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日子好艰难,吃了这一顿饭没有下一顿饭,看不到白色的大米,看不到鲜红的猪肉,看到红薯吃着红薯,大家都赞许你家好富裕啊,跟上了时代,你过上了地主般的生活了,你已经脱贫了。他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日子,三十而立的人,到现在还没有讨到媳妇呢,没有地方睡觉,睡山洞,喝“农夫山泉”,没有父母,吃着山坡上草皮树根,要么就去守株待兔,等待撞死的野畜,这几乎是渺无希望,哪有自己去寻死的呢?自己在做梦了吧! 我人穷,但是我的志向远大,我有不折不挠的精神,总有一天我会腾达辉煌,出人头地,金钱如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翻身当家作主,地主资产阶级逐渐瓦解,推翻了中国的三座大山,农民各家分土种地,家家户户过上了“小日子”,还有多余的存款,不在为存吃饭而发愁,不在为没有钱花而到处奔波。日子也算的上是红红火火,中国的改革也发生变化,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挣钱,自主创业,有钱存银行,定时产生相应的利息;政府更加鼓励个人贷款,因为银行也是投资者,也想像旧社会当资产阶级,从中获取利益,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80年代后,大街小巷,到处在宣传,银行在发慈善津贴--贷款。利息较低,可分期偿还贷款,但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去贷款,更没有人勇敢的贷款,大家都怕贷款后还不了,还不了银行就得搬走家里值钱的东西,实在不行就得拍卖家里的房屋。大家都担心了,这风险太大了,还是实际一点,安心在务农吧。“哪家银行在发慈悲了呢?我怎么没有听说呢?”他四处打听,“就是镇上的哪个农村信用社呗,”他很高兴,觉得是上天给了他一次翻身的机会了,他不怕什么,还不了贷款大不了把我的命拿去吧,我不在沉默中爆发,我便要在沉默灭亡,这样的日子我一定得试着改变它。于是乎,在他坚定的信念下,他去农村信用社贷了 “一万元”人民币在手中,拿到这一万元人民币,他心里在盘算怎么花呢?是不是该投资呢?投资做什么呢?他很矛盾,很慌张了。
可别小看了他,他是很有头脑的,他很聪明,很会察言观色,他具有长远的目光。他拿着这笔钱买了一辆拖拉机,能够载一吨货物。他的性格就是在社会打滚的那种,什么都不怕。他看穿了很多,他发现了赚大钱的地方--大河边的石头,大石头可以变成小石头,小石头可以用于建筑,修葺房屋,河沙可以和水泥互混在一起,使城墙更加牢固。这么笨重的东西,总的需要搬运吧,不可能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两个人把它抬回家吧!他想到了这一点,这是一个伟大的想法。最初,他自己一个人将石头往车里装,装满后,他又将石头运往需求者家里,服务很周到,态度很端正,大家都对他赞赏有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攒满了经验,他的规模越做越大,80年代末,他又更换了一辆价值5万元大货车,能载货物10吨,他还是开他的车,但是这就不是他自己装石头,而是请了几人帮他,他当上了小老板。他想法独到:石头是河边的,又不缴纳其它的费用,这个利润多高啊 ,沙石少了,等到来年发大水的时候,又把掏空的地方给填平了,取之不净,用之不竭,这多好啊 !他成为了爆发富了,结婚成家了。乡下,城里买了新房,开上了名牌小车,大货车十余辆,大型挖掘机一辆,他干起了开垦土地的大老板,他的银行账户里存了许多钱。他留给人民的感觉就是一夜之间全然大变,他成为了这一带地方的闻名人物。
走过多少风风雨雨,才成就今天的他,他是把刀提在脖子上走路的人,越是贫穷,越是勇敢,他现在已经是价值上万的人物,他为父老乡亲们做了好事,修水渠,修马路等等关于大众利益的他都主动捐款,乡亲们都说他是大好人。他忘不了乡亲,是乡亲们给了他力量,是国家给予了他展示的机会。他深信;我不在沉默中爆发,我就在沉默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