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我该如何转身
分享:
时间:2012-07-23 浏览:330 投稿:制气 文作者:制气车间 潘传江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制气车间 潘传江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是三年有余,看着一批批新进的员工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那样青春活力,那样热情洋溢,不觉自己就有点沧桑感,当初的豪言壮语,如今的平平淡淡,这大概便是时间的魔力了。
 
   回想走过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悲有喜,有苦有乐,当所有的酸甜苦辣交织在心里的时候,才终于明白时间并不是歌词中所写“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而是有着她独有的沉淀。眼看当初一起参加工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事战友如今有了不同的结局,有的在所处领域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有的转换岗位,向着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还有的已告别工作岗位,另寻生存之道。反观自己,虽然也不能说一无所获,但总觉得还差了那么一点,多少有不尽人意之处。
 
   都说三年是一个转折点,夫妻相处也有“三年之痒”的说法,我想也该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反思一下,昨日之事不可留,姑且看以后的,究竟路要如何走?我该如何在三年之痒之时完成华丽转身呢?下面就我所想到的简单整理一下,也算是给工作以来的心境做一个整理吧。
 
   关于浮躁
   我理解的浮躁即为不切实际,有点眼高手低的意思吧。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工作的时候踌躇满志,总觉得不可一世,怎么说在学校也是天之骄子,过来这里上班更是佼佼者中的胜利者,往往忽略了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最基本的法则。想象当中什么都会做,其实什么都做不好,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还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脚踏实地,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探索,没有人可以凡事游刃有余,切忌浮躁。
 
   关于理想
   自小时候写作文起,这种理想的题材就已经见怪不怪,那时候最常写的理想就是诸如“长大后我要当科学家”、“长大后我要当老师”之类,而且全班几十个同学几乎都是同样的理想,仿佛只有这样才算是有前途,才对得起老师家长。如今想来虽然幼稚,也并非全盘否定,毕竟那是我们那一阶段的一个梦,一个目标,也曾为之努力奋斗过。而现在,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还在坚持吗?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就因为我们忘记了当初的理想,所以我们就像是没有方向的木偶,抱着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混混噩噩地过日子,若干年后,我们仍旧止步不前。我觉得,还是应该有点不满足于现状的挣扎,这样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所以,人还是应该要有梦的。
 
   关于信心
   网上经常有关于90后的言论,批判之声不绝于耳,说90后过于招摇,太自我,自信心爆棚等等,孰不知这正是我们很多人所缺乏的。想想我们成长的过程,父母长辈更多的是教导我们要谦虚,不可嚣张,工作之后更是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更不敢过分显摆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惯性思维,锋芒磨没了,信心也没有了,少了挑战的勇气,老觉得自己就是不行的,这也是一种悲哀啊。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不防向90后学习,适当地张扬一下个性,彰显一下自信,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说不定还可以收获不一样的赞许,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机遇
   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中的大部分,也许都在等着一个可以爆发的机会,然而,机会有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抓住,正如我们常说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付出哪来收获?我们需要的是韬光养晦的沉淀,才能在机遇降临之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当三年的心历化为行行文字,今后的道路也渐渐清晰,相信我可以走出那些消极索套,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