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叶辛的《客过亭》
分享:
时间:2012-06-20 浏览:340 投稿:离退 文作者:小月 文作者二: 文作者三: 图作者:小月 图作者二: 图作者三:
    叶辛在他的《客过亭》开篇的扉页上引用了普希金的一句话--“一切痛苦的经历,都将成为亲切的怀念。”
 
 
   “美丽的西双版,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多余的……”读过叶辛的著名作品《孽债》和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孽债》的朋友,一定还记得从美丽的西双版纳跑到上海寻找爸爸妈妈的几个娃娃。如果说《孽债》写的是当年知青在西双版纳留下孩子寻找亲身父母的故事,那么,叶辛的又一名篇《客过亭》却以另一种笔触写下回城之后的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所引发的一个个让人唏嘘不已、催人泪下的故事。
 
 
    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覆盖了整个中国的城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喧嚣归于沉寂,记忆渐渐变得朦胧与淡忘。然而对那些家庭与那一部分人的那些记忆永远是说不完也写不尽的故事,永远是与人类命运息息相通的社会热点。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青已经从中年走向老年,走向老年的知青们,对自己曾经上山下乡插队、到兵团度过的那一段人生中最难忘岁月,并非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反之,对自己曾经献出青春和洒下汗水、血水的地方仍然难以释怀、永远走不出心里,于是,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的知青们开始了旧地重游。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又浮现了去年国庆节期间我的孟定之行。那是我返城之后的第一次重返当年既献出青春又洒过汗水、血水的地方,一个让我永远走不出心里,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同行的伙伴一共是四十一个,四十一个当年孟定的知青,在霜染两鬓的时候,相约一同重返故地,我相信,虽然是一次短暂的旅行,但是对于我们却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犹如一次生命的旅程。当年的我们,出身不同,心性各异,奔向祖国的南疆;但是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在青春时期同去了南疆那块火热的红土地,去寻找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整整八年,我们曾经是那么的虔诚的为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去努力去奋斗;八年中,我们也曾经盲目过、曾经狂热地顺应时代;尽管如此,在那八年里,我们在那块红土地上,仍然汗珠落地摔八瓣,热血抛洒染边疆。我们有过自己的初恋,我们有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有过青春沸腾的付出,我们有过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和吃糠咽菜般的苦难……八年抗战,我们终于回城了,然而,回城之后的我们,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新的人生遭遇与沉浮,新的生活挑战……如今的我们人到中年,渐入老年,回首往事,在对各自命运的唏嘘和心灵的拷问中,不免陷入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深思考与诘问么?……
 
 
    人生沉浮,大浪淘沙,我们这些当年的知青,都在陆续走完自己的职业生涯。想想都很可怜,当年的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充满了憧憬和理想,而五光十色的理想被社会无情地掩埋,我们这些人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荆棘和炼狱中艰难地寻找和修复自我,直到今天,重返第二故乡的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继续感知和忏悔、修补心灵上的那一道道或深或浅的青春之殇。然而,生活是公平的,什么样的青春都应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客过亭》通过一群知青伙伴们的一次重返插队时的第二故乡之旅,以沉静平和的心态与宽广的胸怀,思索了整整一代人的信仰和爱,追索了他们过失的往事和错误,回忆了他们有过的希冀和欲望,透过他们色彩斑斓的命运和各自背上的心灵重负,写出了逝去年代的至诚至愚,至真至悲,也写出了逝去年代里生命轨迹中的尴尬和无奈,更写出了这一代人的生活现状及对人生、命运、爱情、历史、社会的诘问。在人生中经历了一番洗礼般的轮回,当他们重逢于目睹了无数历史风云变幻的客过亭时,他们在殊途同归的人生之路上,终于明白“再绚烂辉煌的东西都会输给无情的时间。各人的命运不同,经历各异,但是时间对于每一个人却是那么的公平!《客过亭》描写的一切,只不过是知青们生活、情感、经历的一个缩影,不是嘛?里面描写的那些人、那些事,谁能说在孟定八年的我们中没有过?
 
 
    知青岁月是一代人的阵痛,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段阵痛。这一代人目前大多进入回首与反思的的年龄阶段,在返乡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流泪,我们唏嘘,我们痛苦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些日子……
 
 
    好友在他的《山韵.南疆纪事》中曾经说“云南,我的第二故乡,那一片美丽的红土地呵!八年青春、八年蹉跎,我们到底尤为你们做了什么呢?”
 
 
    我深知好友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那种心情,其实,不用问我们为那片曾经为之战斗和生活过的土地究竟做了些什么,生活是公平的,什么样的青春都应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呵!客过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