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每到这个月,全国各地都在抓住这一“契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纷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活动,积极营造所谓的人人讲安全,事事抓安全的良好氛围。然而,安全生产,不仅仅在六月。
“安全月内无事故、安全月内保安全”,成了不少干部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的确,在安全生产月里,安全氛围浓了,安全之弦绷紧了。但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不能只是某个时期的第一,过了这个时期就不是第一,尤其是当生产工作进度、效益与安全发生“碰撞”时,能否一贯地坚持“安全第一”,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其实只有做到“高、新、实”,这样才能实现“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这个目的。
所谓“高”就是思想认识要高。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治理力度,使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杜绝各类事故,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所谓“新”就是活动方式要新。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活动思路,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积极营造抓安全促生产的良好氛围。所谓“实”就是管理责任要实。要明确各级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自上而下,一级向一级负责,层层传递安全压力,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安全生产不仅要月月讲,而且要天天讲,时时抓。我们一定要充分运用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契机,注意分析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变化,包括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到位,主要体现在“五多五少”:喊口号的多,解决问题的少;活动花样多,切合实际少;内容重复性的多,有针对性的少;活动数量多,含金量少;浮在面上的多,沉入基层的少。这显然不是开展安月活动的初衷。
安全月浓厚的活动氛围和鲜明的安全主题有利于唤醒大家的安全意识,但安全月活动贵在持之以恒,贵在活动质量,针对性要强,覆盖面要广,活动形式要有创意。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时刻遵循“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月延续到以后的每个月、每一天。
现在,安全月已经过去了,人们担心:安全月一过,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笔者呼吁:虽然安全月已过去,但是每月都是安全月。如果从上到下,人人都有安全月里抓安全的责任意识;如果一年365天,人人天天都能有安全月里认认真真抓安全的精神,那么,安全生产将会是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