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还是习惯地按时起床,办理退房手续后就游览去了。河口还是阴天,幸而不像天气预报说的有雨,到处都干干爽爽的,云南最低海拔的气温不冷不热,很适合我。
越南街红河岸一侧的房屋都只有两层,过一段就有一道梯步可达二楼后边的游廊供游人散步观景和临河眺望,我觉得这个设计非常人性化。沿着越南街东行数百米路左转处就可看到南溪河和红河的交汇口--云南最低海拔处--河口之名也恰如其分。
再往前便是2001年1月通车的中越公路大桥。有鲜红中国国徽和显明“中国”字样的界碑伫立在桥头边,也成了一道标志性景观。桥头中方一侧对着海关大楼,连通大桥的街道用不锈钢围栏隔开,游人只能在围栏外参观,没办出境手续的是上不了大桥的。海关大楼前有很多人排着队等待出境,桥上络绎不绝的是获准通过的出入游人、商贾、边民。
拍了数张照片后,我从海关大楼另一面的岔街游到了著名的中越铁路桥头。那儿虽然没有围栏隔断,但有武警站岗,一块相同的界碑俨然而立,近前参观同样不可能。到铁桥侧面拍照,分明看到越南一侧显著不同的漆色,尘封的铁桥历史仿佛又被开启: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大部分通过这座铁路桥去支援越南抗击美帝侵略蹂躏,总计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筑路、构筑国防工程、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众所周知的原因,1979年2月17日,越方将这座大桥越方的一孔钢梁炸毁,1991年中越关系恢复正常,1993年5月大桥修复,直至1996年2月才恢复中越铁路国际联运。
听说古炮台因开发建设已被拆除。再往前又是数百米才到了河口火车站。已经停止客运的车站广场成了汽车停车场,而且看来生意还不错。候车室大门紧闭,十分清静。出站口铁门一边竟被折断一块,供人们自由进出,很多当地人骑着摩托来往穿行。我进到站台,拍下了曾经热闹的米轨边关第一站空旷萧条的一幕。退出广场,回到街口的火车售票处,分明感到这可能是坡上那家宾馆设的电脑联网代售点,因为墙上贴的没有一点与河口米轨相关的资料,都是全国准轨各大站间的客运信息,尽管工作人员穿的还是铁路员工的制服。问及海关旧址,工作人员向我刚才的来路一指,“在那边!”
原来我刚才经过时太专注中越铁路大桥那边,又被生意特别兴旺的早点店前加座客满的人气干扰,径直走向大桥,未曾留意店对面粉饰一新的黄色法式建筑。古炮台拆下来的大炮就摆在山墙边新建的底座上。海关旧址已身兼数职,辛亥革命河口起义纪念馆也设在房内,只可惜9点多了还铁将军把门,管理员不知何故还不开门。
记得头天晚上旅行社的小姐告诉我,河口就这么大点,几个很快就可转完,游客主要是冲着出境越南游来的,最好是找她们连夜办理出境证参团游。我眺望着中越铁路桥越方一侧桥头边的“烂尾楼”和老街市普遍与河口形成鲜明映衬的低矮黯淡的房舍,想到曾在瑞丽江对岸缅甸境内见识过的落后经济状况,此来也没越南游的打算,再者惦记的是蒙自成为红河新州府后被盛传热议的壮观,我便上公交车去了客运站。