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飞来寺、梅里雪山,我们继续向香格里拉出发。
经过了一个也叫飞来寺的寺庙,我们停下来小憩一下,便继续前行。车子在蜿蜒的公路上蜗行,不久便开始上山了。在白马雪山区界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这里的海拔是两千九百多米。
白马雪山位于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
在地处横断山脉的中段,巍峨的云岭自北向南纵贯全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座,主峰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相对高差超过3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在水平距离不足40公里内,有7-16个植物分布带谱,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蔚为奇观。本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星叶草、澜沧黄杉等十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等30多种,有“寒温带高山动植物王国”之称,具很高的科学价值。
巍峨的云岭属横断山脉,群峰连绵,白雪皑皑,远眺终年积雪的主峰,犹如一匹奔驰的白马,因而得名“白马雪山”。为了保护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典型的山地垂直带自然景观和保持金沙江上游的水土,1983年在云南省德钦县境内白马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坡面,划出19万公顷建立自然保护区,现已扩到27万公顷。整个保护区海拔超过5000米的主峰有20座;最高峰白马雪山达5430米。
车子在坡上蜗行,小姚熟练地左右打着方向盘,到了区界,我们让小姚停车。
这是白马雪山丫口处,有意见无人居住的小屋,旁边耸立着一个巨大的玛尼堆,青灰、森黑的石块,记录着来往行人拜谒白马雪山的虔诚;五彩的经幡在寒风中翻卷,风雪交加,经幡早已褪色,经文难以辨认。一个无人迹的雪山丫口,因为有了玛尼堆,有了那个小屋,有了飘动的经幡,而富有了灵性。按照藏传佛教的规矩,一个地地道道的藏人在翻越白茫雪山丫口时,都要随手捡拾一块石头,放在玛尼堆上,然后解开头上辫子,任其随风吹散。他会大声念诵经书,大声呼唤神录,并把手里的青棵撒向天空,表达对神灵的敬意。那是大与自然的对话,也是人与神的交流。
因为是夏季,无缘看到白雪茫茫的白马雪山,在迎风飘扬着经幡的玛尼堆边,我们留影。从可在玛尼堆上的字样看出,这里的海拔是2900多米。
告别区界,我们继续向高处行驶。
天空阴沉沉地,乌云密布,飘着牛毛细雨,到了海拔四千多米的时候,我们一眼看到山坡上盛开杜鹃花,一阵欢呼之后,小姚理解地在路边停车,我们冒雨下车。
这是一片巨大的杜鹃花盛开地,但是,因为季节的原因,更多的杜鹃花早已在我们来之前过了花期,只有少数杜鹃花,还在顽强地盛开在茫茫的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之巅,相伴开放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
下得车来,在绵绵细雨中,我站在一个更高一些的坡上,放眼望去,白色的雾气轻纱般漂浮在起伏不断的山峦,轻纱下面的山坡上,那些过了花期的矮小的树丛,是灌木杜鹃花,张开口,做了一个深呼吸,啊!那带着潮湿的空气多么的清新,沁人心脾呢!低首一看,才发现这里的杜鹃根别处的不一样,它们全部是鹅黄色的,花朵很小,叶子也很小,就是这种鹅黄色的小小花朵的杜鹃花以她独特的魅力向我们展示着她们的美丽、淳朴,也在向世界展示着她们耐高寒、耐寂寞的不屈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
雨越来越大了,我们在一阵猛拍之后,忍痛割爱,告别这些美丽的鹅黄色的高山杜鹃,继续前行。
白马雪山
白马雪山上的野花和杜鹃花
玛尼堆
绽放的白马雪山上鹅黄色的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