你换一个就是。这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老板为我换了一个尼康D90单反原配的U微镜,又换了一个镜头盖,再检查一下其他的地方,确定没有问题,才把相机交给我,好心的伙计小姑娘告诉我“阿姨,注意你的包包,丽江的小偷也很猖獗的。”感谢中背起包包,才感觉到肚子早已在打鼓了……

     这些旅途中的小插曲,真可谓是有惊无险,为我们的旅途增加了不少的谈笑之料。

     然而,路途也并非都是轻松愉快的。 

     在我们出发的前几天,丽江的宁蒗发生了地震,加上云南的此时正逢雨季,到处都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情况。而有些地方是真正的山高路险,那些只有年轻的背包客才能走到的地方,我们这般年纪的人能去的就寥寥无几了,但是我们还是走到了。

     通往傈僳山寨的路,只是一条乡间土路,路面狭窄,弯道多,陡坡多,当客栈的小和知道我们要前往傈僳山寨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你们的这个车可能上不去,而且你们的这个年龄,走路上去困难很大。但是傈僳山寨的神秘、古老的民风民俗民情在吸引着我们,小姚问清山路的具体情况,说,没事的,我试试。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哦!路面狭窄的不能有对头车,否则就无法错车,那些陡坡有些地方几乎是七十五度!那些弯道几乎是九十度的直角!小姚不但驾车技术高超,经验也很丰富,并十分细心,到了难走的地方,他就让我们下车,他自己一个人开上去,就这样,距离叶枝小镇只有十几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傈僳山寨。欣赏美景是要付出代价的。

     从茨中天主教堂前往香格里拉的途中,遇到山体滑坡,阻碍交通,我们只有改走老路。老路不仅狭窄,不能错车,还一面是随时都有滑坡可能的大斜坡,一面是滚滚的金沙江,路面坑坑洼洼、颠簸不已,我们坐在车上,随着车子的颠簸我们的身子也跟着上下跳跃,看小姚精心驾驶着车子,我们却连大气也不敢出!一条路走出大半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条几乎是七十五度角的大斜坡,伴有坑坑包包的路面崎岖不平,同伴们见状几次告诉小姚我们是否下车,让车子轻一点容易上去?小姚一声不吭只是精心操作着方向盘,在同伴们再三提示下,小姚让我们下了车,他自己一个人驾驶着车子蜗牛般地爬行上坡。等到我们全部上到平路上的时候,回首一望,那斜斜的长长的坡夹持在随时有滑坡的可能一面的滚滚金沙江水的中间,面目狰狞地望着我们………

     半个月的行程,半个月的辛劳,半个月的艰险,半个月的愉快,就这样结束了,回到昆明之后,朋友们再相聚,每次谈到这些旅途中的插曲还在开怀大笑,而每次想起那些艰难的路程还在心有余悸。

    “愉快地回来了,攒几个月的钱,我们再出行!”同伴们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